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爱心树教学设计孟媛媛(保育员)2011-10-24一)观看多媒体故事《爱心树》,了解施与受的道理1、听了故事,你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2、你觉得大树爱这个男孩子吗?你是怎么知道大树非常爱这个男孩?3、那个男孩子爱大树吗?又为大树做了什么?、4、大树和男孩子之间,你喜欢谁?为什么?(二)回忆生活经验,感受生活中的爱与被爱1、你身边有像大树一样爱着你的人吗?都有谁?2、他们为你做了什么?3、你爱过谁?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呢?(三)爱心调查,体验付出与获得的比例1、集体调查:记得父母生日的小朋友有多少?2、分组调查:为父母做过小事的小朋友有谁?(四组)(四)爱心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分组商量一下,我们的能把爱给谁?我们在平时能做些什么?语言上,行动上,看看其它的感恩方法。《爱心树》教学设计扬州市维扬区教研室岳乃红一、文本解读这是一本关于一棵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一棵苹果树把男孩看成了自己的玩伴儿,男孩儿爬树、采集树叶、吃树上的苹果,在树荫下乘凉,在树干上荡秋千……这所有的一切,全都汇聚成了大树心底里流淌着的快乐。尽管男孩摘下了所有的苹果,换回了金钱;砍下了全部的树枝,盖了一幢房子;砍断了整个的树干,乘着造好的船远走高飞了……可是,可是我们没有看见大树有一丝丝的不快乐。即便大树有时会有那么一点点的难过,那么一点点的孤寂,那也只是因为男孩好长时间不去看它了。直到男孩老了,老得走不动了,直到它成了一个老树墩时,它依旧是男孩最最温暖而又安全的依靠。于是,我们看到在书的最后一页,一个光秃秃的树墩上,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安静地坐着、坐着……大树很快乐。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只有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这是一本非常纯朴的图画书,作者巧妙运用了美国乡村布鲁斯音乐纯朴直白的表现手法。可就是这样的简单与纯朴,却能直抵人内心的最深处,让我们充分理解了“给予”的崇高含义,感悟到爱与被爱,索取与付出之间的经典寓言。二、设计理念这是一本文字与图画都非常简单的图画书,所以教学也应该尽可能的回归这种简单。老师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当然,阅读更需要能关照孩子们的的真实世界,让他们在书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中获得情感的润泽、精神的滋养和成长的拔节。三、教学目标1、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师生共读一本书,了解故事的内容。2、学习阅读图画书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视觉思考能力。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索取与付出之间的幸福,四、教学过程(一)读前交流:1、读封面(隐去作品的题目),作如下交流:(1)你看到了什么?(2)这本书讲的是谁与谁之间的故事?2、再读封面(出现作品的题目),再次猜测故事的内容。[封面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我们的阅读往往就是从封面开始的。图画书的封面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因为“封面是我们对书进行预测最重要的来源。”(培利·诺德曼)指导学生从封面进入故事,是图画书教学活动的路径之一。](二)读中交流1、教师让学生静静地观看小男孩和大树玩耍的画面,不要出现图画书中的文字部分。2、让孩子们根据画面内容猜测所看到的内容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对于学生们的种种猜测要予以肯定。[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般来说,只看图画就可以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这是图画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让孩子直接进入图画的世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通过读图来猜测故事内容,一方面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一方面还能发展孩子们的视觉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孩子们还会在接下来教师的讲述中获得映证,不断产生阅读惊喜。]3、教师大声朗读故事,引导学生作如下观察与思考:(1)引导学生第一次观察树干上“”数量及内容的变化,由此了解男孩情感的变化:随着男孩的渐渐长大,大树为什么感到孤寂了呢?(2)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当大树要男孩爬上树干时,你猜男孩会怎么做?