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一、选择题1.“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①元朝政治腐败②农民起义③外族入侵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2.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统一王朝。明朝建立于()A.13世纪60年代B.13世纪80年代C.14世纪60年代D.14世纪80年代3.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要想参观朱元璋的陵墓,应到()A.安徽凤阳B.江苏南京C.河南开封D.浙江杭州4.“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明宪宗D.明武宗5.《明史·职官志》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之后,朱元璋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加强皇帝对中央权力的控制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D.实现各种权力的相互平衡6.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最有价值的文物是()7.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有一条东厂胡同,其命名与明朝时设立的特务机构东厂有关。这一机构是由下列哪位皇帝设立的()A.明太祖B.明成祖C.明宪宗D.明武宗8.明朝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真实事件:京城四友人在密室饮酒,一人趁酒酣大骂魏忠贤(明末宦官,兼掌东厂),有人劝:当心被东厂听见。骂者说:“怕甚?能剥了我皮不成?”话音未落,东厂之人破门而入……次日,此人的皮高悬于东厂刑堂内。此事反映出当时()A.东厂的办事效率高B.明朝的法律严酷C.醉酒者遭到仇人的报复D.特务机构制造的一种恐怖气氛9.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A.八股取士B.试题类型繁多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10.今天的中学生可以博览群书,畅游书海,但在明朝的时候,许多知识分子只能在八股文中挣扎,请问明朝2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的根本目的是()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C.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D.保留中国古代的文化遗产11.从唐太宗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到顾炎武的“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能够直接反映出科举制度哪一方面的变化()A.考试的内容B.考试的形式C.考试的目的D.考试的影响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有何积极作用?(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中央机构设置有何变化?(4)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答案解析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奸佞当权”“惹红巾万千”,再联系所学知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朱元璋的起义军最后灭亡了元朝。故D符合题意。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及历史年代换算的能力。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1368年属于14世纪60年代。3.【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应天即今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明朝建立后不久,明太祖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故选A。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思维拓展】丞相设立与废除及废除原因(1)设立与废除:秦始皇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其直接目的是3防止大臣专权。朱元璋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目的是强化皇权。(2)废除原因:这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行动。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加强专制统治”。明太祖时,为加强君权,他设立锦衣卫,监视官吏、镇压人民。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应用能力。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明宪宗时设立西厂,明武宗撤销西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8.【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朝时,臣民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特务机构的监视,这一血淋淋的事例就表现出东厂特务机构制造的一种恐怖气氛。9.【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科举制到明清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10.【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明朝的八股取士的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这种取士方式,使读书人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考中做官的人,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缺乏实际能力,只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可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反映了唐朝时,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笼络了人才。“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反映了明朝时,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可见两段材料反映出科举制度影响的变化。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可以判断出三则材料反映的分别是秦朝、唐朝、明朝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完成第(1)(2)题的解答。第(3)题,通过比较三则材料中的三幅图片,不难发现:从秦朝开始设立的丞相,到明朝已不存在,这说明明朝废除了丞相。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设丞相,管理全国政务;唐朝为了防止丞相专权,增加了丞相的人数,从而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明朝废除了丞相,皇帝把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由此可归纳出本题答案。答案:(1)秦朝。(2)三省六部制度。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能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3)废除了丞相制度。(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本文标题: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