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步长制药:脑心同治研究优秀成果走向国际——《J波综合征国际专家共识》专家团学术报告会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发布会完满落幕步长制药的拳头产品--稳心颗粒自上市至今14年,惠及数千万心律失常患者。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的唯一一个明确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成药,该产品不仅集中体现了步长制药在现代中药科研中的努力与付出,更是中外科研成就在中药现代化领域的集中体现。稳心颗粒是我国第一个应用膜片钳技术证实其治疗心律失常机制的中药组方,是第一个由国际心律失常专家主持完成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机制研究,并在国际心律失常最具影响力杂志刊发相关文章的中成药,开创了药物治疗心律失常的新思路,是抗心律失常药物领域颇具代表性的中药。被SCI《心律》杂志高度评价为“其独特机制可能是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又一新的典范”。心律失常轻则降低生活治疗,重则威胁生命,甚至引起猝死。如何及早发现,如何找到多靶点、安全性好的治疗药物一直是世界心律失常诊疗的难题所在。继2015年4月11日《第一届国际脑心同治高峰论坛》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后,“《J波综合征国际专家共识》专家团学术报告会暨《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发布会”在全国各主30个省会直辖市现场同时隆重召开。该次会议正是围绕着这两大难点展开的,通过两个《共识》提升了我国心律失常的诊疗新水平、新能力。与会规模超过了1万人。加上视频会的30余场次,共计国内心血管领域2万人会从中受益。会议通过专家团队针对两个《共识》内容的深刻讲解,提升了我国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和能力。基于此次盛会得到了国内外一线心脏电生理专家的鼎力支持,从而得以为所有参会者呈现了一场中西医结合专业心脏电生理领域真正国际水平的学习机会。整个会议涉及的近30个学术讲座现场录像后期将通过光盘等方式號飨所有学者。发布会已于4月17-19日相继在武汉、兰州、银川、西宁、西安、杭州、上海、长沙、郑州、沈阳、重庆、福州、呼和浩特、成都14个城市巡讲,4月21-23日《J波综合征国际专家共识》专家团学术报告会在上海圆满结束,4月24-25日《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发布会在长春、南昌、天津、广州、昆明、海口、太原、哈尔滨8个城市巡讲,4月26日《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发布会在北京、南京、石家庄、济南四大城市完美落幕。本次盛会得到了“《J波综合征国际专家共识》专家团”的大力支持。他们都是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律学会成员,是世界心脏电生理领域佼佼者。同时此次盛会也得到了中国心律学会、中国心电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的鼎力支持。此次盛会是中国中西医结合专业心脏电生理领域真正的国际水平的盛会。心律失常,诊疗遇难关心律失常分为“恶性”和“良性”,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杨杰孚教授介绍,约80%~90%的心律失常是“良性”的,没有太大危害,但少数“恶性”的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猝死,对这些高危人群应当进行干预治疗。药物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目前西药治疗心律失常遭遇瓶颈,地高辛等老药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能出现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而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新药还未出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心律失常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郭继鸿教授说:“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电活动异常所致,这种异常发生和变化快,因此难以治疗。目前,起搏器、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法虽然也能治疗心律失常,但都是在药物治疗不好的基础上才使用。地高辛等西药服用后均匀在心房心室分布,治疗心律失常引起的房颤时缺乏选择性,影响心室电活动,存在导致心律失常的风险。”世界著名心脏病及电生理学家,美国MainLineHealth心脏中心基础研究主任严干新教授也指出:“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治疗剂量和毒性剂量接近,且副作用较大,应谨慎使用。在治疗房颤时,西药缺乏选择性,可能让心房心室的心肌收缩都减弱,反而引起心律失常。”他还强调,目前世界著名实验室对相关药物的心脏毒性实验中,都十分重视安全性。《J波综合征国际专家共识》,有史以来在中国第一次制定的国际共识4.21-23日,来自世界各地的19位遗传性心律失常专家齐聚上海。经过3天的紧张讨论,形成了《J波综合征国际专家共识》草稿。很快,我们将会看到该共识的发布版本。作为有史以来在中国第一次制定的国际共识,核心目的就是解决遗传性心律失常临床危险评价问题,也就是在诊断出来后通过这个方法来判断是否有猝死的风险。根据这个风险警示,来指导医师应该如何给予患者正确的治疗方案。心律失常防治,稳心颗粒在世界舞台展风采世界著名心脏电生理专家、美国CharlesAntzelevitch教授一直强调“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防治的首选方式”。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杨新春教授介绍说:“目前治疗心律失常的老牌西药临床限制越来越多。”而经历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鉴于稳心颗粒多靶点、广泛治疗心律失常、安全性高,还兼具有改善心脏功能、镇静安神等多重优势越来越明显,受到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广泛认可。稳心颗粒开创了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历史。中医里并没有心律失常这一疾病。80年代初,最初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周玉萍为核心的几位中医专家启动了对稳心颗粒的研究。他们考虑到中医的“心悸,怔忡”常为现代医学的早搏或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根据中医整体观念,辨证与辨病论治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古方“心动悸”、“脉结代”、“炙甘草汤”主治之旨,与多年临床经验相结合,反复筛选研制后,最终确定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中药组成治疗心律失常的稳心颗粒组方。多年来,临床大量病例的应用证实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有着较好的疗效。1987年,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被列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课题,1991年列为“八五”中医药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主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的心律失常等。1995年6月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1996年通过了“八五”攻关课题的成果验收。稳心颗粒上市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从临床到实验室,从整体动物到细胞、分子水平。在基础实验发面,最初稳心颗粒进行了心律失常预防的实验,分别对乌头碱、氯化钡、肾上腺素引发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给药后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推迟,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明显缩短。