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析中国外交城规2班N3090810220黄霞摘要: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外交,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积极参与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二是同各大国关系平稳推进。三是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四是同发展中国家传统友好关系进一步深化。五是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六是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键词:外交,中国,国际,关系,国家,发展前言: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外交的实质在于各国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权力的最大化,即国家利益。因此,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必须以国家利益至上作为最基本的立足点。探究一个国家的外交思路,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一国政治的走向。在全面开放的当今世界,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要创立一种理论体系、树立一面精神旗帜、制定一种发展战略,都必然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和世界局势的制约,都必须从世界思想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理论,不论其基本特征还是基本内容,都与时代潮流、国际局势、中国的国家利益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性。正文:一.中国外交工作重点方面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的一个全新开局。从毛泽东、周恩来第一代外交思想到邓小平到第三代第四代领导集体以至今天所强调的“大国外交”战略,中国外交从雏形逐步走向成熟。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外交的思路有一条明显的主线在其中贯彻,同时又在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转变和创新,具有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特点,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和能动性。现今中国外交工作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广,重点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二是重视与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三是继续保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三大任务的确立和施行,是鉴于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局势和国内经济的发展需求而定的,并且已经逐渐地发挥出效果。中国不断地推动周边“富邻、睦邻、安邻”的多方位外交政策,积极地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影响,通过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保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和友好,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加强与东盟的联系,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等等;在南亚地区,积极发展传统友谊,搁置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议;在西亚,开展军事合作,建立共同的安全防御体系。这些外交举措,为中国打击内部恐怖势力和分裂势力,缓解周边安全局势,减轻外部渗透等等都起到很好的屏障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逐步提升中国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在处理大国问题上,苏联解体后,中国作为美苏争霸的均势力量的地位彻底丧失,这就决定着中国要重新寻找到在大国中生存的全新定位。尽管这一时期的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但大国间的战略关系并没有消解,各主要大国的关系在更加复杂微妙的同时其互动性和依赖性也在加强。中国利用自身的新兴地位,广泛发展与各主要大国的关系。(中日,中美,中苏关系见表一)与俄罗斯建立“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以此加强两国政治、经济、军事、能源等多方面的合作,对抗远东地区的共同威胁——美日同盟;在中美问题上,加强中美的经济合作,并利用反恐问题与美国开展合作,一方面增加了自身在中美关系上的筹码,另一方面也借机剿除国内的恐怖主义;在中欧问题上,不断地向欧洲国家尤其是老牌的欧洲强国靠拢,发展经贸合作和其他多方位、高层次的往来,并且获得在对华军售问题上的松动。当然,惟独在中日问题上两国在政治问题上出现较大的分歧和对立,但这并不影响两国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而且随着国际大气候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的加深,中日关系也必然会出现缓和。(表一)多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积极开拓的重要领域。近年来,特别是“和谐世界”理念提出之后,中国的多边外交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参与多边外交的方式更加多样,成效更加显著。中国逐步建立、积极拓展、有效利用了以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或会议为载体的多种形式的多边合作机制,采用了以多边首脑外交、多边政府外交、多边政党外交、多边军队外交和多边民间外交等越来越多的不同形式,更加广泛地参与了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出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中国更全面、更深入地参与了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活动,发挥了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大力推进了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发展,致力于构建新的多边外交区域制度平台。在多边的舞台上,积极发展同大国间的多边合作,并进一步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在地区事务和全球事务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影响力,为中国经济发展营造了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在合作与共赢中实现了国家利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获得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全新的大国形象。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这两场盛事将分别在我国两个大城市上海和广州举行,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为契机,深入开展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全方位促进了我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2010上海世博会会期长达六个月,参展国家、地区、组织多达242个国家,与会人数预计超过7000万人次,无论是在影响范围、影响力度和传播意义上都不亚于甚至超过奥运会。因此,我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世博会的筹办工作,从政府规划、宣传力度、世博会组织结构、场馆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可以表现出举全国之力办好世博会的重要决心。