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余光中小传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称自己是文学上的“多妻主义者”,他说写诗、写散文、写评论、翻译是他生命的四度空间,而这条线是用华文穿起的。余光中近年来已被台湾艺文界尊称为“诗翁”,他创作的诗歌超过一千余首。但提起余光中,许多人都会立刻联想到他的名篇《乡愁》。的确,在诗人超过一个甲子的创作生涯中,最流行,最多人懂,传遍华人世界的作品是《乡愁》,人们甚至因而称余光中为“乡愁诗人”已谱成20多种歌曲《乡愁》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诗人说,至今他的所有诗作中,最流行的始终是这首。1992年余光中首次到大陆,有人告诉他,199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有人唱谱成曲的《乡愁》,之后这首诗又收入中国的教科书,余光中说,这些年,有不同作曲者将《乡愁》谱成20多种歌曲。余光中说:“其实我写过很多关于乡愁题材的诗,《乡愁》只是其中一首,它之所以这么流行,那么受读者喜爱,除了许多读者有情感上的认同,还因为这首诗的诗歌语言单纯,顺口记,只要背一段,四段都能背,而且这首诗也很容易谱曲。”诗人说,《乡愁》应该是写于1971年,那时候,海峡两岸尚未开放,两岸人民不相往来,当时台湾人想要回大陆探亲是根本不可能的事。而且那时大陆又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大家都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到中国去,他是在十分绝望的情况下写了《乡愁》这首诗。余光中说,对他而言,乡愁并不仅是地理的,也是文化的,历史的。他一生诗作中亲情、爱情、友情、怀古等各种感情都写过,一些咏古今人物的作品为数也很多,甚至同样的人物题咏再三者也不少,例如屈原写了6篇、李白写了4篇、苏轼和甘地各写3篇。2“四度空间”以华文联系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创作,也写评论,仅在台湾出版的著作就有约50种。写作之外,余光中也从事翻译,在翻译上亦有建树,最广为人知,影响最明显的译作是美国传记小说家伊尔文·史东(IrvingStone)原著的《梵高传》。此外,余光中早年即将王尔德戏剧引介给华文读者,翻译过的王尔德戏剧包括《不可儿戏》、《温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这些译作目前仍然是市面上王尔德戏剧中文版较重要的版本。余光中既称自己是文学上的“多妻主义者”,又说写诗、写散文、写评论、翻译是他生命的四度空间。说到这些年悠游“四度空间”的感受,余光中说,不论是写诗、散文、评论或是翻译都是由华文这条线穿起。他以华文写诗、散文和评论,将英文翻译成华文,这些全基于对华文的热爱。他说,“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的好处是,不想写诗的时候可以写散文;从事翻译的好处是,不想创作的时候,可以随时提笔翻译。持续创作至今许多作家到了晚年都已停笔或是减少创作,但年过80的余光中,创作不但持续至今,而且源源不断。新加坡青年书局两个月前出版的《余光中选集》就收录了他写于60岁至80岁的新诗、散文和评论。余光中曾说:“我这一生,自从写诗以来,只要一连三月无诗,就自觉已非诗人。”去年,台湾文艺界为余光中举办八十大寿贺寿会,九歌出版社还特意为他出版三本新书,分别为新诗集《藕神》、近十年的文学评论选集《举杯向天笑》以及翻译王尔德的剧本《不要紧的女人》,从三方面展现他近年的创作成果。余光中的第一本诗集为《舟子的悲歌》,新诗集《藕神》则是他的第十九本诗集。余光中说,新诗集取名《藕神》是为了纪念词人李清照。余光中说,他一向来很喜欢李清照的作品,而山东大明湖畔李清照的纪念祠便取名藕神祠。《藕神》在题材上以咏人为主,书中的六七十首诗,除了以李清照入诗,还写屈原、杜甫、仇英、傅抱石、王攀元、刘国松、董阳孜、江碧波、杨惠姗、王侠军、唯弦、李元洛、杜十三、林彧、萧邦等。评论选集《举杯向天笑》则取自李白的“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刚刚过去的暑假,诗人还一口气翻译了英国诗人济慈两首长达千余行的长诗,其中一首叙事诗长700多行,另一首长400余行。太太是读者与旅伴余光中与太太范我存是文坛中著名的恩爱夫妻,夫妻俩经常携手出席各种文化活动,在余光中的作品中,也常会读出范我存的影子。在余光中心里,范我存既是妻子,也是个能够谈诗论艺,相濡以沫的知音。诗人说,他与范我存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第一次读到英文原著的《梵高传》即是太太的藏书。翻译这本传记时,他将译文写出来再进行修改,再将初稿给当时的女友范我存看,范我存则一个字一个字的加以抄正。这数十年来,范我存一直还是余光中的第一个读者。余光中说,他们夫妇还有个共同爱好是旅游,到了国外旅行时经常租车自助旅游。他说:”我们到欧洲时,就是租了车,买一张地图,由我开车,太太看地图,就这样一路自助游山玩水。”写于1992年底的《风筝怨》即是余光中写给太太范我存的诗作,当时诗人先在英国巡回演讲、朗诵,继而去香港担任新亚书院访问学人,一连在外两个月,非常想家,于是写此诗寄给太太,把自己比喻为一只风筝……《风筝怨》3只因有你在地上牵线才能放我到天外飘浮这样的一念相牵,鸟所不见……沿着袅长的北纬或东经彼端的一提一引,即便是最轻都会传到脆薄的游魂云上孤飞的冷梦,何时醒呢?风太劲了,这颗紧绷的心正在倒数着归期,只等你在千里外收线,一寸一分。余光中简介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21岁时离开祖国大陆到台湾,64岁重回时,已“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在台湾、美国、香港等大专院校任教。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6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在台湾余光中从青涩的讲师变成沧桑的老教授;从投稿的新秀变成写序的老前辈。