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名解:1.危险三角区:因面部静脉回流与海绵窦相通且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疖肿等)如处理不当(如挤压)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2.利特尔区(Littlearea)鼻中隔的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有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的血管丛,称为“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又称“易出血区”。3.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4.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10%-25%,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5.萎缩性鼻炎(atrophicrhinitis)是一种以鼻黏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慢性。6.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形成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临床症状者。7.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即通过小手术或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8.咽隐窝(pharyngealrecess)位于咽鼓管圆枕后上方的凹陷称咽隐窝,为鼻咽癌的好发部位。其上部紧邻破裂孔,癌细胞可以扩散至颅内。9.咽狭(faux)由上方的悬雍垂、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咽弓、腭舌弓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10.咽后隙(retropharyngealspace)位于椎前筋隙与颊咽筋隙之间,上起颅底,下达第1、2胸椎平面,两侧以薄层筋膜与咽旁隙相隔,中间有咽缝将其分为左右两部分。11.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内淋巴环。包括腺样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咽后壁滤泡及咽侧索组成。1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13.喉阻塞(laryngealobstruction)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病变,喉部通道阻塞而引起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称喉阻塞。14..环甲膜(cricothyroidmembrane):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纤维韧带组织。15螺旋器(spiralorgan、,corti器)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力感受器和主要部分。16.梅尼埃病(Menieredisease,MD)是以积水为基本病理基础,以发作性眩晕、耳聋、耳鸣和耳胀满感为临床特征的特发性内耳疾病。17.胆脂瘤:是由于鼓膜、外耳道的复层鳞状上皮经穿孔向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其外层由纤维组织包围,内含脱落坏死上皮、角化物和胆固醇结晶,故称为胆脂瘤。18.药物性聋(drug-inducedhearingloss):是因抗生素、水杨酸盐、利尿类、肿瘤类等药物应用过程或应用以后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219.胶耳:胶耳液体如胶冻状,甚为粘稠,呈灰白或棕黄色,含大量蛋白质,如糖蛋白及核蛋白,由于糖蛋白为高分子蛋白,故液体呈胶冻状。1.利特尔区:在鼻中隔的前下方粘膜内动脉血管丰富,交织成网,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称之。2.特应型个体,带有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有关的基因的个体。3.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前颅底,中颅底或它处先天性或外伤缺损处流入鼻腔。4.脑脊液耳鼻漏:中耳乳突天盖或咽鼓管骨部骨折,延的脑脊液经咽骨管流到鼻腔。5.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包括中鼻甲、中鼻道、钩突筛泡、半月裂、筛漏斗、额窦前筛、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区域,该区域解剖变异成病变可致鼻室炎引流障碍而引起鼻窦炎,称之。6.克氏静脉丛:鼻腔的静脉主要汇入颈内静脉,鼻腔上部静脉则可经眼静脉汇入海绵窦,或经筛静脉汇入颅内的静脉和硬脑膜窦,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亦构成血管丛,称之。7.利特尔动脉丛(littlearea):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为鼻出血常见部位。8.鼻-鼻咽呈氏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浅表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是老年人鼻出血的好发区。9.会厌谷:在舌根和会厌之间有一正中矢状位的黏膜皱襞为舌会厌正中襞,左右各有两个浅凹陷,称之,常为异物停留之处。10.梨状窝:在喉口两侧各有两个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喉上神经内支经此隐窝入喉并分布于其粘膜下。11.听骨链:即锤骨、钻骨和镫骨,是人体最小的一组骨头,三者以关节连接成链。12.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本病较常见,尤以冬春季多见。13.眩晕:多呈突发性旋转性,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沿一定的方向与平面旋转,或感摇晃、升降或漂浮。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泠汗等症状。14.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病):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其主要症状的特发性内耳疾病,常见于青壮年。15.内耳(ioncrcar):又称迷路(labyrinth),埋藏于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依其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3个部分。从组织学上内耳又分为骨迷路与膜迷路。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含有味觉和听觉感受装置。16.Carti器: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arti器,是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力感受器的主要部分。17.声门: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空气由此进出,为喉最狭窄处。18.声门裂: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型的裂隙,称为声门裂,空气由此进出。