金融危机的爆发冲击了现有的国际金融和国际关系格局,各国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表现备受世界各国瞩目,外界对中国抱有极高期待。二.中国外交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所需的利益与需求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的中国仍不具备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关键因素。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被较早地提上了议程,中国外交不得不提前面对这些困难并加以解决。首先,从地理位置上,中国不具备美国那样优越的安全环境。如果中国想要成为世界强国,将会受到众多邻国所形成的强大地缘政治制约力量的牵制;其次,当前中国在其所需要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除技术、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因素外,制度和体制上的缺陷也是妨碍经济、军事实力提高的重要原因;再次,在软件实力上,中国在人才制度、社会理论研究以及外交策略上的表现尚不尽如人意。最后,最重要的是中国内部问题仍制约着中国外交的发展。首先是政治稳定问题,发生在拉萨的“3•14”事件、发生在乌鲁木齐的“7•5”事件都反映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其次是经济现代化问题,中国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第三是统一问题,虽然海峡两岸关系目前维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但台湾问题关乎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在没有实现中国完全统一之前,这一问题始终牵制着中国外交的精力和物力。不解决以上三大内部问题,中国外交在向外进取的过程中很难做到轻松上阵。因此,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谋求大国地位,还要经过长时期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取决于中国自身能否保持稳定、有序、健康地发展。在国际上谋求大国地位,对国际事务发挥主导作用,使中国从地区大国迈向世界大国、强国,是中国外交的长远目标,也是中国的必经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王逸舟先生提出:面向21世纪的中国外交,有三项基本的利益和需求。这三项基本利益和需求是:第一,发展利益及需求,即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目标,争取有利于改革和发展的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第二,主权利益及需求,即保障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实现国家统一;第三,责任利益及需求,即在亚太区域发挥积极的、逐步上升为主导性的影响,努力成为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被公认为起建设性作用的国家。这三项基本的利益和需求,可以说是中国施行“大国外交”战略必须解决的首要前提。这三项基本利益和需求从长远来看是互利的,但就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却会产生很复杂的矛盾,即如何在进行全球活动和实现国家统一的同时又保证安定的环境来谋发展。因而如何协调好这三者的矛盾成为了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三.我认为,中国想要真正成为大国,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该全面地认识中国国情,在国际体系中对中国进行合理定位。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在发展中树立国际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通过制造和参与国际热点议题,增强中国外交的政治影响力。要加速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在硬件方面,要革新制度、体制,不断地提高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作为外交活动的后盾,增加在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在软件方面,要完善人才制度,提高人才利用率,要加强社会理论和外交策略等各方面的研究,完善智囊班子制度,提高国家对国际突发局势变化的反应能力等等。第二,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扩展,中国外交“走出去”越来越有现实意义,应不断加强外交的政策能力和国家能力建设,加强国防现代化,特别是加强远洋海军的建设,同时提高国家的非军事干预能力,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第三,创造有利于提升中国经济地位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提升中国在体系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增强中国经济的竞争力。第四,正确认识中国外交新的国内政治背景,努力协调更广泛的参与部门和更多元的利益诉求,面对非传统的参与者,应该加以适应。第五,积极推进中国外交的立体化发展,加强外交的协调作用,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文化外交、多边外交等,在外交过程中充分考虑客体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在和谐互动中传播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国外交的形象亲和力。在与周边国家的争端问题上,同样要避免一味的妥协退让,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和平解决,防止邻国长期占领造成既定事实的做法,善于以变制变。在国家统一和消除内部骚乱因素问题上,要有效、快速地采取行动,不能一味地拖延或过度强调和平的解决方式。和平解决只是国家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方式。过度的依赖于和平解决可能导致错失有利时机,导致不稳定因素的增加。总之,中国在推行“大国外交”战略时,一定要切忌把“大国外交”演变成“浪漫外交”,沉迷于空洞乏力的所谓“和平崛起”政策中。真正的大国外交更应具有务实、灵活的基本态度,不能盲目地为所谓的大国面子而在利益问题上无休止的让步。第六,高举和平发展大旗,坚持国际正义,在西方主导话语权的大背景下,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注重参与策略,在西方国际规范、中国国家利益、发展中国家利益之中寻求平衡点,增强中国外交的道德感召力。中国在施行“大国外交”战略时,要努力地在国际上树立起有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要利用自身在大国关系中的微妙关系,更加主动的谋求在大国中的地位,在与大国的交往中注重积累外交筹码,敢于出牌;要提高对诸如科索沃危机之类的突发性国际局势的反应能力,及时抓住利于自己的时机,谋求对重大国际事务的实际发言权。结论: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评论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外交历程,我们都能明显地看出中国外交卓有成效的开局以及日趋成熟的外交工作。而这其中所存在的多方面的困难也仍是我们需要正视和不遗余力地去研究去解决的。在日渐复杂和微妙的国际局势中,中国外交如何在国际事务上取得更显著的地位,发挥更主导性的作用,将是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相信随着中国外交从制度到理论到实践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完善和成熟,中国外交必将开创出一个崭新的时代。参考文献:1.李颖《中国外交与国际地位不相称需做三大调整》2010-12-06新华网2.邱震海《2010年中国的周边外交挑战和未来方向》2011-01-01联合早报网3.李颖梁嘉文《中国周边外交要学会逆境求生》2010-12-24国际先驱导报4.王逸舟《中国危机外交:2008》2008第23期世界知识
本文标题:浅析中国外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93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