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摘要:在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的分析下,我们了解到在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景观结构紧凑性和功能强大化,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区域生态景观系统,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生态景观系统,突出景观生态特征,把生态景观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当作最重要的任务。在西溪湿地公园建设开发中,完全按照景观生态学,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使整个景观结构布局处于自然状态。关键词:景观生态学西溪湿地景观格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城市湿地逐渐成为城市生态文明的象征和维持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景观系统之一[1]。为此,近年来许多城市试图通过建立城市湿地公园的方式,保护、恢复和利用湿地,并探索一条协调城市化过程中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区域发展模式[2]。目前,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湿地类型,国际上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城市湿地公园是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得到普遍认可。近几年,我国大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迅猛发展,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之间的矛盾关系日益凸显,甚至某些城市湿地公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利用湿地开展生态旅游,已经制约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选择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案例,以景观功能分类为基础,通过对景观结构的分析,来更好的了解湿地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1景观生态学1.1景观生态学的由来和发展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1937年德国生物地理学家卡尔.特罗尔(Call.Trol1)在“航空象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的概念,试图通过对航空象片的判读,把景观学的区域差异对比研究与生态学的结构、功能研究结合起来。进入70年代由于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态学与景观学研究的不断深化,生态领域当中的生态系统思想和生态动态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在景观规划、景观评估和景观变化方案预测等探讨和研究当中,景观生态学发挥的作用是比较大的。如今,景观生态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学科,该学科当中的内容是互相交叉的,来自于很多学科,不仅包括生物圈的内容,还包括人类和生态环境的统一关系内容1.2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斑块—廊道—本底(基质)理论景观是一个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而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按照各种景观要素在景观中的地位和形状,景观要素分成3种类型:斑块(嵌块体)、走廊(廊道)、本底(基质)。2.1.1斑块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的空间单元,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以及内部均质程度都会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格局有特定的意义。景观中斑块面积的大小、形状及数目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生态过程都会有影响。单位面积上斑块数目即景观的完整性和破碎化,景观的破碎化对物种灭绝有重要的影响;斑块的结构特征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养分循环和水土流失等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景观中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斑块可导致其生物量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同。一般来说,斑块越小,越易受到外围环境或基质中各种干扰的影响。而这些影响的大小不仅与斑块的面积有关,同时也与斑块的形状及其边界特征有关。紧密型形状在单位面积中的边缘比例小,有利于保蓄能量、养分和生物,而松散型形状易于促进斑块内部与外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能量、物质和生物方面的交换。以斑块的大小、形状及边缘效应等理论应用于城市园林中点与重点面的规划,主要寻求城市中点及主要专用绿地(面)的布置、大小、形式的生态效应及其相连关系,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公园、广场、小游园的定位、定规、定形提供生态学依据。2.1.2廊道景观中的廊道是两边与本底有显著区别的狭带状地,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许多研究表明,对于带状廊道,因为带宽较宽,包含一个有丰富内部生物种组成的中心内部环境,而且其内部种边缘种的多样性格局随廊道宽度不同而变化,这对城市绿地系统绿廊设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城市道路、滨河等线状地带提供科学依据,包括线状绿地形式、树种选择、线与面的生态制约与支持关系等。2.1.3本底在景观要素中本底是占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强、对景观控制作用也最强的景观要素。孔性和连通性是本底的重要结构特征。作为背景,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或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2西溪湿地公园的规划策略湿地公园是为了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独特性而发展成为的一种景观状态,这种景观状态对不同种类种植物和动物种群进行了平衡和调整,在保护湿地景观的基础上建设处完善生态景观系统的辅助设施,实现了景观保护、和景观文化的有效结合,突出了生态教育功能和系统的自然性和生态学特点。是一个一体化的生态型公园。2.1湿地资源概况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生态系统由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与上述生命形成有关的非生命的水、光、热、无机盐等组成,被誉为“地球之肾”。