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明前期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刘家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1405~1433年郑和率领两万多人的船队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一、明前期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2、条件:1)明前期国力强盛2)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3)科技条件1)宣扬国威2)促进与海外各国的联系3)统治者对海外奢侈品的需求1、目的:3、特点:1)宣扬国威为目的,不考虑经济效益2)伟大的和平外交3)规模大,次数多4)航海技术先进一、明前期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4、郑和下西洋的评价:积极:1)空前的主动外交,促进了亚非和平友谊2)规模大,比欧洲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3)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当地的开发4)倡导和平外交的准则影响深远局限:不顾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不利于发展。一、明前期的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清代疆域二、明中期以后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戚继光抗倭葡萄牙租占澳门荷兰侵略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1、戚继光抗倭倭寇——元末明初骚扰中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明中后期海禁政策,私人贸易受阻,奸商与倭寇勾结,倭患严重戚继光荡平倭寇,千古流芳2、葡萄牙侵占澳门3、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荷兰殖民者签订投降书台湾小专题:•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夷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1895年《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3《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归还•1945年日本战败,回归祖国•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4、雅克萨反击战原因目的性质结果经过俄国侵略扩张捍卫边疆自卫反击中俄谈判,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两次亲征(1685年、1686年)戚继光郑成功康熙三、明清外交关系的变化及原因戚继光抗倭荷兰侵台葡萄牙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汉朝对外交通(1)范围广,交往频繁(2)中外交往以陆地为主,水陆并举。(3)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1)范围更广,且有连续性。(2)领域广,形式多样,水陆并进(3)影响巨大,形成了中华文化圈,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中心。汉朝对外交往特点: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戚继光抗倭荷兰侵台葡萄牙租占澳门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汉朝对外交通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特点:(1)传统的对外关系达到鼎盛。(2)自16世纪起,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3)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4)西学东渐势头。(5)明清逐渐由开放走向闭关,严格限制中外交往。(2)自16世纪起,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3)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4)出现西学东渐。(5)明清逐渐由开放走向闭关,严格限制中外交往。夕阳与曙光思想:当两鬓飞雪的范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政治:当乾隆天子为自己歌功颂德时,英国的查理一世正躺在断头台上,以十倍的绝望诅咒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经济:当黄河岸边犁间耕作的喘息呻吟着田园慢板时,英格兰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17-18世纪中国显露出哪些危机?中国西方政治封建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日益腐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8世纪中后期开始工业革命对外关系“海禁”、“闭关锁国”;闭目塞听,盲目自大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思想文化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老迈的中华帝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危机正在步步紧逼……船队规模经费源泉航海目的船队成员扮演角色郑和下西洋二万多人二百多艘国库支付宣扬国威官吏、士兵、水手、工匠外交使团新航路开辟二百多人五艘船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冒险、寻找黄金和香料投机商、水手、海盗、工匠殖民征服者、通商者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有哪些本质区别?原因何在?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后者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永乐二十年有亚非16国一千二百余名使臣乘郑和宝船来中国参观访问,包括四位国王。其中三国国王都常住中国直至病逝。拜访赠礼榜葛剌进贡麒麟“信守天道,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郑和家谱》泰国三宝庙印尼马来西亚“郑和是和平亲善的使者,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是伟大的航海家,是我们海外华人共同的骄傲”。——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会长林玉唐材料一:“当是时,帝以兵戈取天下,心疑建文帝行遁海外,将踪之;且欲耀武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稿》材料三:永乐时“宇内富庶,…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明史稿》材料二:永乐主张“厚往薄来”,他要求郑和“信守天道,循理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郑和家谱》郑和下西洋所用地图及宝船复原图宝船水船坐船战船马船
本文标题:明清时期的外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8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