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正确理解青年官兵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教育疏导讲课心理健康调适和维护目的:正确理解青年官兵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自觉运用心理调适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时间:地点:参加人:授课人:内容:一、青年官兵心理健康的标准二、青年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三、维护青年官兵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据报道,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仅从3月20日到4月6日十多天时间内,误伤使美英联军损失了8架武装直升机和4架战斗机,死亡人数达50多人。这不禁-2-使我们联想到海湾战争,当时美军共发生了28起误伤事件,死亡35人,重伤72人,分别占战争死亡人数的24%和15%。那么,装备如此精良的美军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多的误伤事件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据权威人士分析,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美军官兵的心理素质难以适应残酷复杂的战场环境造成的。事实告诉我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支军队夺取作战胜利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青年官兵立身做人,成长进步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关注生理健康,以为身体没病就是健康。其实不然,一个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需要有健壮的肌体,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尽管身体强壮,但人格很不健全,无所作为;有些人长时间悲观失望、焦虑不安、忧郁烦恼,加快了衰老,引起了病变。相反,有些人虽身有残疾,但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有些人生活充实,满怀信心,吃得饱、睡得香,精力充沛,健康长寿。所以说,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样重要。青年官兵应当自觉地维护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3-那么,心理健康有什么标准吗?人的心理虽然是一种精神现象,本身看不见摸不着,不像血压和体温那样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但心理健康也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特征。一、青年官兵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人员个体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起码的含义;二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世界上许多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种心理健康的标准。青年官兵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一)具有持久的求知欲和进取心。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样感兴趣的东西,不仅一学就会,而且一学就能记得住。实践证明,人们对学习知识抱积极态度时,学习效果可达90%以上;抱一般态度时,学习效果为70%左右;而抱消极态度时,学习效果则在40%以下。-4-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求知欲强烈,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东西就比较快,就越能体会出学习、工作、事业所带来的乐趣。心理健康的官兵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和积极的进取心,能充分体验到事业成功的满足和人生进步的快乐。(二)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创办了一所学校,在这个学校的门口立着这样一块牌子:“认识你自己。”仅仅五个字道出了一个千百年来困扰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题。心理健康的官兵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能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理解“真实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别;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善于接受批评和建议。(三)能够控制与调整情绪。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心境。人人都有这种体验:在情绪良好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而在情绪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学习工作效率低。强烈情绪会骤然-5-中断正在进行的思维;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无限的能量去完成任务。无数的事例说明,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狂喜、暴怒、悲痛不已,以及持久的消极情绪,如悲、忧、恐、惊、怒等,可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不仅左右人的认识和行为,而且也会造成生理机能的紊乱,导致各种躯体疾病,而愉快、喜悦、乐观、通达、恬静、满足、幽默等良性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和调动心理潜能,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人的社会功能。一位心理健康的官兵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有悲、忧、哀、愁等消极情绪体验,但能主动调节,同时能适度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四)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助人。青年官兵当兵来到部队,远离父母和亲人,大家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愿望:尽快与战友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彼此以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同志却总是和战友们玩不到一块,这主要是因为不能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引起的。心理健康的官兵乐于与他人交往,能用尊重、信任、友爱、宽容、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6-能分享、接受和给予友爱及友谊,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乐于助人;能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无占有欲和妒嫉心,有同情心,能容忍与自己在价值观念和对事物认识上有差别的人。心理不健康的官兵总是与集体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五)能够保持健全的人格。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在其身心行为上所显示出的独特个性,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总和,又称为个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在一个人的成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具有优良而成熟的人格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精神力量,并能与环境中的他人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同时,一个人的人格还是其自身品德、世界观的具体标志,是其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和集中体现。心理健康的官兵在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人格构成要素方面,均可获得平衡的健全的发展。