此后,作用机制的研究水平又提高到单细胞的分子水平,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对离子通道的作用。结果显示,稳心颗粒对心肌细胞膜的钠、钾、钙离子通道均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属于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兼有Ⅰ、Ⅲ、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稳心颗粒引入离子通道机制,向国内阐释了什么是离子通道,什么是离子通道疾病,心律失常与离子通道之间的关系,并于2010向国内通道引入了J波综合征。2012年,“稳心颗粒循征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在人民大会堂发布,标志国内有史以来最规范的循证研究完美落幕。自2005年来的10年间,国际上对稳心颗粒进行了深入的高水平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国际上3项研究进展,极大推动了心律失常领域的发展。受益于国外基础研究技术及设备的先进性,以及参与的科研人员都是国际公认的权威学者,使得稳心颗粒在短短的10年间就取得了三项惊人成果。第一项是严干新教授主持的犬心室楔状肌模型上稳心颗粒的研究,证实稳心颗粒有明显的抑制晚钠电流作用,能减少早后除极,迟后除极及T波电交替的发生,进而有预防和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钠通道以前仅有快钠电流。第二项研究的主要负责人CharlesAntzelevitch教授是心脏电生理领域基础研究世界排名第一位的专家,他证实稳心颗粒的浸出液能明显产生心肌复极后不应期,而且该作用具有心房选择性。进一步研究证实,稳心颗粒有明显预防和终止房颤的作用。第三项是Antzelevitch教授发表在2013年7月发表在《心律》杂志的一项研究,证实稳心颗粒不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奎尼丁,对Brugada综合征均具有治疗作用。以上三项研究都是拓宽了稳心颗粒机制范围,突破了早搏的应用范围。现在稳心颗粒可以防治房颤,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治疗作用,对遗传性心律失常Brs同样有效。美国心脏电生理专家、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大学心律失常研究中和血管病研究中心的Jr?meKalifa和UmaMahesh共同对“稳心颗粒抑制心房选择性钠通道”的独特机制发表了“述评”——中药复合制剂稳心颗粒:来自遥远东方的心房选择性钠通道阻滞剂,正在挑战业已公认的抗心律失常范式,大幅缩短APD(心房肌动作电位时程)再加上复极后不应性可能是另一个抗心律失常范式。2010~2012年,一项由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牵头,全国60家三级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循证医学对照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对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和83%,同时能改善心悸、胸闷、失眠、乏力等临床症状,同时没有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安慰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稳心共识,心血凝聚心律失常临床常见,药物仍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积极寻求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心血管领域当今迫切期望的热点。30年的应用与研究结果证实,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副作用小。本次会议的一个核心主题发布《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专家共识》正是对稳心颗粒多年来系列研究的高度总结与概括。为了更好规范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中国心律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广泛的文献查阅,深入的学术研讨,撰写了《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共识介绍了稳心颗粒的研究发展史,分析了组方特点,对稳心颗粒的药效作用及毒理学研究做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稳心颗粒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总结了稳心颗粒对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作用,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对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稳心颗粒是纯天然的药物,它相比胺碘酮等西药在用药安全性上更高一筹。从抑制晚钠电流的角度而言,胺碘酮是较早被证明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能够抑制晚钠电流的药物。晚钠电流(INaL)是持续存在于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内向钠离子流。正常情况下仅是正常峰钠电流的千分之一,但在缺血、缺氧等病理情况下,INaL可明显增加,导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近年来晚钠电流在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一项离体心肌细胞试验研究发现:稳心颗粒可以显著抑制晚钠电流,最终选择性终止和预防乙酰胆碱所致心律失常。一项关于稳心颗粒应用于心衰患者的Meta分析发现,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稳心颗粒单独或联合应用后心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前升高。另有动物试验研究发现,稳心颗粒与氯沙坦具有类似改善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重构的效应,能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和冠脉结扎大鼠的心脏重构,减轻左心室肥厚。《共识》还对稳心颗粒的临床应用研究做了充分总结,稳心颗粒不仅对房早、室早和房颤等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级改善作用,而且对中医学范畴内的证候和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证候的适应证是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不寐。主治功效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一项Meta分析研究发现,稳心颗粒对改善心悸、气短、乏力、头晕、胸闷、胸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共识》对稳心颗粒的用药方法进行了介绍,有利于临床更好的使用。常规应用:稳心颗粒为处方类中成药。包装规格是每袋5g(无糖型)或每袋9g(有糖型)。常规用法为开水冲服,一次一袋,一日三次,疗程4周或遵医嘱。不良反应偶见轻度头晕恶心,一般不影响用药。孕妇禁用。特殊应用:病情较重者,需增加用药剂量,可服用2袋(18g/无糖型10g)一天三次,病情稳定后,可常规量服用稳心颗粒维持;根据病情需要可长期应用,有报道连续应用稳心颗粒6个月和12个月取得较好的疗效,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联合应用:文献报道,稳心颗粒可以与胺碘酮、地高辛、倍他乐克等药联合应用,均能取得较好疗效,并减少这些药物的用量,亦未见不良反应增加。中药护心,研究要做足步长制药董事长,共铸中国心基金发起人赵涛曾表示,儒商将成为中国梦的推动者,现代意义上的儒商,首先是要秉持诚信,为社会创造价值。发展中华医药,造福群众正是儒商的表现。步长制药正是靠着正确的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推动中药研究走向世界。稳心颗
本文标题:步长制药脑心同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7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