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浅析顾城的诗歌内容(终极版)
人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012届)论文题目:浅析顾城的诗歌内容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年级:2008级学生学号:12008242074学生姓名:海默心指导教师:二〇一二年五月二日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words:.....................................................................................................................1引言...............................................................................................................................................2一、时过境迁故事犹存...............................................2二、书写自然、感悟自然凸显自然情结..................................3(一)顾城诗歌自然情结的表现....................................3(二)顾城对自然情有独钟的原因..................................4三、奇特想象、善用修辞展现童话色彩..................................6(一)顾诗的童话色彩在诗歌中的表现..............................6(二)童话色彩突出的影响因素....................................7四、灰暗的意象、鲜明的词汇书写死亡..................................7五、放任自流、自我陶醉反射巨大孤独..................................9六、结语:满目疮痍、黯然失足,了却一生的执念.......................10注释...............................................................12参考文献...........................................................12谢辞...............................................................131浅析顾城的诗歌内容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2012届海默心摘要:七八十年代之交在诗坛崭露头角的顾城,一别朦胧派诗人对文革的关照,转而开始对自然的书写,对死亡的思考。死亡和自然成为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其诗歌充满童话色彩。然而,如梦如幻的诗歌王国中,住着的,始终是一个人,显示了诗人顾城的孤独。所以,本文试图从顾城留下来的诗歌内容中寻找创作的轨迹,对其内容作一力所能及地分析。关键词:顾城自然情结童话色彩死亡孤独感Abstract:Attheturnoftheseventyoreighty'sinthepoetryofGuChengcutastrikingfigure,adon'tobscurepoetsoftheGreatCulturalRevolution'scare,starttonaturalwriting,thinkingaboutdeath.Deathandnaturebecomesthemaincontentofpoetry,richimaginationandthelegendinhispoemisfulloffairytalecolor.However,dreamlikepoemKingdom,lived,isalwaysaperson,showsthepoetGuCheng'slonely.Therefore,thisarticleattemptsfromthelegacyofGuChengpoetrycontentinsearchofhiscreationtrajectory,onitscharactersasaforcetoanalyseKeywords:GuChengloveofnaturethefairytalecolordeathloneliness2引言顾城,1956年9月出生于北京。12岁与其父顾工下放至农村,在农村生活期间开始创作少量的诗歌,但那时火焰是其诗歌唯一的读者。70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并在诗坛引起了热烈地讨论,1993年10月杀妻自杀,这一事件震惊海内外。关于顾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顾城自杀事件前因后果以及所引起的影响,基于“朦胧诗”论争对顾城诗歌的文本研究,还有他独特的诗歌观念和诗歌理想的研究,对其绝命小说《英儿》的文本研究,还有关于顾城的一些心理研究等,本文就顾城的诗歌内容作一简要的阅读总结。一、时过境迁故事犹存因为一个雨滴,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诗的存在,于是他说:“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滴”。①文革中,顾城随全家下放到山东荒原的河滩,剧烈动荡的社会使顾城成为一个早熟的孩子。他早期作品《生命幻想曲》把大自然的童话世界融进他的诗中,描绘了一个没有被污染的童话天国,这是少年顾城自己营造的桃花源:“睡吧!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他有一个伟大的诗歌理想:“…它使我确信了我的使命,我应走的道路——我要用我的生命,自己和未来的微笑,去为孩子铺一片草地,筑一座诗和童话的花园,使人们相信美,相信明天的存在,相信东方会像太阳般光辉,相信一切美好的理想,最终都会实现。”②于是,他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触摸自然的声音、气味、色彩,以体现他“返归自然”的强烈愿望,使自己永远生活在“浆果一样的梦”里。顾城也承认,他是一个偏执的人,喜欢绝对,朋友曾告诫他小心发疯。此话不幸被言中,顾城终于走向极端,于1993年在新西兰激流岛杀妻自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顾城及其诗歌创作,评论界历来颇有争议,纵观其生命历程,短短的三十七个春秋,却留下近千首诗作,题材繁多,内容丰富,更显得弥足珍贵。