如:有许多兴趣爱好,能积极的参加集体活动;能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有同情心,无占有欲和妒嫉心;能忍受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冲突和挫折;能正确看待事物;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对自己所有的或所缺的都知晓清楚、准确;有符合社会规-7-范的、科学的人生观等等。而心理不健康的人,人格是不健全的,也最容易发生心理上的疾病。如:冷漠、虚伪、孤僻、急躁、固执、好斗、嫉妒等等,都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六)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人类因为具备了良好的适应功能,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自然界中生存并且不断进化,逐渐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有了高度完善的大脑神经结构和功能,创造了人类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这一切都说明,适应是我们人人都能够做到,而且也能够做好的。当然适应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人人都要经历,只不过有的人需要的时间短一些,有的人需要的时间长一些。心理健康的青年官兵能和内、外环境保持良好的协调,在环境改变时能面对现实主动地适应环境,比如:在工作变动、任务转换时,都能及时调整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我们说“儿童是童话时代,青-8-年是诗歌时代,中年是戏剧时代”,意思就是说,少年有富于幻想的心理特点,青年有浪漫、朝气蓬勃的特点,而中年则稳重、深沉。心理健康的官兵在认识、情感、言行、举止等方面都应符合他所处青年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表现出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行为果断等。过于老成、过于幼稚、依赖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比如:18岁的青年战士连买一包洗衣粉都向远方的母亲电话请示一下,就是心理行为与年龄特征极不相符,是不健康的心理表现。这些标准反应了青年官兵心理健康总的要求,更是我们青年官兵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和锻炼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可能达到标准水平,有的人心理健康水平高些,有的人可能低一点,这都是正常的。并且,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就像都会患感冒、发烧一样,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己。我们在对照自己心理健康水平时,需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一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只要基本符合了上述心理健康的特征就可以被认为是心理健康者。如果要在世界上找到完美无缺-9-的符合其中全部内容和条件的人是不多的,正如要在世界上找出一个毫无躯体疾病的“绝对健康”者非常困难一样。因为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健康的完人”。心理健康的那些具体的内容和标准给我们提供了相对的、可比较的“参照系”,给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可操作、可努力的方向。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作出努力,都可以使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向更高层次跃升,以不断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二是“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已患了心理疾病。一个心理健康者偶尔也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例如有时自卑、不自信、嫉妒,但是他能够较快地调整和恢复到健康状态上来。心理不健康则是指一种较持久的不良状态。因此,我们不能仅从一时一事而简单地给自己或他人下一个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的结论。比如:第一次驾驶汽车心理非常紧张是偶尔出现的不良心理,属于“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而经过-10-长时间训练仍然一上驾驶室全身就发哆嗦就是有心理障碍,属于“心理不健康”。三是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健康的心理经过调适是可以向健康发展的。我们说心理疾病患者,病好了叫做恢复健康;没有心理疾病的人,经过努力自我修养和磨炼可以更加健康;而所谓的心理健康者也不是就不会生病,更不是一点心理问题都没有。不健康的心理经过调适是可以向健康发展的。官兵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变。比如:有些刚刚从比较松散的地方生活环境走进军营的新战士,往往不能马上在心理上适应这种紧张的军旅生活,产生怕苦怕累、厌倦部队生活的情绪,但是经过对军营生活的熟悉、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及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逐渐减轻了心理压力,适应了部队生活,这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状态动态变化的过程。二、青年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青年官兵正处在开始独立生活和工作,人生观、价值观、自我意识正发展成熟和确立时期。这一时期遇到的困-11-扰最多,面临着许多人生道路上的重大选择,如:择业、择友、择偶等,也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这一时期,青年官兵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受文化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社会交往的限制,观察视野较窄,接受信息量较少,对自我、他人、事物的认识常常产生种种偏差,从而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一)青年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四种:一是适应问题。从老百姓到官兵、从战士到班长、从义务兵到士官、从学员到军官、从训练场到战场及抢险救灾现场等等,官兵经常要面对新的情况,扮演新的角色,执行新的任务,适应新的环境。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许多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包括新兵入伍后的心理适应、服役期间角色变化的心理适应、日常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面对各种压力的心理适应、任务转化中的心理适应、官兵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转业退伍时的心理适应等等。比如,有的新战士来到部队后,原有的习惯使他们跟不上部队的快节奏而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有的能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模仿带兵班长的行为规范,主动向班长讨教,从班长那里学习怎样合理安排时间-12-的生活窍门,很快就跟上了部队的快节奏生活;有的新战士则不同,完全处于被动或消极状态,拨一拨就动一动,因此他的适应就比先进的战士慢半拍;有的还表现出过份的紧张和焦虑,甚至吃不好、睡不香,心理压力大,这就是典型的适应问题。二是自我意识问题。我们经常会扪心自问:“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究竟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我行不行呀?”、“别人怎样看待我呢?”、“我应当成为怎样一个人呢?”、“我怎样改变现状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呢?”通俗地说,这些就叫做自我意识。官兵自我意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相互矛盾的倾向: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感,自我中心与盲目从众,过分的独立意识与过分的逆反心理。这四种矛盾倾向所产生自卑、自负、自私、虚荣、冲动、优柔寡断
本文标题:正确理解青年官兵心理健康的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72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