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模拟考试题模拟2016届高三语文考试题
2015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第1页(共8页)2015年秋季期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分值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三重文化的形成及其张力结构修建军春秋时期的主导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的基本框架实则继承了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周礼可以说是殷周社会秩序思想的一个总结,核心是设定了以家庭血缘关系与社会等级关系之间的同一秩序。礼易僵化,乐以辅之,目标是把行礼者带入审美境界,更肃穆、更动情。对于这种政治文化继承最全面和最深入的是孔子。西周时“礼不下庶人”,孔子扩大了礼的范围,主张对所有人都“齐之以礼”。礼本身不是目的,礼是为了维护井然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完美的差序结构。孔子不仅仅把礼理解为一种礼仪,而是更看中礼仪背后的道德之心,有了伦理感和道德心,礼才真正获得了依托。于是,孔子又为礼找到了人性根据,那就是仁。“仁者,爱人”,这种爱起于“亲亲”之爱,推而广之,终于“泛爱众”,实际上就是所谓的“仁政”。当代一般把孔子的思想支点归结为“仁”,突出他思想的人道主义的一面;但从文化渊源上看,他思想核心似乎是礼,因为“仁”是后续的,是补充的,是为了让礼深深扎根于人性深处,以充分证明它的合法性。真正更具实用主义色彩的政治文化是齐国名相管仲创造的。管仲的思想比较复杂:他讲究德的重要性,认为“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他有民本思想,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就得推行“与俗同好恶”的政策,“案田而税”“相地而衰征”,惠民以利;他讲究礼,在用人上尊贤授德、察能授官,这是类似于仁政的一面。但是,他还显露了强势的一面,其一是执“法”的严厉。管仲是礼法并举,德法并用。为了把法贯彻到底,他打破血缘亲情对执法困扰,讲究律法面前无分贵贱。其二是推行“作内政而寄军令”,以乡建制,推行全民皆兵的政策,强化了军队的战斗力。至此,中国三代以来的礼乐政治展示了自己的边界,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那里,发展出了“王道”;而在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政治家那里,膨胀为“霸道”;二者之间巨大的张力实际上代表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实质,那就是王霸互用,霸王道兼之。但另外的执政卿大夫则看到了争权谋利、勾心斗角背后的虚无,从而采取了逃避策略,这个人就是老子。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在老子看来,整个春秋时代是历史的倒退,文明推进的每一步都是因为社会的退步,所有的政治策略都导致社会危害,“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因此,他希望“无为而治”,弃圣绝智,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无知无欲,才能获得幸福。至此,春秋时期的主要文化流派都已生成。这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张力结构,首先在政治文化内部,儒家文化和法家文化彼此对应,由此导致的王道和霸道相互制衡,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在张力。而道家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对立面出现了,它把人们的目光由现实世界引向对个体生命的自觉和感悟,又和政治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中国传统文化就在这多重缠绕的张力结构中彼此制约,相克相生,不断生成和释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长、繁衍。(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12月30日)1.下列有关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5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第2页(共8页)A.以继承殷商西周的礼乐文化为基本框架的春秋主导文化实际上是一种政治文化。B.孔子全面而深入地继承了周礼,他主张“礼不下庶人”,并扩大了礼的范围。C.在孔子看来,真正的礼不单单是一种日常礼仪,更应该是一种道德之心。D.管仲主张礼法并举,德法并用,较之孔子的儒家思想更有时效性。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礼能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完美的差序结构,所以维护社会秩序井然有序变成了礼的主要目的。B.以“王道”为主,附之以“霸道”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实质。C.管仲既讲究德的重要性,又接受民本思想;既讲究礼,又不放弃强权政治,所以管仲的思想充满了复杂性。D.老子看到了政治背后的虚无,以“无为而治”的“道”的思想应对社会的政治政策带来的社会危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孔子所倡导的“仁”的政治文化思想带有鲜明的理想化色彩,但是历来把孔子的思想支点归结为“仁”。B.管仲所提倡的“仁政”不过是增强实力的手段,管仲真正要干的是要把齐国的王权延伸到国外,实现“霸道”。C.儒家、法家尽管文化走向不同,但是其核心部分都属于一种政治文化,目标是安抚民众,改造社会,稳固统治,伸张王权,而老子的道家文化,则对龌龊功利的政治文化深恶痛绝。D.儒家、法家、道家三个文化流派构成双重张力结构,他们相互制约,相克相生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生命活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2015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第3页(共8页)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戹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槀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而应侯曰益以不怿。(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B.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C.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D.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2)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浪淘沙邓剡①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2015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第4页(共8页)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释:①邓剡:南宋词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被俘北上,此词是途经建康(今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8.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5分)9.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作者“枕簟凉生”“凉”的原因。(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清末进步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呼吁大胆破格使用人才的雄辩家引用。(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3)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的方框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碗羊肉汤金光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是扶贫办,11日是县委办,12日是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2015
本文标题:模拟考试题模拟2016届高三语文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51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