在他近900首诗歌,百万字的散文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思想透彻的智者,一个作为果敢的勇者。虽然少年起便经受动荡,而个性却日趋温和厚道,老得漂亮。已出版诗集有20种;散文集10余种;另有评论集及翻译集,共约50种。代表诗作有《乡愁》、《等你在雨中》等。出版诗集有《舟子的悲歌》、《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望乡的牧神》、《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有《掌上雨》、《分水岭上》等。光中痴情:与表妹“才子佳人”记者:才子佳人总多情,听说您与夫人范我存是表兄妹?余光中:我在南京读小学的时候,寒暑假常随母亲回外婆家。外婆家是画一般的江南水乡。母亲那一辈男多女少,因此我的舅舅、舅母甚多,表兄弟、表姐妹更是多得数不清。1956年,我与自幼青梅竹马的表妹范我存结婚了,她原是一位幼稚园老师。余先生有4个女儿,珊珊、幼珊、佩珊和季珊。他还曾为4个女儿烦恼过,并写了一篇趣闻《我的四个假想敌》,描述女大不中留的趣事。散文《鬼雨》里,则写了一个夭折的男婴,是余先生的亲身经历。虽然余光中是一个对表妹范我存特别痴情专一的人,在艺术上却又是一个“多妻主义者”。他大胆地说,诗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评论和翻译则是外遇。他又这样形容,祖国大陆是我的母亲,宝岛台湾是我的妻子,香港是我的情人,欧洲是外遇,美国是弃妇。光中才情:20分钟写出《乡愁》记者:我们都想知道,《乡愁》是怎样写出来的?余光中:上个世纪70年代初,我居住在台北的厦门街,那时,离开祖国大陆足有20年了,我不由担心有生之年回乡无望。当时,饱满的情绪如水瓶乍裂,瓶中水一泄而出,一首小诗《乡愁》在20分钟内就这样出来了。据说有一位语文老师在讲《乡愁》时是这样说的: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由于一个时期受到摇滚乐的影响,余先生的诗较注重节奏,也因此容易被作曲家们看重。4给《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罗大佑初出道的《乡愁四韵》亦是余先生的作品。央视还曾商量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而最让余先生感动的则是,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先生唏嘘不止。记者:“左手写诗,右手写散文”。这句话出自于您,现在常被引用来鼓励后生,您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何建议?余:诗、散文、评论、翻译,一向是我心灵的“四度空间”。我写诗,写散文或搞翻译用了不少文言。文言用得好,可以使白话文多样化,如同平面中出现了浮雕,引我们产生美妙的回味,有一种追忆、回忆的情感。要注意多读古、诗、词、曲。有人说都什么时代了,你还读苏东坡的诗?我说为什么不可以读?你知不知道你的日常用语里面都缺不了苏东坡。你会说,哎,某人啊,我没有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这就是苏东坡的诗啦。你说人生漂流不定,雪泥鸿爪,那不是苏东坡教你的吗?你说这位女子啊,绝色佳人,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都是苏东坡留给我们的遗产。《诗经》、《楚辞》的优美的诗句都已经进入了我们日常的成语。这就是民族的遗产。没有这些成语,没有这些名句,我们的生活会暗淡得多。记者:你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那片无穷无尽的后土,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它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难称它为江湖……您是否和金庸一样,有武侠情缘呢?余:写诗不能忘民族情。浅析余光中之《我的四个假想敌》描述女大不中留的趣事。余光中先生有五个心爱的女人,一个是他的太太,另外四个就是让他害怕给“敌人”“掳掠”而去的正青春年少的女儿了。他的四个未来女婿成为了他无可奈何心头隐隐作痛的假想敌。余光中先生把《我的四个假想敌》写得诙谐幽默,透露出一个父亲对女儿喜忧参半的爱。《乡愁》是我对余光中先生的第一印象,后来就接触到了他的散文《听听那冷雨》《登楼赋》等等,这些散文都是人们所称的“大品散文”,这也是他散文的成功之处,是他的亮点,其中想象力丰富、气势慑人、语言运用灵活、独到,然而在这里我却要浅析他的另一种风格的散文——小品文,其中《我的四个假想敌》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中有很多吸引我们眼球的亮点。《我的四个假想敌》,作者的四个假想敌就是他的四个未来女婿,通过这篇幽默的小品文,作者将一个作为四个已经长大了的女儿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他却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有其特色地表现出来。语言的灵活运用,对汉语的把握是余光中先生的擅长。他曾经说过:“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文化各殊的语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百应,如交响乐的指挥。”在这文章里,词汇也是很丰富,涵盖的范围很广,涉及古今中外。如“太空舱”“急冻术”“脑震荡”“魔杖”“蟠地”“内奸”“地下工作者”“落弹点”“敌情”“健儿”“昏君”等等,这些词汇无论纵向上,还是横向上,我们都可以看出它们的覆盖范围是很广的,让我们的思绪跟随他的词汇驰骋在广袤的汉语平原上,在这里,我们饱受了语汇的丰
本文标题:浅析余光中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09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