顾城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兴起于诗坛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朦胧派诗人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是在文化人格遭受了巨大的摧残、变形之后,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一群诗人,所以当时代给他们松绑的时候,他们以自己独特的姿态站在了中国诗歌舞3台上。顾城就是在此环境中成长和丰富起来的,他以自己独特的诗歌内容崛起于诗坛,对自然的书写、童话笔法的显现、对死亡的独特感悟以及巨大的孤独感成为其诗歌的主要内容。二、书写自然、感悟自然凸显自然情结初读顾城早期诗作,似乎是一个涉世未深又饱含才情的孩子所作,诗歌自然清透的语言、和谐明快的气氛、司空见惯的意象,加上丰富而又奇特的想象,真真切切把人带进一个别样的世界。孩子读他的诗,看见的是奇特的星月的来由:“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一个微小的洞,它透出天外的亮光,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星月的来由》)”,如此大胆的想象足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成人读了他的诗,稍稍驻足,陷入了深沉地哲思当中而无法自拔,“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小巷》)”,每天回家走过的小巷,司空见惯,却不曾发现还有这样的解读。顾城写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虫鱼鸟兽,不是对自己所见的照搬和移接,而是进行了思考、探索,剪接自然的某个片段或选择一个视角,动之以情,进而书写表达。“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识捡/一分钱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弧线》)。在本诗中,他剪接了动物、植物、人类社会、物质世界的四个画面,用“弧线”相连,展现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社会现象的嘲讽。诗人将自然带进了诗歌中,诗歌的长期写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于是,他曾这样慨叹道:“中国只有两次描绘了人间天国。一个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个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③。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处在自然山水中的那份惬意,以及小国寡民、与世无争的自然生活状态无不使顾城神往,并且最终成为倾其一生所要追求的生活。(一)顾城诗歌自然情结的表现首先,选取大量自然界的事物作为诗歌意象。在顾城的诗歌中,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成为其诗歌中的常客,蝈蝈、蟋蟀、飞鸟、贝壳、月亮、太阳成为其对话的伙伴。《生命幻想曲》中这样写道:“车轮滚过\百里香和野菊的草间\蟋蟀欢迎我\抖动着琴弦\我把希望融进花香……”;黑夜、柳枝、阳光、风、海洋、麦秸、百里香、野菊、小草、白杨成为其歌咏的对象。“所有的花都睡去\风一点点走进篱笆\所有花都逐渐在草坡上\睡去,风一点点走进篱笆\所有的花都含着4蜜水\所有细碎的叶子\都含着蜜水(《早晨的花》)。”他已经完全与自然界的昆虫、小草成为交心交底的好朋友,他从自然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不是置身事外,而是把自己也当成了自然的一部分。他总是能在自然微小的呼吸中感受到诗意的存在,常常从自然中汲取能量和灵感。面对自然,他自然而然动用全身的感官去体会,与自然进行梦呓般地交谈。“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视觉)”、“年轻的白杨在爱抚中低语\正经的麻雀在平台上议论(听觉)”、“我被风推着\向东向西\太阳消失在暮色里(触觉)”…他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摸得到自然的脉搏,大自然中的每一个微小事物都能触动他的神经,激发他的创作灵感,写下优美动人的诗行。《无名的小花》的创作经历就是让人在瞠目结舌中平添了一份感动。割草时,手指被割破,回家途中,见路旁小花含露微笑而作了这首诗;他甚至从自己的血滴上捕捉到诗意:“镰刀在我手上狠狠啃了一下,我才发现,血珠这么美丽,一粒一粒,闪着最新鲜的红宝石的光辉。我不能割草了……”④,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捕捉诗意的自然,成之以诗,令人回味无穷。其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即过一种率真、自然而然的生活。离开农村回到城市之后,顾城远离了大自然,但是他在诗歌里却坚持不懈地歌咏着“自然”的意象。1989年,他借参加国际诗歌节的机会出国,和妻子谢烨到了新西兰相对原始的一个岛屿,那里没有电、没有机器、没有楼房、没有政府,看到此情此景,顾城感到无与伦比地开心,因为这就是他苦心寻找的地方。1993年,他在《没有目的的“我”—自然哲学纲要》里,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并将“自然”奉为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关于自然,他很推崇老子的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要按照地的法则做人行事,地要按照天的法则为地,天要按照道的法则为天,而道遵循的是自然而然的法则,道法自然是为了令人平和冷静,令人尊重万物自化的法则。这个时期的顾城生活上、精神上都陷入了困顿的状态而不可自拔,他之所以推崇“自然”,并将自己的诗学理论命名为“自然哲学”,就是想在自然中忘却尘世的纷扰,获得灵魂的片刻安宁,达到“无依无傍,无牵无挂,乃至无心,合乎自然”的境界。(二)顾城对自然情有独钟的原因首先,顾城对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然敏感。据顾城回忆,在幼儿园时期,他和小伙伴比赛“熬夜”,天亮以后,那个小伙伴告诉他,在顾城睡觉的时5候,他在月光下用纸叠了一个天鹅。顾城一下就被触动了,“月光”这个词唤醒了他对那个夜晚所有的感觉,小小的心灵有了无限的遐想。上小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下过雨后,他看到雨把世界洗得很干净,看到熟悉的塔松,他呆住了,塔松绿汪
本文标题:浅析顾城的诗歌内容(终极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18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