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学历史教学法屈军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任务一、《中学历史教学法》的课程性质《中学历史教学法》,又称为《中学历史教材教法》,是一门以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中学历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材)、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具设备与手段、以及学生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研究内容,探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的学科教育学课程,是高等师范教育历史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引导历史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及对具体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中学历史教学的特殊规律与特殊要求,用以指导与规范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活动。同时,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增强应用新的教学手段和进行历史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三、中学历史教学法学科的建立及其发展(一)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历史教育和教学发展的回溯历史教学在中国出现很早,据近代梁启超的研究,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早期的历史教育。“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厥民初生,时维姜嫄,……履帝武敏歆,……时维后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我国的历史教学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孔子授徒传教的“六艺”,就包括了《尚书》、《诗经》等记言史书和史诗内容,特别是包括了《春秋》这部编年体的史书。后来的封建王朝,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也都脱离不开以上历史内容和书籍的传授,它成为任何类型学校生徒学习的重要课程。至于专为帝王讲授的《资治通鉴》和为幼学专门编写的《纲鉴易知录》,那更是漫长封建社会里的主要历史教学课程。三、中学历史教学法学科的建立及其发展(二)新中国建立前我国的历史教学法教学清末,美欧的学校教育传到我国,我国的学校才开始独立开设历史课。民国时期,我国开始创办师范院校才有了学科教学法的内容。清末以来,随着新学制的建立,历史正式列为学校的一门课程,随即就有了历史课教授书的出现,于是逐渐地开始了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当时,历史教授书及历史教学法的研究范围,主要是历史教学的目的、教材的编写及其具体的教学方法等。①希甫:《历史教授法之研究》,《中华教育界》1914年第6~8期②何炳松:《历史教育法》,《教育杂志》1925年第2~3期③章人钧:《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原则》,《历史教育》1927年第5期④缪凤林:《中学国史教育目标论》,《国风》1935年第11期)⑤约翰逊·亨利[美]:《历史教学法》,何炳松译,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根据近代梁启超的研究,历史教学法学科教学的出现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翻译的美国亨利·约翰(Henry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标志着我国历史教学法课程的建立。三、中学历史教学法学科的建立及其发展(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史教学法学科的创立和发展1949年以后我国教育界主要实行苏联式的教学模式,深受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由章恒、于同隗翻译的卡尔曹夫的《中学苏联历史教学法概论》,成为当时历史教学法研究和教学的主流。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合著的《历史教学法概论》在北京出版,这是我国学者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教科书。此后我国学者著述的“历史教学法”类教科书大量的写成与出版,标志着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在我国的发展与成熟。2001年我国开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四、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性质•国内外关于中学历史教学法学科性质的不同看法:•第一,认为它是属于历史科学范畴,强调历史教学法是研究如何讲授历史,因而把历史教学法讲成史学方法论,而与“史学概论”混淆不清。这种看法流行于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初期。•第二,认为历史教学法是教育科学和历史科学综合在一起的边缘科学,这是近年来对历史教学法的一种看法。•第三,认为历史教学法是艺术学科,强调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艺术性”。•第四,认为历史教学法是教育科学中应用教育学的一个分支,这是目前的普遍认识。•教育学有理论教育学和应用教育学两类,理论教育学的最后成果表现在规律的发现上,应用教育学主要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提出具体的教育措施,政策,方法等为直接目的。历史教学法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内容、模式、方法等均属于应用教育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应归属于应用教育学。五、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与具体内容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即:中学历史的教学目的、任务是什么;中学历史课主要向学生传授哪些历史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进行哪些教育,培养什么价值观;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才能全面的、出色的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六个部分: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4、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6、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此外,还应包括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设备与手段。六、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任务是,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全过程的研究,揭示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党和政府所规定的教育目标。第二节:历史教学法的学习方法一、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1、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尽快的胜任自己的工作。2、帮助历史教育专业学生自觉的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二、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1、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2、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的练习。3、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4、要多观摩、多揣摩。5、要随时学习、永远学习。第三节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方法第一,观察法,是指对研究对象作全面周密地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第二,调查法,也是通常一般了解情况的方法。第三,访问法,是对学校领导人、教师、学生家长、学生进行访问,用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总结教学经验。第四,实验法,是在专门设计和周密考虑过的条件下,对某种教学方式、方法的试验和检验。