(作品中一共有3处这样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们在类似的猜测中,预期男孩的举动。)(3)在男孩一次次的索取中,大树一直很快乐,直到男孩做了一条船驶走了,“大树很快乐,但是心坎里却有些……”有些什么?先前大树一直很快乐,为什么此时却有些……?(可引导学生第二次观察树干上“”的变化,了解大树的内心。)(4)当男孩老了,非常疲倦地坐在树墩上时,大树为什么很快乐?(可引导学生第三次观察树干上“”,了解大树的内心。)[这部分内容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主要采用了两个阅读指导策略:一是“预测”,这是大声朗读的关键之所在。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对于这本图画书而言,孩子在对男孩行为的预测中,也可基本把握他的“索取”之道。二是“比照”,这其中包括画面的比照和情感的比照。“”一直贯穿故事始终,是故事中的一个细节,但却很容易被读者忽视,可巧妙利用它的变化,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三)读后交流1、这本图画书讲述了一棵树和一个男孩儿之间的故事。你发现了吗,在整个故事中,大树和男孩儿都有了一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2、在这些变化当中,有什么是一直没有变化的吗?你觉得这样的不变好不好?(这里应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发表不同的观点)你想对大树和男孩儿说些什么?3、在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能找到自己。你觉得自己是这棵树,还是这个男孩儿?如果你认为自己就像这个男孩儿的话,那你生活中的那棵树是谁?读了这个故事,你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这一环节是对整个阅读活动的总结与提升,所设计的讨论话题从现象走向本质,从故事走向生活,从他人走向自己,以期能达到叩问心灵的效果。](四)推荐阅读: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和他创作的其他图画书,让学生继续阅读这些世界经典的图画书。[一本书的阅读结束了,但阅读永远不会结束,应该由一本书向孩子们展现一个更加绚烂的阅读世界。]五、延伸活动1、读写互动:如果坐在老树墩上的男孩儿最终感受到了被爱的温暖,他又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尝试着把故事写下去,也可以配上图画,做成一本自己的图画书。2、体验生活:制作一个爱心卡,记录下爱你的人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和你最想对他(她)说的一句话。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及反思东苑小学邵菊教材解读:《爱心树》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一个男孩儿幸运地遇到了一棵因爱而给予,因给予而快乐的大树。大树用他全部的生命陪伴男孩儿一生,为他创造了一生。男孩儿曾因成长而离开,但他在生命的开始与结尾都和大树为伴,为此,大树幸福不已。这是一本不分读者群的经典图画书,作者希尔弗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绘图以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形象,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于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生命之歌轻轻唱起。学情分析:这是一节二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学生课前没有看过这本图画书,学生也不需要预习。设计理念:让学生从阅读绘本走向爱上阅读。教学目标:根据低年级学生阅读的经历,采用绘本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想象表达能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同时提醒学生学会爱,也学会感恩。教学重难点:感受大树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并学会感恩。教具准备:绘本《爱心树》课件大树的图片学生准备:课前用卡纸做出自己喜欢的树叶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从封面切入,激发阅读兴趣1、读封面,感受基调出示封面,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封面上画的是什么?而后猜想故事主要说了什么呢?(板书:大树男孩)2、读腰封,感受价值出示腰封,读读各界对这本书的评价——2005年度十佳童书美国教育部评选的百部最受教师和孩子喜爱的书之一看了这本书,孩子会更爱妈妈在美国有童书的地方就有谢尔3、读作者,感受魅力“在美国有童书的地方就有谢尔。”谢尔究竟有多大的魅力,我们来认识一下作家谢尔。