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牡丹江市2011—2012年高一历史题
(历史)科试卷第1页共4页牡丹江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测试历史必修Ⅱ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古代,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2.“商业使人奸诈,农业使人厚朴,重农抑商,即抑奸诈之俗,长厚朴之风。”上述言论的作者可能是A.孔子B.商鞅C.孟子D.韩非子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C.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D.畅销国内外,备受青睐4.自唐至清,长期作为对外贸易港的城市是A.广州B.泉州C.明州D.扬州5.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①丝绸②铁器③纸张④青花瓷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争议颇多的风云人物。某历史课题小组收集到的下列材料中,你认为最具有历史价值的一项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大传》B.晚清重臣李鸿章的奇闻轶事C.有关李鸿章的历史学论著D.李鸿章部分奏折和书信影印件7.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的数量猛增。这一现象说明了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绝对优势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垄断了世界茶、丝市场的主导权D.茶、丝出口给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8.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C.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D.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9.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根本原因是因为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C.外国资本的挤压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0.从经济原因的角度分析,中国自然经济在近代解体的原因有A.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B.太平天国运动,社会动荡不安C.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自然经济发展D.外国棉纱物美价廉竞争力强11.新中国建立后,粮票、布票、油票的发行说明A.国家力图稳定物价,保障人民的基本物质需要B.已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C.给一些投机商钻了空子,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D.是新中国走向富裕的标志12.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商业13.中共八大确定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B.人民政权和国内反动势力的矛盾C.中国人民和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D.先进生产关系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14.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为我国的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C.发展乡镇企业D.进城打工1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政企分开,简政放权B.实行以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经济责任制C.增强企业活力,搞活企业D.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1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的文化交流D.封建主阶级衰落17.17世纪上半叶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国家是A.英国B.西班牙C.荷兰D.葡萄牙18.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中讲到1760年,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下列历史事件能直接说明上述事情确有发生的是A.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B.黑奴贸易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装订线(历史)科试卷第2页共4页19.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20.1921年,23岁的美国企业家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的美国人。哈默之所以能在苏俄经营租赁企业,主要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政策D.计划经济体制21.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22.新年伊始,郎咸平教授对2010年的中国经济做出预测——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资产泡沫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也面临了相似的困境,为此它们采取的重要举措不包括A.出售国有企业给私人B.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D.削减社会福利开支23.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②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③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④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4.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打破了单一的公有制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25.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B.经济全球化催生了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C.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D.经济全球化给各国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月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三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办学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6分)(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2分)27.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经济萧条中饱的母亲罗斯福与煤矿工人在一起(历史)科试卷第3页共4页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奠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苗枫林《世界近代史》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选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4分)《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2分)(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28.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民族企业发展过程有什么特点?(2分)(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6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第一条通过本条约,缔结各方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欧洲经济共同体。第二条共同体的目的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节录)材料二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进步;特别通过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共同性;通过联盟公民身份的引入,加强其成员国国民之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发展在司法和国内事务的紧密合作关系;保持完全的集体一致,并以引为基础,按照第N条第2节所确定的程序,考虑本条约所引入的合作政策和形式在何种程度上需要修改,以确定共同体机制和机构的有效性。——《欧洲联盟条约》第一编第B条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一体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欧洲联盟条约》所反映的主要目标。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趋势?(4分)(历史)科试卷第4页共4页牡丹江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测试历史必修Ⅱ试题答题卡得分评卷人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计50分。)26.27.28.29.题号1——2526272829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装订线
本文标题:牡丹江市2011—2012年高一历史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5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