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
砂河中学问题导学探究案年级:高一学科:语文学科组长:郭志强执笔教师:贺永红学习课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日期:2014.06.251【学习目标】1、了解弗罗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2、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对“爱”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3、品味父爱、母爱的区别,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无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学习重点】深层次地明白父爱与母爱的区别【学习难点】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学习时数】:一课时【一级配餐案】【知识链接】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融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人性异化”矛盾而得出的结论他对这一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与批判,同时,弗罗姆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他探索了心理学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他提出所有已知的社会结构均不能适应人类的基本情绪需要他认为将精神分析的原则应用于病的治疗,人类便能设计出一个心理平衡的“健全社会”弗罗姆一生著述甚丰,内容广泛,主要著作有《逃离自由》《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随笔》等《爱的艺术》中所谓的“爱”与人们普遍认为的那种“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陶醉的一种纯粹的快感”不同弗罗姆认为,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并不是接受弗罗姆《爱的艺术》前言(节选)这本书必定会使所有期望从这本书得到掌握爱的艺术秘诀的读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这本书要告诉读者,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这本书要说服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每个人都可以问问自己,你确实见过多少真正有能力爱的人呢?(选自《爱的艺术》,西苑出版社)识记下列字音及字形:一刹()那给()予罪孽()咄咄()逼人砂河中学问题导学探究案年级:高一学科:语文学科组长:郭志强执笔教师:贺永红学习课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日期:2014.06.252辨认渊源履()行归根结蒂()【导学案】1、阅读课文1—3段,展示下列问题:(1)《爱的艺术》一书要使读者相信:,爱是与人的成熟程度相关的情感,从这一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加以说明。婴儿时期:童年时期:8—10岁:少年时代:成熟期:(2)“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试从这句话分析“母爱”的作用。(3)文章中谈到两种“爱”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2、阅读4-7段,回答下列问题:砂河中学问题导学探究案年级:高一学科:语文学科组长:郭志强执笔教师:贺永红学习课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日期:2014.06.253(4)“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这一句中的“这种变化”具体指什么?(5)联系全文,回答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4、阅读8-10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条回答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7)结合文章,分条回答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特点?(8)《爱的艺术》一书指出,爱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学到手的能力,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四、延伸拓展: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的爱,但是我们又常常忽略这种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们偶然体验到了它。那么请你以“这一刻,我终于体会到了父爱(或母爱)……”为题写一篇短文。砂河中学问题导学探究案年级:高一学科:语文学科组长:郭志强执笔教师:贺永红学习课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日期:2014.06.254五、课堂小结在我们成长的磕磕绊绊中,总有无数的爱包围着我们,不关有来自父母的,还有来自方方面面的。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享受这些爱的同时也试着去爱护和关心身边的人。当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的爱而无比温馨时,我相信: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是最幸福的人了。让我们对所有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大声地说声:“谢谢!”六、课堂反思【二级配餐案】摘抄出100字左右你最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写出感想。读了文章,对母爱、对父爱,你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你会给自己的父母提出怎样的建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1、阅读课文1—3段,回答下列问题:(1)《爱的艺术》一书要使读者相信:,爱是与人的成熟程度相关的情感,从这一部分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加以说明。明确:婴儿时期:婴儿出生一段时间后同他出生以前没有大多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意识不到自身以外的世界;童年时期:他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他如果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起来成为一种经验:我被人爱。砂河中学问题导学探究案年级:高一学科:语文学科组长:郭志强执笔教师:贺永红学习课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日期:2014.06.2558—10岁:儿童到了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情感,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第一次感到要送母亲一个东西……(2)“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试从这句话分析“母爱”的作用。明确:正是母爱的潜移默化使得孩子的心灵由索取趋向奉献,由被热爱到爱别人;母爱的无私使子女在获得满足与快乐的过程中意识到给予的重要性,爱他人不仅给人带来幸福,也让自己体会到幸福和快乐。这是母爱的真谛,正是这种由母爱衍生的爱人之心让每个人意识到他人的重要和社会的美好,从而构成和谐统一的人类社会。(3)文章中谈到两种“爱”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身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它嗯和社会中才能实现。给比得更能使自己得到满足,更能使自己得到快乐。爱比他人更重要。前一种爱是幼稚的不成熟的爱,受到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2、阅读4-7段,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理解这种变化,必须了解母爱和父爱性质上的根本区别”这一句中的“这种变化”具体指什么?明确:这种变化指的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2)联系全文,回答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明确: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关怀和安全感。父亲给孩子指出通往世界的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母爱从本质上说是无私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的积极面是: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能给孩子安全感。消极面是母爱不能用努力去唤取,根本无法赢得,也容易让孩子失去独立性和辨别砂河中学问题导学探究案年级:高一学科:语文学科组长:郭志强执笔教师:贺永红学习课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日期:2014.06.256是非的能力。父爱的积极面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可能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是必须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期望的情况下,可能失去,有时过于严厉。4、阅读8-10段,回答下列问题:(1)分条回答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明确: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应该宽容有耐心,不要盛气凌人甚至专横;应该使孩子能对自身产生自信心成为自己的主人。(2)结合文章,分条回答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特点?明确:综合了同父母亲的关系,并能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3)《爱的艺术》一书指出,爱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学到手的能力,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明确:一个好家长应该希望孩子成长、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他应该克服惶惑不安的情绪;一个好父亲在指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宽容和耐心,使孩子逐渐相信她最机并最终把握自己,这些都需要学习。四、延伸拓展: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引导:结合个人经历说体验;联系名人大家经历谈感受。1、高一新生初次离开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话题——这是一种幼稚的爱,因为需要父母(联系课文)——这篇文章学过之后,有什么启发,今后该怎么去做——恰逢母亲节,不少同学说了具体的做法(本人想起了自己离世五个月的年轻的母亲。这不在我的教学设计范围内,是课堂上本人有感而发的)——学会爱他人,学会珍惜。“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爱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砂河中学问题导学探究案年级:高一学科:语文学科组长:郭志强执笔教师:贺永红学习课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日期:2014.06.2572、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人民的总理爱人民,人民的总理人民爱。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层层推进,希望让学生明白:①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②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③爱的升华——珍惜情感,感恩
本文标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4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