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景泰县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摘要:依据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和发生学原则等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因素方法,将景泰县划分为两大自然带,三个自然区,五个自然亚区,十三个自然小区,文中讨论了这些自然地理单元划分的依据和方法。关键词:综合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区划景泰县1前言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是自然地理学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内容,它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查明自然地理综合体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各区域的自然地理结构特征,总结和归纳区域自然地理的研究成果,揭示区域自然地理规律性,而且可以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2景泰县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2.1地理位置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腾格里沙漠南缘,东濒黄河与靖远县、平川区相望,南与白银区、皋兰县以及永登县搭界,西与天祝藏族自治县及古浪县毗邻,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接壤。东西宽约84公里,南北长约102公里,总面积5400多平方公里。2.2地质、地形、地貌景泰县地质为甘肃省地层分区祁连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前中古元代属于祁连海槽,中晚元古代早期,由于海域退缩,成为向西扩张的陇西古陆的一部分,至晚期,又成为浅海,新生代至今仅七千万年,因新构造运动的强烈,不仅断裂活动频繁,山地更大幅上升,使得正负地貌形态差别加大;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山峦丘陵约占全县面积的3/4,最高海拔3321米,最低海拔1276米,平均海拔1610米;地形地貌大致分为中低山山地(由长岭山、老虎山、米家山和黄草塘山四座山体组成)、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分布于寿鹿山和长岭山之间,以及长岭山、米家山两座山坡前的广阔地带),石质剥蚀丘陵(包括寿鹿山坡前的正路、中泉和大安三个乡以及米家山前后坡等地域),冲积河谷(由于山体断裂和黄河水的冲积作用,形成了沿河一带海拔在1300—1500米之间的河谷)和风沙地五种类型。2.2气候特征景泰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冷夏热,1900-2000年连续出现两个暖冬年,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风沙日数较多,日照时数长,热资源丰富。景泰年平均气温9.0摄氏度,年平均最高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最低气温3摄氏度;历史最高气温39摄氏度出现在2000年;历史最低气温—27摄氏度出现在1958年。年平均降雨量184mm景泰县各月历史气候信息(下表)2.4水文特征景泰县的唯一过境水系——黄河,经兰州市、白银市、靖远县从尾泉入景泰,沿途多峡谷。河水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五公斤多,实测最大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80公斤。年输沙量为4700万吨到43000万吨,平均为1700万吨。输沙量最大为6-9月,占全年的90%以上。根据中卫下河水文站资料,年平均流量为993-1040立方/秒,年径流量为315-328亿立方米。景泰县有43条沙河,总长度约542公里,平时大多干涸,山洪暴发后,除长岭山北的几条沙河流入沙漠外,其余洪水径流入黄河。现常年流水的河道仅有响水沟及脑泉沟的下游地段,均系上游流域面积较大,下游地下水汇集到峡谷地流出地表。2.5土壤特征根据《景泰县第二次土壤调查报告》,全县土壤分为14个土类,23个亚类,37个土属,74个土种。(1)亚高山草甸土类,剖面有明显草皮层8-10厘米,其下为有机质层,具有较高的肥力,产草量高(2)灰褐土类,地表有一层较厚的森林枯枝落叶层(3)栗钙土类,在剖面形态上表现为明显的分化层次,表现为有机质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的特征(4)黑钙土类,属于草原土壤的形成过程,表现出草原土壤所具有的腐殖化过程和钙化过程的特点(5)灰钙土类,灰钙土是全县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共约232.75万亩。由于受干旱、少雨、多风、蒸发强烈等气候因素的影响,有机质积累较少(6)另外,景泰县还少量分布有灌淤土、水稻土以及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灌漠土、盐土、风沙土、石质土、粗骨土和新积土。从土壤的分布来看,亚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海拔2900-3313米的老虎山、长岭山;灰褐土分布在海拔2500—2900米的老虎山的阴坡一带:黑钙土分布在海拔2540—2900米的寿鹿山和长岭山的阳坡一带;栗钙土的分布垂直带性明显;灰化土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广大地区。2.6植被概况景泰县的植被类型以林木居多,草场少量分布于一些地势比较低平的低山丘陵和冲击河谷带。林木中以松、柏科占据优势,松科主要为青海云杉、油松、落叶松(在寿鹿山保护区),分布于景泰县境内北部的老虎山、长岭山海拔在2150—3160米之间的阴坡和半阴坡,成团块状;柏科主要为侧柏、祁连圆柏,呈散生,插花生长于寿鹿山天然林区的云杉之间;此外,由于山体的垂直地带分布,在部分山麓低平的地方分布有灌木和草甸草场。南部冲积河谷地带,牧草数量多,分布广,主要的草牧场有草甸草原、草原草场以及荒漠草场。黄河冲积河谷地带,3综合自然区划3.1区划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依据综合分析和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和发生学原则等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采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的主导因素方法,将会宁县划分为两大自然带,三个自然区,五个自然亚区,十三个自然小区。3.2景泰县区划方案综合自然区划的对象是自然综合体,在划分各级自然综合体时,要求全面、综合地分析所有自然因素,在此基础上,找出自然区域的特征及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形成自然综合体的因素很多,一类是地带性因素,包括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它们的发生、发展主要受水热条件的支配,分布大致成带状。另一类是非地带性因素,也称地质、地貌因素,它们的发生、发展主要受内力的支配,分布一般不成带状。每个自然区域都是这两类因素相互矛盾、相互影响的结果。它的形成既包含了地带性因素,也包含了非地带性因素,绝对只受其中一种作用的自然综合体是不存在的。在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区划单位中,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有的以地带性因素为主,有的以非地带性因素为主。具体对会宁县而言,山地占绝对优势,丘陵、平原面积极小,且分布零散,这一地貌特点在景泰县地域分异中起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该区地貌既是各级自然综合体的一个要素,又对其它要素如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以致地貌类型的界线常常就是各级自然综合体的界线。自然区域的一级划分考虑了对景泰县地域分异起主导作用的气候和地貌两个因素。二级划分考虑区内的大的地貌单元,北部老虎山地和南部低山丘陵区,由于大的地貌单元导致水热,土壤的进一步分异,大地貌单元又包括小的地貌单元进一步形成三级区域划分,再根据植被和较小地域差异划分四级区域。Ⅰ暖温带干旱区Ⅱ北部中低山山地Ⅲ1长岭山、老虎山干旱亚区Ⅳ长岭山以北干草原小区Ⅳ老虎山地森林草甸小区Ⅳ米家山地草甸小区Ⅲ2南部干旱亚区Ⅳ灌木与草本混交植被小区Ⅳ温带落叶阔叶林小区Ⅰ暖温带半干旱区Ⅱ1南部低山丘陵地Ⅲ寿鹿山沟壑半干旱亚区Ⅳ中部草甸草原小区Ⅳ灌木与草本混交植被小区Ⅱ2南部冲积河谷地带Ⅲ黄河流域冲积山地半干旱亚区Ⅳ中上游山地草地小区Ⅳ山地森林草原小区Ⅳ林间隙地植被类型小区Ⅲ冲积河谷半湿润亚区Ⅳ谷地草原小区Ⅳ林、草混生植被小区Ⅳ高大山体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小区参考文献[1]周特先,宁夏自然区划,宁夏大学学报,1994.8[2]杨国良,华中地区自然区划的新方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3[3]孙广友,王权,中国东北高纬区综合自然区划界线探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1[4]赵汝植,西南区的自然区划探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4[5]景泰县志综合自然地理学景泰县自然区划报告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11级地理二班学号:20112100233姓名:许建晶
本文标题:景泰县自然区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42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