19.喉阻塞:喉及其邻近器官的病变,引起声门狭窄或阻塞而发生呼吸困难,称为。20.灯塔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开始穿孔时甚小,可见穿孔处元鼓膜有闪烁搏动的亮点,称灯塔征。21.三凹征:喉阻塞时,因吸气时空气不易通过声门进入肺部,胸腔负压增加,乃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的吸气期凹陷。22.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鼓膜见一弧形液平面,头位变动仍保持与地面平行,有时可见汽泡。23.声阻抗:声波在介质中传播要克服一定阻力与抵抗。24.传导性耳聋: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25.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声音信息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26.schwabach'试验:先试正常人骨导听力,=-=不再听及音叉声时,迅速将音叉移至孚或耳鼓窦区测试,然后同法测受试耳移至正常人延长刀(+),缩短(-),相累(+)。27.EB-CA-IgA(中文意思):EB病毒壳抗原免疫球蛋白。28.嗅沟:以中鼻甲游离缘水甲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29.总鼻道:中鼻甲游离缘水平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不规则腔隙称之。30.听力曲线:纯音听阈图以横坐标十频率,纵坐标示声级,用相应符号,将爱试耳听阈记录于图中,再将各相邻音频的气导听阈符合连线,骨导不连线绘成。31.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手术以剔除中鼻道为中心的附近区域(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功能。32.危险三角区: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故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两口角连线的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3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发生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特征。34.耳源性并发症:由于中耳、耳突解剖上的特殊性,急、慢性中耳乳突炎极易向邻近或远处扩散引起的各种并发症。335.内淋巴结:由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囊、咽后壁淋巴结泡及舌腭扁桃体构成内环。36.眼球震颤(nystagniks):是眼球的一种不随意的节律性运动简称眼震。37.喉弹性膜:此膜为一宽阔的弹性组织,左右各一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弹性圆锥。方形膜位于会厌软骨外缘和小角软骨,木勺状软骨声带突之间,上下缘游离,上缘构成木勺会厌韧带,下缘形成室韧带,其表面覆盖粘膜分别为木勺会厌皱襞和室带。方形膜外侧面为粘膜覆盖,形成梨状窝上部。弹性圆锥也称三角膜,前端附在甲状软骨板交角线的内面近中线处。后端位于木勺状软骨声带突下缘。前后附着游离缘边缘增厚形成声韧带,向下附着在环状软骨上缘中前部形成环甲膜,其中央部分增厚形成环甲中韧带。38.喉返神经(recurrentlaryagealnerve):是喉的主要运动神经。迷走神经进入胸腔喉在胸腔上部分出喉返神经,左侧喉返神经绕主动脉弓,右侧绕锁骨下动脉,继而上行行走于甲状腺深面的器官食管沟内,在环甲关节后房入喉。支配环甲肌以外的喉内各肌运动。39.咽隐窝(pharyngealrecess)是位于咽鼓管园枕后方的凹陷区,鼻咽癌常好发与此部位,并可通过此侵入到颅内,上方邻近破裂孔。40.咽淋巴环(Waldeger淋巴环),为黏膜下丰富的淋巴组织所形成,呈环形排列,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等构成内环,同时这些淋巴流向颈外淋巴环,即外环,有咽后壁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颌下淋巴结、颏下淋巴结等构成,内外环之间互相沟通。41.咽峡(faux)由上方的悬雍垂和软腭游离缘、下方舌背、两侧腭舌弓和腭咽弓所形成狭窄部分。42.腺样体面容(adenoidface)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4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一般是指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不足,具体指成人于7笑死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此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秒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4%;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44.环甲膜(cricothyroid)是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中间部分增厚,称为环甲韧带。45.会厌前间隙(preepiglotticspace)是会厌、舌骨会厌韧带和甲状舌骨肌膜中间部分围成的区域,其内充满脂肪组织。46.声带小结(vocalnodules)是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好发于职业用声或者用声过度的人。又称为歌者小结。47.声带息肉(polypofvocalcord)好发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边缘,为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多为单侧,是常见的引起声音嘶哑的疾病之一。48.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tube)是沟通鼻咽腔和鼓室的管道。是中耳通气引流之惟一通道,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成人全场约35cm。儿童咽鼓管的特点是短、平、宽。平时是闭合的,吞咽、打哈欠时开放。外1/3骨部,内2/3软骨部。49.Carti器: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arti器,是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听力感受器的主要部分。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otitismedia)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因主要是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限性感染和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痛、耳内闷胀或闭塞感、耳鸣等。听力学检查为传导性聋,声阻抗为平坦型(B型)。治疗原则为:清除中耳积液,改善通风引流及病因治疗。5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6~8周,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1
本文标题:武汉大学耳鼻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7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