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浅谈依法治校的意义与措施
1编号:成绩:2011年10月23日题目:浅谈依法治校的意义与措施院系:工商管理系专业:市场营销策划2班姓名+学号罗碧珠0910331582目录一、依法治校的概念.......................................................................................................3二、依法治校的意义.......................................................................................................4三、学校依法治校实施中的不足...........................................................................4四、推动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5五、依法治校的评价.......................................................................................................73浅谈依法治校的意义与措施【摘要】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教育发展与改革进程的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体现法治精神,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实施依法治校必须从管理体制、个体管理行为等各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要注意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有机统一。实施依法治校,对学校本身的建设与发展、对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依法治校措施意义依法治校,顾名思义,即依照法律管理学校。依法治校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管理方式产生的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依法治校的施行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是教育按照自身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该说,依法治校缘自“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派生出来的学校管理战略。实施依法治校,就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落实。我们必须把依法治校放在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地位来认识,促进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保证学校教育在法制的轨道上规范运行。一、依法治校的概念依法治校的内涵,概括地说,应当包括领导体制、主体、客体、依据、方式、标准、指导思想、根本目的等。具体地说,依法治校应当先行建立校长(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党组织、行政、工会、共青团等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依法治校的主体是指与学校具有法律关系的公民和法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法人组织,应该明确他们的权利义务。客体是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是指学校的物质财富(动产与不动产)、非物质财富(精神产品、智力成果)和人的行为(管理行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依法治校的依据是指宪法、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部门规章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据在不违背上述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校的外延,应该是指为确保依法治校的实现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包括:制定章程,使学校的一切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加强普法,不断增强依法治校的责任意识;依法运行,逐级落实岗位职务责任制;明确标准,对依法治校各项工作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监督检查,确保依法治校工作的全面落实,等等。弄清了依法治校的概念,就划定了依法治校的责任范围和界限,有利于依法治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4二、依法治校的意义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法治校的意义是重大的。1.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理顺和正确处理学校与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企业、组织和个从之间的关系,形成有利于学校稳定健康发展的和谐的外部环境。学校在运作中,必然要和上级主管机关、社会上各类企业、组织或个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尽管学校与政府及教育职能部门形成的是行政关系,但他们都是独立的主体,有自己的利益,应用法律的手段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应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调整。公安、卫生、工商、城建、税务、财政、物价等部门也是依法治校的责任主体,都应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依法支持学校,确保学校工作顺利开展,从外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管理与学校有关的事务,并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而学校与企业、组织或个人之间,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在围绕学校的硬件建设、联合办学、或者建立实训基地、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应善于运用法律合同等手段进行合作,以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中国的下一代健康的成长,为祖国的建设培养人才!2.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1)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制造校园暴力之徒必受到法律的严惩(2)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同时能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老师学生人身安全!3.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学校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举办者、教师、受教育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理顺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需要依法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依法治校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保障。三、学校依法治校实施中的不足(一)法律意识匮乏,有待提高目前校园的违法现象,就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差,尤其是守法意识差。因法律意识差而导致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5积极的违法行为,二是消极的违法行为。积极的违法行为一方面是因为“法盲”,不知法,认为自己所做的违法事情是合法的,犯了法却不知道;另一方面是知法犯法,无视法律的权威,我行我素,认为“法不进校”。消极的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不作为”,对违法行为放任不管、听之任之,采用的是放任态度、默认的方式。(二)教育立法和学校规章制度存在缺陷有的政府部门及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违背“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的原则,在不同程度存在着违法现象或涉嫌违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剥夺和限制学生的基本权利。学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人格权、名誉权、隐私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以及民事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甚至享有《婚姻法》规定的权利,学校不得借口“管理需要”加以剥夺和限制。实际上违法校规已成为侵犯学生宪法权利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某些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规定禁止学生参与宗教活动,就涉及违宪,侵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第二,“霸王条款”普遍存在。在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中存在着不对等的管理关系,同时也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学校在相当文件中不同程度存在不平等的“霸王条款”。如学生损害公物后的加倍赔偿问题,或者规定赔偿金额也不是“照价赔偿”,而是偏离“公平原则”;纵观我国法律体系,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对经营者有欺诈行为时,出现过惩罚性的加倍赔偿外,其他任何法律、法规都是“照价赔偿”。(三)教育教学行为主观随意性大、客观规范性差。第一,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罚、变相体罚、侮辱等行为侵犯学生的人格权。第二,私自开拆学生的信件,公开学生的隐私等行为侵犯学生的名誉权、隐私权。第三,强卖、强买侵犯学生的公平交易权及知情权。存在强行学生购买质次价高的“校服”;规定学生在某商店购买商品,在校某食堂就餐,价格却比市场价格高;强行集资行为;学校提供的收据上记载的项目不清等。第四,以罚代法的违法行为。有的学校在学生触犯法律,比如打架、敲诈勒索、抢劫、盗窃等行为已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却没有移交相关部门,而代之以所谓的批评教育、行政处分完事。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第五,依法维护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的力度不够。学校、教师一方面要依法执教,不违法,另一方面要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当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不能一味的迁就、放任,使学校、教师的权益受损。四、推动依法治校的具体措施(一)学习管理者应树立依法治校的观念。学校管理者能否树立明确的依法观念,认清依法治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是学校实施法制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学校管理者应该把依法治校上升到依法治国的高度,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在实施过程中要力戒形式主义。(二)加强教育法制宣传。目前我国有关教育发展、学校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为依法治校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广大师生员工知法懂法,是依法治校的前提。可在学校党政机关管理人员及教职工中开展教育法制宣传讲座;在高校学生中可以开设《教育法概论》、《教育法行政》等课程;6重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了普法责任制,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依法执教的意识,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2)按照规定开设了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3)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校报等宣传教育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形成了学法用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4)请政法系统领导到学校做法制教育报告,让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自觉主动地接受法律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校领导要率先垂范,带头学法,使校园内从管理者到广大教师和学生都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为管理者依法实施学校管理、教师依法从教奠定基础。(三)正确处理法与国家政策、法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学校对教师、学生等方面进行管理时,可把法律、法规延伸,制定规章制度,把学校法制能动地与学校内部规章制度相结合。依法治校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强调的是依法办事,并不排斥学校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及其他手段。就法律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而言,以高等院校为例,应根据新出台的《高教法》对学校原有的规章进行修订,这是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作。(四)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的管理机制。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和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应根据《教育法》制定《办学章程》,统领学校管理。《办学章程》是保证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党的监督、教工民主管理、行政管理、校内申诉与调解、学校决策程序等重大问题做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的基本文件。它是校内“教育法”,是依法管理学校的总纲。各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职责。学校保卫部门应依法保护广大教师学生的人身权、财产权、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务部门应依法招生、颁发文凭,监督管理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财务、后勤和基建等部门应依法管理学校的一切物质财产;科研部门应依法申报、管理教师的科研成果;人事部门应依法搞好教师的晋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考核奖惩工作;外事部门要依法处理对外交流、合作事宜;学生管理部门要依法作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严禁教师打骂、体罚学生。(五)刚柔并存依法管理。学校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的是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要特别重视的是学校的形象的塑造。刚柔结合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和教师自我满意、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
本文标题:浅谈依法治校的意义与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35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