它是研究历史教学有关问题、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历史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作全面而系统的、连续而周密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细的记录。观察法的具体工作步骤是:(1)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制定出观察计划;(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并作出详细的记录;(3)及时对所有分散的材料进行整理,删除错误补充遗漏。2、文献研究法是指查阅已有的资料来了解所要研究的对象的方法。在历史教学法的研究中,主要是查阅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工作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考卷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课堂笔记、作业、试卷等。文献研究法工作步骤是:(1)收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2)详细阅读有关资料并根据需要进行摘录;(3)对有关资料根据需要进行整理与组织;(4)对现有材料进行分析或写成报告。3、测验法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书面和口头进行测验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和心理状态的方法,了解心理状态较好的方法是在轻松的,亲切的,无拘束的气氛下进行的口头交谈。书面测验必须讲究试题的设计。调查法具体步骤是:(1)制定调查计划(包括调查提纲、调查程序、方法和日程);(2)按计划进行调查活动;(3)整理材料,写出调查报告。4、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有计划的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的了解,比较充分的掌握有关历史教学的历史、现状中的某些或某个问题的情况,在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科学的结论,指导现实的历史教学工作。(二)第二类是进行具体研究的方法,包括:历史研究法、比较法、分析和综合法、归纳和演绎法、以及个案研究法。1、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对历史上丰富的历史教学实践和历史教学理论的分析研究,认识历史教学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历史教学工作。历史研究法的工作程序是:(1)收集尽可能多的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材料(包括史实、论著和关于该问题的非文字材料);(2)鉴别整理史料(对材料进行辨别真伪和分析整理);(3)对历史教学的历史发展进行表述和评论。2、比较法是对历史上的历史教学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具体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历史教学规律。比较法工作程序是:(1)描述、(把所要进行比较的历史教学现象外在表现进行准确客观的描述);(2)分析(对历史教学现象内在规律进行理论性的分析);(3)比较(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进行比较和对比提出科学的结论)。4、分析综合法是指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是把复杂的历史教学现象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的性质和特征。综合是根据分析的结果把所研究的某个历史教学问题或现象的各个要素连成一个整体来认识。5、归纳演绎法是归纳演绎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其中归纳是对众多的同类历史教学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共同的性质或因果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透过现象,揭示该类教学现象的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来。演绎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原理原则,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或者从对历史教学现象的比较分析中提出假设,再与另一些现象对证或验证,从而得出对于具体问题认识或具体的解决办法。6、个案研究法是指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是非典型的。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若干个个案进行研究,比较,然后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个案研究法的步骤是:(1)了解情况,确定个案研究的对象;(2)观察研究对象,调查和收集资料;(3)进行个案研究分析,写出分析报告。1、统计法是将用各种方法得到的资料进行分项统计,从统计中得到科学的结论。2、图表法是指把用统计法得出的统计结果或某些复杂的数字材料用各种图标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形象化,很直观,有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的效果。(三)第三类是用以表现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统计法和图表法两种。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教育原理,组织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在完成计划中所规定的各项实验任务之后,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综合,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来。(四)第四类是用以检验研究结果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第一节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的演变过程第二章历史课程论一、近代中学历史课程的设置•1902年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中学历史课程设置的国家条文;•1904年,清政府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对中学历史课程作出了具体的规定;•1923年颁布了《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和《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学历史课程的演变与发展•1、过渡阶段(1950——1953年)•2、调整阶段(1953年——1956年)•3、短暂的发展阶段(1956年——1963年)•4、左倾思潮开始泛起阶段(1963年——1966年)•5、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年——1976年)•6、稳定发展阶段(1976年——1996年)•7、新的课程改革探索时期(1996年——2000年)•8、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试验与推广阶段(2001年后)第二节中学历史课程的编制1、课程概念广义:指学校教学科目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大学课程”。狭义:指某一教学科目,如“历史课程”。教育学: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内容排列的顺序、进程、时限等。2、课程编制的概念是指对课程的开发、研制和设计。一、影响课程编制的因素3、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1)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3)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对课程的影响(4)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5)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6)学校教学的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4、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1)国家政治和政策的导向(2)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3)历史学科发展的现有状况(4)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一、影响课程编制的因素二
本文标题:中学历史教学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8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