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昆山人才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风雨六十年辉煌二十载——昆山人才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89年撤县设市以来,昆山完成了一个由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工商城市的跨越,走出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实践表明,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昆山人才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昆山人才工作也为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一、昆山人才工作历史回顾昆山人才工作发展历程大致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建国伊始,百业待兴,人才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起步前进。历经社会主义改造、十年建设和文化大革命动乱三个阶段,我市人事工作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克服“左”倾思潮的影响,几经反复,初步建立起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由政府统包统配高度集中的人才工作体制。但是尚没有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对人才的作用认识也不到位。政治挂帅,阶级斗争为主,注重人才的政治历史,忽视文化素质,大多数专业人才遭受到打击和批判,人才工作在艰难中曲折前进。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解放思想,打破束缚,人才工作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后,相继提出人才强国和科教强国的国家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逐步成为全社会的新风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我市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人才工作被摆上了新的位置。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从政治上解放人才,从组织上优待人才,恢复、调整和建立了6000人的人才队伍。每年人才引进的数量从1976年的16人,猛增到1984年的258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才以满腔的热情,贡献知识,贡献才华,为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昆山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与时俱进,深入改革,人才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破浪前行。东风春来满眼绿,人才工作迈向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在这个阶段,我市建立了市人才服务公司,后来更名为人才交流服务部,继而更名为人才交流中心。由此,人才工作进入了体制化的时代。1992年,全省第一期大型人才市场在昆山举行,在全国开创了县级城市举办面向全国的人才市场的先河。人才市场进入了昆山人的视野,逐渐成为昆山人力资源配制的主渠道,成为昆山人才工作史上的里程碑。此后,昆山人才网也开始起步,人才中介纷纷出现,人才服务社会化、市场化逐渐起步。在这个阶段还相继出台了《昆山市引进科技人员及使用管理的若干规定》、《昆山市引进人才实行工作暂住证的暂行规定》,成为继深圳、上海之后在全国最早实施人才柔性流动战略的城市之一。昆山开始了大规模人才引进工作,1995年,我市人才总量超过万人,达到了13350人。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科学发展,人才强国,人才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中开创崭新局面。2005年,昆山被江苏省委组织部、江苏省人事厅正式列为省“人才特区”苏南试验点。昆山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贯通毕业生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之一,也是全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史上第一个按照人力资源业务特点规划的市场。2008年,昆山市首开全国先河,实施亿元人才新政,把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一用于人才工作。相继出台《昆山市关于加快优秀人才引进与培养的若干政策》和《关于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实施意见》,人才工作走向新的辉煌。截至2009年8月,我市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超过17万人,其中博士140人,硕士2316人,有合作项目的长江学者和两院院士达到21人。昆山人才队伍建设呈现总量增长快、结构优化、层次提高的良好态势。二、昆山人才工作的历史经验经过六十年的人才工作实践,昆山人才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各类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素质不断提高,结构得到改善,建立起与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人才作用更加凸显,各类人才投身昆山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事业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工作的机制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基础,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一)六十年实践表明,解放思想是推动昆山人才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法宝。昆山的人才工作实践表明,不解放思想,人才工作就不能从僵化的计划经济时代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就不会确立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更不会建立起在全国有影响的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大市场。不解放思想,全省第一期大型人才市场就不会在昆山举行,全国第一个县级城市中的博联会就不会在昆山成立,全国首个把财政收入百分之一用于人才工作的城市就不会是昆山。不解放思想,昆山就不会成为全国人才交流协会唯一的县级市常务理事单位。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更是永无止境。昆山人才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人才工作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就是要从冲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获得新的目标、新的路径和新的动力。(二)六十年实践表明,坚持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是保持人才工作旺盛活力的源泉。让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创造激情、创业愿望,才能实现人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市场的驱动,昆山人力资源市场就不会形成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猎头招聘等八大方式的立体招聘模式,就不会形成每年超过百万人进场的规模。没有市场驱动,就不会形成人才招聘、人才派遣、人力资源外包业务的全面发展。没有市场驱动,就不会产生众多的职介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就不会形成社会化的人才工作机制。没有市场驱动,就不会形成昆山的人力资源服务业今天的发展,昆山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就不会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规模。(三)六十年实践表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昆山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昆山人才工作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解放人才,把“人才是目的”、“人才是主体”、“人才是尺度”的思想贯穿于人才工作始终,才能激发人才的积极性,才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才能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待人才、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不坚持以人为本,就不会有“亿元人才新政”的引才气魄和力度。不坚持以人为本,就不会具备足以产生博士联谊会、留学生联谊会等联系高精尖人才的团体的土壤,不会为高端人才与政府对话构建起畅通的通道。不坚持以人为本,就不会成立优秀人才服务中心,建立起为优秀人才提供后续配套服务的各类绿色通道,不会形成一流的人才服务环境。不坚持以人为本,就无法叫响“聚人聚力汇资源、连才连智通天下”的理念,就不会形成鼓励人才创新,支持人才创业,激励人才成功,宽容人才失败,有利于各类人才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四)六十年实践表明,坚持服务大局,紧贴中心工作,是实现昆山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要促进发展,这是人才工作的灵魂和方向。我们只有把业务工作放在全局的高度,放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去思考、去谋划,才能不断开创人才工作的新局面,才能实现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昆山人力资源市场要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大局,拓宽思路,主动服务,寻找人才工作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切实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三、昆山人才工作展望目前,昆山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素质能力、机构分布还不太适应昆山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需要,高层次创新人才还比较匮乏,高技能人才还存在短缺现象,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亟需提高,人才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人才工作机制的障碍需要进一步突破。面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趋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学发展,更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昆山人才工作主要发展方向是:一是要进一步增强以扩大就业为主的公共服务功能。致力于解决结构性失业、大学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公共就业问题,对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基本、均等的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援助性就业服务。二是要进一步培育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要求,打破身份分割和管理分割,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人力资源服务的监管力度。三是要大力促进昆山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大力促进各类性质人力资源服务主体的发展,遵循市场规律,大力发展招聘、培训、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人力资源派遣、管理咨询等业务,力争在昆山人力资源服务的发展中起到主导作用。四是要全力贯彻人才强市战略。为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昆山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人才引进、人才服务、人才培养方面有所作为。五是坚持改革创新,紧贴时代要求,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发展。创新是人才的本质,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才部门的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这需要我们发扬与时俱进精神,解放思想,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不断促进昆山人才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作者系昆山人力资源市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本文标题:昆山人才工作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