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宜顺论文网论文摘要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及关注。如何针对性地预防青少年犯罪,已经是一个十分关键且棘手的问题。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预防对策宜顺论文网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一)犯罪类型多样化.........................................................................1(二)犯罪手段成人化.........................................................................2(三)犯罪组织团伙化.........................................................................2(四)犯罪年龄低龄化.........................................................................2(五)犯罪动机突发性.........................................................................2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2(一)社会原因.....................................................................................2(二)家庭原因.....................................................................................3(三)学校原因.....................................................................................3(四)自身原因.....................................................................................4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4(一)社会方面......................................................................................4(二)家庭方面......................................................................................5(三)学校方面......................................................................................6四、总结...................................................................................................7参考文献.....................................................................................................8宜顺论文网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前言当前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同样严重,已经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结合近年来的情况来看,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了多样化、成人化、团伙化、低龄化、突发性等各种特点。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学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也是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当前青少年犯罪时有发生,并且处于上升状态。青少年犯罪已经是一个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单关系到青少年的自身及其家庭,而且直接联系着整个社会。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逐步加快,可预见在今后的长时期内,青少年犯罪将是我国关注的重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青少年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的综合性产物。家庭教育的缺陷、学校教育的偏差、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以及青少年自身的原因等都是使某些青少年群体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中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人生中的危险时期。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由于青少年犯罪问题跟社会稳定、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都息息相关,使之成为了社会热点问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支持和保障,但是这并不足以自行。社会、家庭、学校必须齐心协力、共同管理,力图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入手,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取真正有效的措施,共同建筑一道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大堤。从而真正达到预防、减少,并最终遏制青少年犯罪的目的。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日益加重,且犯罪向成人化、团伙化、低龄化犯罪转变。青少年犯罪通常变现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其主要犯罪特点有如下几方面:(一)犯罪类型多样化当前,青少年犯罪几乎涵盖了整个犯罪领域。一般都集中在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型犯罪和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侵害人身权利型犯罪。但是现在其他恶性犯罪行为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危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侵犯知识产权等类型的犯罪比重与日俱增。并出现了通过网络、通信等高科技手段实施的犯宜顺论文网罪行为,甚至出现持枪械弹药的犯罪。青少年因其自身特点,对新生事物比较好奇,同时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比较容易接受高科技的事物,也很容易通过网络、通信等手段接受一些暴力、色情、诈骗等的诱惑,因此成为网络、通信犯罪的牺牲品。(二)犯罪手段成人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接受的教育程度逐渐提高,同时接触和懂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现在的青少年都显得越来越早熟。在接触到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的同时,也沾染了一些不良的风俗,并进行了学习和模仿。青少年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耳濡目染,模仿成年人的犯罪手法,有些青少年甚至学会了反侦察的犯罪方式,掩饰犯罪行为,清理犯罪现场,破坏犯罪证据。青少年的犯罪手段残忍、狡诈,具有成年人作案的犯罪特点。他们一般都携带匕首、铁棍等作案工具,作案时对受害者进行威胁,受害者稍有反抗,他们就进行殴打,或者利用可乘之机,进行诱骗。受社会上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的消费影响,部分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物质消费欲望,盲目追求享乐,当通过正当渠道不能满足欲望时,往往通过抢劫、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手段来获取利益,甚至不惜杀人越货。(三)犯罪组织团伙化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容易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缺乏沟通,更喜欢与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伙伴们在一起,形成群体,相互影响。这是由青少年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和依附性强等特点决定的。只要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可能共同作案。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氛围”,一哄而上,既能相互壮胆,又能分工合作。近年来苍南县人民法院少年庭在审理少年刑事案件过程中发现青少年共同犯罪的比例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近期苍南县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21名未成年被告人结伙抢劫案,正是因为各被告人拉帮结派、相互影响所致,从而共同走上了犯罪道路。(四)犯罪年龄低龄化目前青少年犯罪年龄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有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只有十几岁,甚至更小。从苍南县人民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可以看出,低龄被告人人数不断节节攀升。12006年未成年被告人为229人、07年258人、08年284人、09年188人,而2010年截止6月25日,已达168人次。(五)犯罪动机突发性青少年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单纯、目的比较简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诱因的影响,内心摇摆不定、动荡不安、矛盾重重,年龄小,社会经验少,考虑问题也比较简单,犯罪动机单纯,很少会有预谋,所以突发性犯罪比较多。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一)社会原因1数据来源于苍南县人民法院《刑事案件被告人判决生效情况统计表》宜顺论文网文化市场监督不力,不良文化现象泛滥净化了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当前文化市场上有大量的不良文化存在,宣扬凶杀、暴力、色情等内容的非法音像制品、书籍、报刊杂志屡见不鲜,对文化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另一方面是正面宣传的教育形式过于枯燥,致使心理生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容易被不良文化吸引,由于社会不良文化的长期作用,使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界线逐渐模糊,误认为不良文化表现的内容就是当今文化的现状。大量事实证明,社会不良文化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很容易让涉世不深的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社会环境紊乱因素如道德信仰失范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成为滋生青少年犯罪的“肥沃土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致使当前社会部分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严重偏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各种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受的诱惑,进而导致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同时,不良和负面的文化传媒泛滥,对青少年犯罪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2(二)家庭原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子女的监护者和教育责任人,其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人的性格、品质、道德、情操、理想的形成都与他从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有关。家长给未成年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但是家庭结构失调、教育方法不当以及家长不良言行的熏染都极有可能导致未成年违法犯罪。目前由于家长教育方式比较单一、独生子女多以及家庭失和等原因,导致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产生误导;特别是一些父母长期在外经商,子女在家无人看管的家庭。溺爱型家庭、离异型家庭、残缺型家庭、外出务工家庭或贫困家庭的未成年子女,违法犯罪的比例特别高。3教育方法的不当,采取溺爱、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为人父母者,一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是,大多家长的这一心理往往对孩子过于严厉或者过分溺爱,反而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得原来的一片用心良苦变成反效果。有些家长则是对青少年子女放任自流、重养轻教,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不管孩子的道德品质,等到出问题了才去悔不当初。而有些家长自身行为不检点、不健康,青少年缺乏鉴别能力,思想不成熟,把父母作为“榜样”,父母的某些不良行为将对诱导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埋下隐患。(三)学校原因目前,我们的教育仍采取传统的“应试教育”,
本文标题: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8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