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浅析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析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1浅析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摘要】媒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主导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引起公共危机爆发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当前应对公共危机的手段、方法,不统一,单调性较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得危机进一步恶化。对此,媒体作为信息的中枢,必须承担起发现危机,分析危机,解决危机的责任。同时,要协助政府部门共同处理危机事件,稳定社会发展。应对危机的最佳方式就是社会、政府和媒体三者的全力配合;政府牵头,以媒体为中介,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危机问题的解决。【关键词】公共危机,媒体,危机事件,危机报道一、前言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网络社会里。信息的海量性使得政府、公众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变得很迟钝、无所适从。一方面,政府不能全面了解网络社会的动态,也不能完全地控制网络信息;只是根据网络信息所传达的表面现象,进行决策。另一方面,公众的网络知识不断丰富,必然得就要求政府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如果当前社会不能很好的处理这两方面的问题及其关系,那么它们所带来的危机就会造成社会动荡。相反,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理性的政府必须意识到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社会是至关重要的。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政府开始意识到媒体在网络社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中起到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媒体对网络信息的分类管理,筛选有效信息并及时报道。这既满足了公众的需求,又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媒体必须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有效传达政府的权威信息,为公众的参与构建平台。总之,在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下,媒体应正确对待政府、公众之间的关系,理性地应对公共危机。同时,政府运用媒体准确发布公共危机信息,满足公众的需求。在当前形势下,媒体如何分析危机,报道危机,解决危机成了政府关注的一个焦点。媒体要寻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及其背后的真相;也要探寻今后自己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运用哪种手段或方式发展信息行业,成为信息产业的领头人。对政府而言,媒体需要他做什么,需要提供哪些帮助和支持及如何在危机时代共同应对危机事件或事故。二、公共危机、媒体内涵(一)公共危机的含义及其特征浅析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2“危机”一词可以理解为一种“挑战或者机遇”。按照《韦氏词典》的解释,危机是指可以在两个相反方面中做出选择的关键点,是可以抉择的一个过程。不仅在这一方面理解危机,而且还可以从危机的特征去理解。危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等特征。危机是一种危险和机会不被人们所控制、预知的,但可以做出选择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以某种方式或形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当危机发生在公共领域、场所,并且危及到社会的公共安全、公共利益时,我们就把这种危机称为“公共危机”。而因这类危机造成的事故或事件,则称之为“公共危机事件或突发事件”。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对突发事件的概念定义界定是:“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①。公共危机不仅具有危机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自身的特征。公共危机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1、突发性突发性是公共危机事件的基本特征。危机总是在你不经意间发生的,有时让你措手不及。因为具有这一性质,导致了公共危机具有伤害性和破坏性。2、时代性时代性是历史赋予危机的特征。不同时期不同时代,对危机的内涵就有不同的理解。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它所构成的社会因素是不同的,而引起危机爆发的因素也随之变化。3、危机的动态性危机事件的动态性决定了公共危机的不可预料性和不稳定性。危机是各种诱因不断聚集的爆发,时刻在变动。社会的发展变化赋予了危机的这一特征。公共危机与其它危机所不同的是社会负面影响和广泛性。社会负面影响是指公共危机对社会的破坏程度。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而且危机的牵涉面比较广。危机的广泛性指的是它波及的范围比较大,危害的对象往往是多元的。(二)媒体媒体即是媒介的主体,是专门从事传播事业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其他媒体。媒介即信息,媒体是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处理的组织过程,并对生产出来的信息运用媒体工具进行传递的组织机构。媒体的划分有多种。按照其形式划分为:平面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等;电波①龚立堂怎样抓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新闻爱好者2010.5(下)浅析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3媒体,包括广播、电视等;网络媒体,包括手机、电话等。根据时间顺序可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或电子媒体。传统媒体是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新媒体指电话、网络、手机等媒体。根据层级划分,媒体分为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媒体的划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多样化。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工具,给危机的妥善处理提供了重要保障。媒体本身的功能在不断的扩充,自身的发展欲望也在不断的高涨。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媒体的功能就有了发挥的舞台,也就有了展现实力的机会。媒体的主要功能包括:1、“警示灯”的作用媒体时刻关注政府的一言一行,及社会舆论的动态。如果政府或者社会运行一旦有越轨的行为,媒体就会及时地报道,提出警告或批评。2、“传声筒”的作用媒体是政府向社会公众传递信息或者社会公众向政府反馈问题的中介组织。通过这种传递,来获得自身的发展。媒体既不都是替政府说话,也不都是替百姓说话。它只是信息的集散地,是一个国家的信息枢纽。3、“智囊团”的作用正因为媒体是从事信息的传播,所以决策者可以通过媒体了解到某领域的整个发展动态。作为领导者可以根据该动态进行分析、判断,作出决策及制定未来的发展规划。三、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具有重要作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富裕,还带来了社会的诸多不可靠因素。和平发展的同时为危机的潜伏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为此,作为21世纪的主宰者,有必要去深入认识“公共危机”。目前的中国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共同进行的关键时期,认识媒体成为了当前应对公共危机的基本要求。