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浅谈创新工作方法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然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师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培养他们“爱问、善问、会问”的思考习惯和解疑的动手能力,使他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这要求教师本身要有丰富的知识,并不断积累新知识,在课堂上做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教师根据自己班上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取不同的教法,使学生有种“常新”的感觉。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只是按照参考教案,循规蹈矩,那么在下面等着引导和指导的未来栋梁们又怎么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呢?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愿听、愿想、愿说”,“敢疑、敢说、敢辩”。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不会“畏手畏脚”,不会担心在班上“出丑”,害怕老师“指责”,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只有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学生只有在这样宽松、愉快的环境下,才可以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视自己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放开思想,开发内在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及动力。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与学生真诚交流。在平常的生活,课余时间我多与学生谈心、交心。与“问题学生”谈心教育、思想教育。记得有一天,我有点不舒服,请了假。到了第二天,学生见到我就问:“老师,昨天没有见到你,你是不是不舒服?”我有点感动了,与学生日夜相处,学生都把你当成朋友了。他们有困难就来找你帮忙,有问题就向你寻求等。这为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气氛起到关键的作用。2(二)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亲切的教态,将自身融入与学生的合作之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文章的喜怒哀乐在教师的表演下能触动学生,在学生的表演下能感动同学,这就是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三)利用多媒休的优势,使课堂成为和谐、宽松的环境。利用多媒体可以创造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如果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来引入课程,就会很容易的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像,鼓励学生质疑、标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一)注重引导。教师是火花,学生是等待燃烧的火把,教师的作用就是用星星之火,点燃一簇簇的火把。教师的引导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提问,一个假设,在课堂上都是那么举足轻重。“老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引导性的,老师的作用并不是教会学生学到什么知识,不是为学生思考问题,而是应该教会学生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在引导学生的时候,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帮学生“包办”,遇到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要善于启发学生,拓宽思考范围。鼓励他们“条条大路通罗马。”譬如,语文课的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对立面中寻求立意,不失为一种求异思维的好方法。如,“近墨者黑”,教师不能引导“近墨者一定黑。”而应鼓励反向立意“近墨者不一定黑”;“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等等,这种反弹琵琶,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应该大力倡导,大加鼓励。课堂教学中“反向立意”多了,学生求异思维的习惯形成了,其创新意识自然会与日俱增。(二)鼓励想像。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知想像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没有想像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必善于想像。“想像给思想插上了一对有力翅膀,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孩子们思维空间是多么广阔,想像力是多么丰富。我觉得,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为孩子们创造想像的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孩子们“异想天开,”孩子们得到的就可能是撬起地球的“支点”或“杠杆”。(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就是把心中的“疑惑”以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方3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我在班上大力提倡“人人是天才”,鼓励怀疑精神,主张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等等。由此在班上形成一股大搞创新培养,敢于发表不同看法的风气。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慢慢地敢怀疑有些东西了。四、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竞技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中之重。”(一)课堂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他就像是一块磁铁紧紧的把铁吸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那么他就会主动、积极、执著地探究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会提出问题,不断地思考问题,不断地挖掘灵感。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来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如果一堂课枯燥无味,又怎么能引起学生主动,积极的去探究学习。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创造性脑力劳动习惯养成,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展现我们教师风趣幽默的一面,让智慧与微笑在课堂上擦出火花,让学生的兴趣“澎湃”,积极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二)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道理。英国一位哲人曾讲过:“科学就是力理”。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会转化为能力。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忽略知识的重要性,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可言,我们更不能谈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我注重发掘课本有利于创新的因素,对于书本上“精彩”部分,让学生自己演译让学生自己体会书本的情感,对于一些知识利用抢答形式进行比赛。还可以进行辩论赛,游戏比赛等。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提供争论的局面,使得学生在讨论中接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在比赛中,每个同学都专心致志地看书,争先恐后地发言,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适合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紧张激烈而又愉快的情境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五、间隙性的成功体验是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再现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后,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的力量。“成功”会使人产生自信、愉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使学生能自我激励。这对于保持人的4良好心理状态和工作学习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尝试成功。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再次创造的动力。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同时要尝试“失败”,只有在这样的循环中创造能力才能源源不息。倘若他们一味的得到成功,就容易“冲昏”头脑。如果老是经历失败,就会失去尝试创新的动力。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2014年6月10日
本文标题:浅谈创新工作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3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