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昆虫纲的特征:①身体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②头部具有3对口器附肢,I对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为感觉和取食中心;③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为运动中心;(所以昆虫纲也称六足纲)④腹部通常由9~11节组成,有气门和外生殖器,为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⑤昆虫属于变态发育。除昆虫外,节肢动物中较为重要的还有蜘蛛纲(蜘蛛、蜱螨、蝎子)、甲壳纲(虾、蟹)、多足纲(蜈蚣、马陆)、结合纲。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2、整个体躯被有一层含几丁质的外骨骼;3、多数体节上生有成对、分节的附肢;4、体腔即为血腔,血液循环为开放式;5、中枢神经系统由一系列成对的神经节组成,脑位于消化道的背面,腹神经索位于身体的腹面。昆虫纲繁盛的原因有哪些?1、体小势优2、有翅能飞3、取食器官多样化4、繁殖力强5、适应能力强昆虫的发生特点:1、历史长;2种类多昆虫纲种类繁多,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3、数量大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巨大;4、分布广几乎遍及整个地球。有益昆虫和有害昆虫的例子。有害的方面:1、农业害虫水稻害虫、棉花害虫等,2、卫生害虫人类传染病约有2/3是以昆虫为媒介的。有益的方面:1、提供工业原料蚕丝、白蜡,2、传粉在显花植物中85%为虫媒植物,3、天敌捕食和寄生性昆虫作为害虫天敌对控制害虫具有重要作用,4、药用食用昆虫许多种类可以入药,如冬虫夏草,5、科研材料,6、环境清洁与检测腐食性昆虫,7、观赏文化价值蝴蝶等。昆虫口器类型及代表性昆虫:1.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为直、脉、鞘翅目及部分膜翅目所具有。鳞翅目幼虫、蝗虫2.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3.虹吸式口器:其显著特点: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处长形成一条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4.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其特点:喙由上唇和下唇组成,内藏左上颚口针和1对下颚口针。5.舐吸式口器:是双翅目蝇类特有的口器。家蝇的喙由基喙、中喙和端喙组成。上颚消失,下颚除保留1对下颚须外,其余部分也消失。6.刮吸式口器:双翅目蝇类幼虫口器,仅一对口钩。7.捕吸式口器: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因而又称双刺吸式口器。8.刺舐式口器: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昆虫所特有。9.嚼吸式口器:仅为部分膜翅目昆虫(如蜜蜂)的成虫所特有。特点:兼有咀嚼与吸收两种功能,上颚用于咀嚼;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昆虫翅的类型及代表昆虫。膜翅、鳞翅、复翅、半翅、平衡棒、鞘翅、缨翅、毛翅1、膜翅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如蚜虫\蜂类等.2、鳞翅翅膜质,翅面上有一层鳞片.如蛾\蝶的翅.3、毛翅翅膜质,翅面密生细毛.如石蛾的翅.4、缨翅翅膜质,狭长,边缘着生很多细长的缨毛.如蓟马的翅.5、覆翅翅质加厚成革质,半透明,仍然保留翅脉,兼有飞翔和保护的作用.如蝗虫\蝼蛄\蟋蟀的翅膀.6、鞘翅翅角质坚硬,翅脉消失,仅有保护身体的作用.如金龟甲\叶甲\天牛等甲虫的前翅.7、半鞘翅翅的基半部为革质,端半部为膜质.如蝽的前翅8、平衡棒翅退化成很小的棍棒状,飞翔时用以平衡身体.如蚊\蝇的后翅.昆虫的头式类型及特点、昆虫触角基本构造。①下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下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几乎成直角。植食性昆虫:蝗虫.鳞翅目幼虫②前口式:口器着生在头部前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在一条直线捕食性昆虫,步行虫③后口式:口器从头的腹面伸向身体后方,头部纵轴与身体纵轴成锐角,刺吸植物汁液的昆虫,蚜虫、叶蝉。触角:性状随昆虫的种类而异,基本结构都可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3个部分。昆虫足的类型(举例)及结构。