真是个与众不同的作家,现在你们最想做的就是——马上读书![意图:师生共读从读封面开始。学生自读是不会读封面的,师生共读就能比较好的关注一些读书方法。]二、引领阅读故事,开启想象闸门老师将书的内容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边读边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插图。边读边从以下五个板块引导:1、童年时第一面:“从前有一棵大树……”第二面:“它喜欢上一个男孩儿。”找找在这一页我们能找到男孩的吗?(小脚丫)第三面:瞧,男孩儿来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树枝,想象树枝像热情的手臂欢迎小男孩的到来。男孩儿会和树每天玩什么呢?学生想象说。[意图:因为是绘本,老师让学生关注图画,还引发学生的想象,听说读写自然渗透。在下面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引导学生读书读画,引发学生想象,调动学生体验。]第四——十面:学生分角色读大树给孩子带来的快乐。第十一、十二面:小男孩儿爱这棵树,非常非常爱它。小男孩是怎样向大树表达爱的呢?(画了一个爱心)所以大树很快乐。2、少年时第十三——十五:但是时光流逝,就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朋友了。瞧,也不来大树下玩耍了,没有来吃苹果了,没有来捉迷藏了,没有来荡秋千里,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第十六面:但是有一天孩子来看大树了……教师读大树说的话,学生读男孩说的话。第十七面:于是孩子爬上大树……教师读。突出读“大树很快乐。”瞧现在这是棵怎么样的大树呢?但为什么大树还是很快乐?[意图: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3、青年时第十八面:学生自己读,再请一名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内容。(男孩是来向大树要房子的,大树让男孩把自己的树枝砍下来做房子。)质疑:孩子会砍掉树枝吗?第十九——二十面:师读故事,为什么只留下光秃秃的树干的大树还快乐呢?4、中年时教师提问:你们希望男孩再回来吗?大树希望孩子回来吗?[意图:通过这样两个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对比中阅读故事,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大树对孩子无私的爱。]老师明白你们的善良,我们看看故事是不是这样呢?师读第二十一—二十三面。大树还是很快乐,为什么呢?但是大树墩的心坎里却有些什么呢?5、老年时过渡:很多年过去了,当孩子成为老人的时候,他又回来了,这次他来干什么的呢?(学生想象故事内容。)第二十四——二十五面:师读故事中大树的话,请一名学生读男孩的话。故事还剩下最后一面了,聪明的孩子,你知道这一面的内容吗?大树很快乐![意图:师生共同阅读,方能共同发展。语文课就是要读书,“读”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入文本,经过一系列“读”的实践,才能建构知识意义,锻炼阅读能力,获得审美愉悦,而且必然同时受到文章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过渡:大树很快乐,可此时的她已经一无所有了,为什么呢?三、完成板书内容,渗透阅读习惯。师指着黑板上贴的大树的图片描述,她曾经是那么生机勃勃,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她和小男孩一起游戏,一起捉迷藏是多么快乐呀,可是有一次男孩来了问她要钱,于是、、、、、、(学生复述故事,并且从黑板的那棵大树上依次拿下苹果、树枝、树干,最后黑板上只剩下树墩了。)大树一直在给予,她一直快乐,付出的无怨无悔。(板书:给予快乐无怨无悔)而那个男孩呢?如果你是那个男孩你会怎么做?(板书:索取自私要会感恩)[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学会理清故事的脉络,抓住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拓展延伸,实施感恩教育。1、你们觉得生活中能找到大树这样的人吗?你想对她说什么呢?请你把心中的话写在爱心树叶上?(播放《感恩的心》)2、请学生读读自己写的心声。师小结:孩子们,你们的一颗颗懂得感恩的心一定会使我们这棵大树重新美丽茂盛。[意图:这一环节是对整个阅读活动的总结与提升,所设计的讨论话题从现象走向本质,从故事走向生活,从他人走向自己,以期能达到叩问心灵的效果。]五、推荐课外读本,感受阅读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阅读的快乐,感受到书的魅力。老师给你们推荐几本优秀的读本,希望你们有时间去看一看。[意图:一本书的阅读结束了,但阅读永远不会结束。教师应该由此向孩子们展现一个更加绚烂的阅读世界。]板书设计:大树给予快乐无怨无悔爱心树男孩索取自私要会感恩教学反思:选择《爱心树》这一绘本作为研究课,是因为我对这一绘本情有独钟、百看不厌的缘故。备课那段时间里,我反复
本文标题:爱心树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4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