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浅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
浅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文:余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外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机制上在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北京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上市有助于推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因此,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有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国外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产权关系清晰。股东是银行所有者,股东大会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全体股东负责,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部门经理对总经理负责,一般员工对部门经理负责。这种层层负责、权责分明的行为机制有利于理顺银行内部关系。其内部组织结构的划分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按业务种类划分,按产品划分,按客户划分。主要由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信息机构四大部分构成,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运作机制。国外商业银行在经营机制上有如下特点:一、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部门之间的衔接顺畅清楚。二、对客户进行分类指导,重视对客户的服务,特别是对大客户和重要客户的服务。三、重视银行的整体规划和战略研究,特别重视对市场的研究开发。四、重视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内部监控和审计,在部门设置上体现一种制约关系。五、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完整。随着我国银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商业银行正逐步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以效益增长为目标的经营理念,扩大了基层行的贷款权限,简化了贷款手续,将经营重点由防范风险型转向防范风险条件下的经营效益型。其经营目标是提高市场占有率,获得利润最大化。经营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和社会性;经营机制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平衡、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形成了以内部稽核为主的监督检查指导的内控机制。具体操作如下:一、不断完善总分行制的经构框架。根据客户的特点重新塑造适应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组织体系,彻底打破分支机构的行政性设置方式,由过去按行政区域设置方式改为按大中城市设置,按经济发展的水平设置,压缩不必要的分支机构和管理层次,节省行政管理费用,迅速抢占市场。二、要实行“扁平化”管理。根据“精简、效能”的原则,合并缩小非业务性机构,大力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内部稽核及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等部门。要把始终业务经营放在第一位,减少带有行政性色彩很浓的“官本位”机构。三、要全面实行客户经理制度。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确定一切活动都必须要以获得客户的最大满意为目标。尤其是对待大客户、重要客户更要加强服务,重点支持,防止客户流失。四、实行前台业务柜员制。根据“兼职负责,一人多岗”的原则,将前台业务由传统的多项业务、多人操作转变为由一人单独经办,实现综合业务一体化。即由传统的复核制改为柜员制,以增强办事效率,减少客户等待的时间。五、要大力进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按照“离、退、辞、聘、训”的五字方针,优胜劣汰、量才使用各类干部。领导干部按级别和年龄实行退居二线政策,中层干部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原则。充分发挥人力资源,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六、要改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电子化建设。银行电子化告别了传统的手工操作,使得银行业务自动化、资金结算汇兑网络化、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加强银行电子化建设是打造现代银行的必要保证,是规范规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把信息化电子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来抓,加大投入。总之,综上所述,要逐步建立起以发展为目标、利益为导向、创新为动力、风险为约束、管理为轴心的新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使我国商业银行更加具有活力,提高其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竟争能力。《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作业1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是以追求利润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2、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商业银行依法将反映其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如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投资者、存款人及相关利益人予以公开的过程。3、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4、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5、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借款人的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的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被称为不良资产。6、分级授权:分级授权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业务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统一法人管理体制下,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逐级向下授权和转授权,下级行必须在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内和权限内从事信贷业务,超过权限必须向上级行审批。7、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8、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又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进行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信用创造有一定的限度。正确2、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正确3、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正确4、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占绝对比重的是贷款和证券投资。正确5、银行从事股票投资业务是其证券投资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错误,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仅限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并不从事股票投资业务。三、简述题1、政府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政府监管的目标:(1)维护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定;(2)保护存款人、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3)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政府监管的基本原则:(1)依法监管原则;(2)合理监管原则;(3)适度监管原则;(4)高效监管原则。2、我国商业银行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上的差距。世界上前20家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而按照国人民银行比较宽松的资本充足率来计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不高。(2)经营效率方面的差距。全球500强500强中,有2家银行来自中国——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但人均创造收入和人均管理资产却是最少的。在股本回报率方面,国际大银行水平一般可以达到15%以上,而中国国有银行仍然达不到5%的水平。(3)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的差距。世界前2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3.2%。美国的比率.67%,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去年剥离了1.3万亿不良资产后,不良资产率下降了咯,但是仍在25%左右徘徊。(4)公司治理方面的差距。我国国有银行由于历史原因还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公司机制,不能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运作。(5)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差距。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机制尚未建立,经营目标模糊。在管理方式上外资银行更多地采取扁平化、垂直式的管理模式,我国银行仍旧沿用着阶梯式的管理和行政式的管理模式。(6)信息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信息科技水平方面相对落后。这种落后不仅表现投入少,更主要的表现为投入分散、互不兼容和信息不能共享等方面。这一点在各家商业银行开办的银行卡业务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科技水平和金融服务水平,国家于2002年成立了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3、简述成立中国银联公司成立的意义。成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现实意义在于:(1)有利于依托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科学规划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全面推行统一的业务规范、技术标准标准和“银联”标识,加快联网通用的步伐;(2)有利于联合各家商业银行,建立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资源共享、业务联合发展、公平有序竞争、服务质量提高”的良性发展机制,推动我国银行卡的产业化发展;(3)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加速实现金融电子化,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需要。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一)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来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占据市场竞争垄断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比较单一,国有化程度较高。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只有打破垄断格局,才能籍以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效能。(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层级授权的方式作为经营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以分支行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来开展各项业务。由于层级设置复杂,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可使用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决策滞后、反应迟钝。即使总行能够及时下达决策指令,往往也缺失权威性,有令不行或者执行而不到位比比皆是。(三)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着重于大力拓展业务规模、扩充目标客户,应该说在业务数量上有了呈几何倍数的规模。近些年,虽然不少商业银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挖潜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理财产品开发、建立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但是在深层次的衍生金融产品发掘方面受到人才和技术资源匮乏的限制,短期之内也很难获取显著成效。(四)混业经营受限,市场资源割裂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规定使商业银行面临风险集中的境况,这与全球商业银行混业和全能化发展的潮流是相悖的。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分业经营使其业务被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服务对象就难以跳出固定的框架范畴,而且分业经营直接导致金融市场资源的割裂,市场效率大大降低。(五)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因历史原因产生的不良资产包袱是沉重的。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扶持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剥离,平时商业银行也通过自身提取拨备准备对诸多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处置等,但是旧的不良资产尚未完全剥离,新的不良资产已开始不断生成。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虽然外部的一些体制性的因素,例如国有企业破产等,正在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但是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却在加剧,并且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包括经济案件,也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的生成。正是出于银行内部监督控制不力以及外部信用制度缺失、经济体制转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既要承担违规经营的成本,又要承担经济大幅度波动的成本,而且还要间接承担宏观调控的成本。(六)管理控制失效,风险防范不足我国的商业银行因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及时对利率、汇率或其他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主动预警、精确定价和内在自我调节的机制,所以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无法达到与外部经济环境有机融合的状态。伴随外部经济周期的变化,商业银行会因此积聚各种潜在的风险,甚而爆发不可逆转的危机。从内部体制分析,不论是体制建设还是技术能力都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控制的不力,一方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定价管理体系的缺失,使得银行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定价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管理会计系统与业务统计管理模块数据是割裂运行的,无法与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很难对客户、产品、部门、区域做到精准核算。事实上,我国对风险防范的
本文标题:浅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41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