胸足是昆虫体躯最典型的跗肢: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和中垫)1、步行足:细长、适于行走。棉蝗的前、中足。2、跳跃足:腿节特别膨大、胫节细长、末端有距。棉蝗、螽蟖的后足。3、开掘足:胫节宽扁、粗壮,外缘具坚硬的齿,似钉耙。蝼蛄前足。4、捕捉足:基节长、腿节粗大有槽、胫节有刺。螳螂前足。5、携粉足:胫节构成“花粉蓝”,第1跗节有“花粉刷”、“压粉器”。6、游泳足:扁平而细长、有长缘毛,龙虱、仰泳蝽等昆虫的后足。7、抱握足:前足的第1-3跗节膨大成吸盘,雄性龙虱。8、攀援足:前跗节特化成1大型的爪,虱类。昆虫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类型与药剂防治的关系。①咀嚼式口器害虫为害造成作物破损,如啃食、咬断、钻蛀等,对暴露的虫子可使用触杀剂、胃毒剂,对钻蛀的虫子要掌握在钻蛀之前防治,对地下害虫可将药剂喷洒在植物上或制成毒饵防治。一些口腔入侵的微生物农药对咀嚼式口器害虫效果较好。②刺吸式口器害虫可保持植物完整,为害作物一方面由于吸取植物营养液,使植物营养受损,发育不良;同时由于唾液酶的作用,破坏叶绿素,形成变色斑点或使植物枝叶卷缩,形成瘿瘤,甚至枯萎而死。另一方面还能传播植物病害。防治时可使用触杀剂、内吸剂,对造成卷叶的要掌握在卷叶前防治,或使用内吸剂,对传播病毒病的要掌握在发生初期防治。虹吸式口器、纸吸式口器昆虫吸食暴露在外的液体,可将胃毒剂制成液体诱饵诱杀。昆虫生理代谢的特点1、体腔就是血腔,血液是开放式循环2、昆虫的所有内脏器官均浸没于血液中3、氧气供给和二氧化碳排除均靠气管系统昆虫内部器官系统分为哪几部分?他们在体腔中的位置?昆虫内部器官系统分为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消化道:纵贯与中央围脏窦,它的前端开口于头部口前腔,后端开口又称肛门。排泄系统——马氏管:位于中肠和后肠交界处。循环系统——背血管:在消化道背面处于背血窦之中。神经系统——腹神经索:纵贯于腹血窦在消化道腹面。呼吸系统——在围血窦和消化道两侧,背面和腹面的内脏器官之间。肌肉系统——附着于体壁内背、底膜下面、附肢和翅基关节以及内脏表面。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体位于头部。前胸内咽喉及气门器官附近。生殖系统——位于围血窦中腹部消化道背侧面。昆虫的呼吸方式类型:体壁呼吸、气管腮呼吸、气泡和气膜呼吸、气门和气管呼吸昆虫循环系统构造和血液循环特点。昆虫的血液循环属于开放式循环,血液只有一段途程流经背血管,其他在血腔和器官间流动。内部器官浸浴在血液中,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背血管的前段称为大动脉,前端伸入头部,开口于脑的后方或下方。背血管的后段从腹部第2节开始,每一节为一个膨大的心室,组成心脏。心室又有心门与体腔相通。血液通过心门进人心脏,由于心脏和背、腹隔有节奏的收缩,使血液向前流动,由大动脉的开口喷出,流到头部及体腔内部。当心室扩张时,血液又由心门流人心室。心门具有起活塞作用的心门瓣,当心室收缩时,心门瓣即自行关闭,使血液只能向前流动。各心室之间也有防止血液回流的心室瓣,因此_血液在背血管内可以不断向前流通。心脏有节奏的收缩和扩张,加上背隔与腹隔的波动,及辅助搏动器官的作用,使血液在虫体内作定向的流动,形成血液的循环。昆虫消化系统。昆虫消化系统是担负转化食物、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营养及能源的器官系统。它包括一根自口到肛门,纵贯于血腔中央的消化道,以及与消化有关的唾腺等。昆虫的消化道具有摄取、运送、消化食物、吸收和排泄等功能,并兼有调节控制体内水分和离子平衡的作用。一、消化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昆虫的消化道根据来源和机能的不同,可分为前肠(foregut)、中肠(midgut)和(hindgut)。前肠和后肠来源于外胚层,而中肠来源于内胚层。前肠具有、磨碎和暂时贮藏食物的功能。中肠又称“胃”,是分泌各种消化酶、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后肠具有排除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外,还有吸回水分和无机盐类,调节血液渗透压和离子平衡的功能。昆虫神经系统的突触传导机制及神经系统与药剂防治的关系。1、突触传导机制:感觉神经原和运动神经原的轴状突、侧支或树状突的端丛,并非直接连接,而是在脑内或神经节内形成突触,突触间还有一定间隙,突触中间的传导作用是由前一神经末梢受到冲动后,由囊泡中分泌出乙酰胆碱,靠它才能把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原的端丛,完成神经冲动的传导作用.冲动过后,乙酰胆碱被吸附在神经末梢表面,乙酰胆碱酯酶很快将乙酰胆碱水解为胆碱和乙酰,使神经恢复常态。2、神经系统:①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导致突触部位乙酰胆碱积累,产生持续增强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活动,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②与化学传递物受体发生竞争性结合,对神经传导产生阻塞作用.