媒体是信息的传播的主要渠道,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充满危机的21世纪,媒体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同时,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的方式上,媒体手段也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政府、公众共同应对危机事件上,媒体的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媒体是政府、公众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桥梁媒体是政府、公众之间的润滑剂。如果一台机器在制造产品过程中,机器操作者的疏忽和机器长久得不到检修等因素,造成生产产品的数量下降,最终影响利润;那么这台机器在不进行自我检修的情况下,将被淘汰出局。要想赢得胜利,作为机器的操作者必须经常关注机器生产产品的状况;必要时给予定量的机油,促进机器与生产产品之间的顺畅关系。理性地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也是这个道理。政府浅析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4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媒体就像机油一样,起到舒缓的作用。当政府和公众处在冲突矛盾的困境时,作为媒体首先要安抚公众情绪,其次要政府对矛盾的解决表示出明确的态度。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起到中介作用。媒体代表的是党和国家,是站在政府的立场,去看待危机,化解危机;宣传的是党中央的思想、政府的处世态度;传播的是政府的声音。目前的中国需要的是准确的信息,特别是政府发布的真实信息。在迫切需求之下,媒体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充当联络员的作用。而作为普通公众可以通过媒体向政府反映社会情况,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在网络时代,作为政府,管理好网络安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危机的信息管理。这就要借助于媒体的功能。对于公众的网络意识的增强,社会参与程度的加深。这就使得公众对政府的要求逐渐提高。当政府无法满足公众的需要时,就会产生冲突以至于危机的爆发。媒体的“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功能,可以间接地满足社会的需要。媒体拉近了政府、公众之间的距离。媒体提供的是一个对话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公众的平等地位。由媒体组织,以某一社会问题为议题,让政府和公众进行面对面交谈或者以网络、电话、手机等形式对社会问题进行评论。如爱心帮帮团、热性777、今日说法等媒体,通过报道某一事件,让群众走进镜头或者邀请专家解析、评论。目的是为了让政府对该事件的反应和态度,能够被社会大众所了解。这有利于社会的有序发展。(二)有效防止公共危机事件的恶化媒体是危机信息的“把关人”,遏制了危机的蔓延。把关是指对获得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处理,然后在发布出去的活动过程。而在这一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就被称为“把关人”。媒体作为社会信息的把关人,就有义务对危机信息进行筛选。同时,也有权力把有破坏社会稳定、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信息进行加工或者删除。媒体对杜绝谣言、流言具有重要作用。理性媒体本身对信息的真实性带有较强的渴望,追求的是危机事件背后的真相。而流言蜚语往往被扼杀在这种真实报道、事件真相的土壤中。因此,危机信息的公开化,有利于减少谣言、流言、社会谩骂等危害因素,缩小了危机事件的波及范围及其社会影响。(三)媒体推进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制的改革聚焦于公共危机,重视危机应对政策的出台,为公共危机应对制度的制定奠定基础。媒体和社会公众在社会运行中,不断的寻找问题和发现社会隐患,并将其公开发布。当这一问题得到媒体的关注时,它对社会的影响逐渐扩大;最终引起政府的重视。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成为习惯时,这项政策就演变为法律或制度的一部分。而立法者根据该社会问题进行反思,找到体制上的漏洞,进而去完善、修正。这时,浅析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5媒体和公众间接地推动体制的改革。媒体把公众的目光,牵引到危机事件上,让社会去评论及公众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迫于社会舆论压力,应急管理机制要不断修正、完善。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前社会,网络参与渐渐增多,社会民众的声音也逐渐变强。因此,社会的舆论压力,成了政府时刻保持清醒的“鞭子”。正是这条“鞭子”,时刻鞭策政府向前发展。面对压力,作为政府,要根据社会发展规律,逐渐对危机应对机制进行补缺补漏,不断修善。媒体加快了危机应急预案制度的建立。2003年的“非典”,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媒体的介入,使得“非典”受到政府的重视。随后,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例如:2003年5月“非典”期间,《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开始起草;2004年2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2004年我国开始设立覆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各部委、省级人民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2006年6月,《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07年4月5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由温家宝总理签署公布;2007年11月1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施行;2008年5月1日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生效①。因此,媒体把政府的目光转移到危机事件上,对危机的进一步解决、处理,发挥了重大作用。四、媒体在报道公共危机中的现状分析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社会充满着各种利益的争夺。由于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不一,社会过度分层,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等因素,导致社会各种利益之间的冲突频频发生,使得利益杠杆失衡。长久的利益失衡,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正因为各种利益团体的冲突,所带来的信息的复杂多变,导致政府在制定政策过程中的决策难、执行难的问题。再加上现代社会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复杂、多变性,增加了政府对信息的全面掌握和分析处理的难度。同时,政府在危机处理中,无法挽回社会的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忽视媒体在应对公共危机的重要作用。(一)媒体政策不完备我国现行的危机应对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甚至出现法律缺位。尤其是在“公共危机的应对制度”上,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或行为规范。在1982年,基于宪法而制定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仅仅适用于“三乱”(动乱、暴乱及严重的骚乱);到了2004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宪法中的第67、80、89条规定的“戒严法”修改为“紧急状态”②。这表明了中国在应对危机事①龚立堂怎样抓好重大突发事件的报
本文标题:浅析媒体应对公共危机的现状及其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0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