如烟碱类;③影响动作电位在神经原上的正常传导.组织或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传递物质如拟除虫菊抽类农药、DDT等.昆虫主要内激素的种类和分泌器官。1.脑激素(PTTH)脑神经细胞群分泌2.保幼激素(JH)咽侧体分泌3.蜕皮激素(MH)前胸腺分泌①脑激素(PTTH)。又称促前胸腺激素,由脑神经分泌细胞群分泌,既能激发分泌使昆虫蜕皮的蜕皮激素,同时又能激发咽侧体分泌保幼激素,从而控制昆虫幼虫期的蜕皮作用。②保幼激素。由咽侧体分泌,主要作用是抑制成虫器官芽的生长和分化。虫时期保幼激素分泌较多,使每次蜕皮后仍保持幼虫特征,并不断生长。③蜕皮激素。又称前胸腺激素,由前胸腺分泌,主要作用是激发昆虫的蜕皮过程。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卵胎生和幼体生殖、多胚生殖。两性生殖:雌、雄昆虫通过两性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虫产下受精卵,每一粒卵发育成一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两性生殖,这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形式。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雌虫不经过交配或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可以以少量的个体、利用少量的营养,在短时间内繁殖人最的个体.变态类型及其代表。1、增节变态:幼期发育到成虫期腹部的体节数随蜕皮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原尾纲。2、表变态:幼期与成虫之间除身体大小、性器官发育程度及附肢节数等有所变化外,其他方面无明显差别,成虫期继续蜕皮。例如:弹尾纲、双尾纲和缨尾目。3、原变态:幼期发育到成虫期需要经过1个亚成虫期。亚成虫期在外形上与成虫相似,性已发育成熟,翅已展开并初具飞翔能力,但体色较浅、足较短、多呈静止状态。例如:蜉蝣目。4、不全变态:又称直接变态,具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具有的变态类型。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包括半变态、渐变态和过渐变态。(1)、半变态:幼期营水生生活,幼体在体型、取食器官、呼吸器官、运动器官及行为习性方面与成虫有明显分化的现象。例如:蜻蜓目。(2)、渐变态:幼期与成虫在体形、习性、栖境方面都很相似,幼体的翅和生殖器官尚未发育完善。例如:半翅目、直翅目、大部分同翅目。(3)、过渐变态:幼期到成虫期需要经过1个不食和不大活动的类似蛹的虫龄,称为“伪蛹”。例如:缨翅目、同翅目粉虱科和雄性介壳虫。5、全变态: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不同虫态。幼虫期和成虫期不仅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很不相同,而且在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例如:鳞翅目多数昆虫。复变态:各龄幼虫的生活方式、形态上很不相同。芜菁科昆虫。简述“不全变态”和“全变态”的特点。不全变态:又称为直接变态。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除蜉蝣目外)具有的变态类型。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幼期的翅在体外发育,成虫期的特征随幼期的生长发育而逐步显现。其可分为3个亚型:半变态、渐变态、过渐变态。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4个不同虫态。幼虫期的翅在体外发育,幼虫与成虫间不仅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很不相同,而且在食性、栖境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必须经过的1个过度形态。幼虫的组织器官的解离和成虫器官的重建均在蛹期内完成。世代:是指昆虫从卵发育开始到成虫性成熟并开始繁殖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世代重叠:二化型及多化型昆虫由于发生期及成虫产卵期长等原因而使前后世代间表现出明显重叠的现象称之为世代重叠。世代交替:大部分多化性昆虫1年中各世代间相应虫态、习性与生殖方法大致相同,仅是在发生期上略有差异而已。但有些多化性昆虫在
本文标题:昆虫学备考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