杭州西溪湿地在杭州城的西面,与杭州西湖流域只间隔着一个丘林带。由于历史的变迁和现代建设的发展,杭州西西溪湿地范围为:东至紫金港路绿化带,南至老和山麓,西接绕城公路绿化带,北至余杭塘河,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块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76.96平方公里,与历史记载的西溪位置及范围基本吻合(图2)。其核心区域是占地10000多亩(6.7平方公里)的沼泽地,是目前全国大中城市中少有的一块大面积城市湿地。2.2西溪湿地总体景观格局在西溪湿地公园景观结构当中,板块是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板块的数量多少和面积大小是决定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近十年来,西溪湿地的板块数量逐渐增多,板块面积也在不断加大,特别是建设用地面积,其增加的最多,农业用地面积的增加量次之,农业用地主要包括田地、池塘等,但原始湖泊和各类河流面积却逐渐减小。西溪湿地公园是目前国内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既包括城市湿地还包括文化湿地的国家级别的湿地公园。西溪湿地公园主要遵循“生态第一、减少干预、加大修补、突出文化内涵、以人才为核心主体、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采取清除河道淤泥、植树造林、修补房屋等有效措施,使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得到了初步的保护和恢复。2.3湿地公园对湿地环境保护的影响2.3.1正面影响生态:提高建设生态化、加大建设工程保护力度是西溪湿地公园的主要建设原则。在这个建设原则指导下,西溪湿地的各个板块之间的连接性能被大大提高。在湿地公园最初建设时期,根绝建设规划的具体要求,在建设湿地周围居住的2073家居民进行了搬离,避免了湿地污染,西溪湿地的水质逐渐恢复起来。湿地公园中对小部分河岸进行了生态改造,其余完全尊重湿地原有形态,减少人工干预,使湿地原有植被在堤岸上繁殖,堤岸与水系统之间畅通无阻水质改善使得鱼虫数目和种类均有增加,由此又引来大量鸟类栖息。景观:西溪湿地的美浓缩到四个字可以形容:“野、冷、静、幽”。规划清除了湿地上散乱的农民自建的房屋,使得杂乱的景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适合当地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2.3.2负面影响湿地公园对湿地保护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旅游负荷上。超过生态合理日容量的游客必然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鸟类,昆虫等湿地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相对隔绝的环境,过多人为干扰不利于它们在湿地上安家落户;虽然旅游产业属于绿色产业的一部分,但在旅游产业发展当中,一些不可避免的垃圾也会对景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另外到湿地公园当中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公园传统的韵味恐怕也无法保存,长期下来,西溪湿地的美学优势也注定无法发挥。3西溪湿地中的景观功能西溪湿地公园作为城市湿地,其景观功能多样性突出。西溪湿地公园景观功能分类系统分为3级。其中一级分类建立在公园景观要素属性特征基础上,分为斑块和廊道两种类型。这是由于西溪湿地公园主要表现为斑块和廊道镶嵌而成景观特征。二级分类建立在景观要素功能特征上,分为生态保护类型和旅游休闲类型[2]。生态保护类型是指在整个景观中不受人为干扰的、能够发挥生态保护作用的景观;旅游休闲类型是指在整个景观中为人类提供观赏、休闲和娱乐场所、具有游憩和科教等功能的景观。生态保护斑块是指具有复杂结构和多样性的自然覆被和水域,有较强自维持能力的块状景观;旅游休闲斑块指以人工引种和管理的土地覆被和利用,具有观赏和休闲娱乐功能的块状景观;生态保护廊道指具有较好自然属性的条带植被或河流溪流,在空间上呈线状或条带状分布;旅游休闲廊道主要是为游客所提供的通道,它是为游憩和管理活动提供的条带状景观3.1西溪湿地景观斑块功能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西溪湿地公园景观斑块功能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生态保护斑块,一种是旅游休闲斑块,这也表明西溪湿地公园是以生态保护为主,兼顾合理利用的基本功能特征3.1.1生态保护斑块在生态保护斑块中,西溪湿地公园总体表现为生态斑块面积大,密度高,形状比较复杂多样,但多样性较低,连通性不高的特征,这表明公园重视生态保护工作,但是较低的多样性和连通性影响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3.1.2旅游休闲斑块旅游休闲斑块中,西溪湿地公园具有面积小、斑块密度低、形状规则、连接度较高和多样性高的功能特征,尤其具有利用展示湿地类型多样性功能特征。旅游休闲斑块沿公园周边分布,且基本呈大斑块片状分布,小斑块零星分布,大斑块主要集中在天目山路附近和紫金港路附近,小斑块主要集中分布在公园的西部;生态保护斑块呈大面积集中分布,自然湿地斑块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公园内部。3.2西溪湿地景观廊道功能特征西溪湿地公园廊道功能主要表现为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两种功能,生态保护廊道所占面积是旅游休闲廊道的一半左右,但是其网络结构较旅游休闲廊道复杂,说明生态功能廊道在公园中能够较好的发挥其作用。其中生态保护廊道主要包括自然河流廊道和自然基梗廊道两种类型;旅游休闲廊道主要表现为观光河溪廊道和观光基埂廊道两种类型。不同的功能廊道具体的特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3.2.1生态保护廊道生态保护廊道主要包括自然河流廊道和自然基梗廊道两种类型。其中自然河溪廊道是指未受到人类干扰的河溪景观,表现为廊道密度低、节点密度小、网络环度较低、复杂度较低、连通度不高等特点;自然基梗廊道主要由乔灌木构成,人类活动未能触及到的区域,基梗生态保护功能在公园中占有重要地位。3.2.2旅游休闲廊道生态保护廊道主要集中在公园的北部和东部,而旅游休闲廊道主要分布在公园的南部和中心地带,两种功能类型之间基本呈片状分布,相互交织的情况较少,这有利于湿地保护。其中自然河溪贯穿于自然基埂之中,观光河溪贯穿于观光基埂之中,构成较为复杂的网络体系。4结语西溪湿地公园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原生态环境的改造和破坏,同时又能满足游客的游览心理和需要,做到生态保护和旅游休闲的双赢的局面。在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的分析下,我们了解到在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过程中,景观的结构和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提高景观结构紧凑性和功能强大化,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区域生态景观系统,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生态景观系统,突出景观生态特征,把生态景观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当作最重要的任务。在西溪湿地公园建设开发中,完全按照景观生态学,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使整个景观结构布局处于自然状态。参考文献:[1]李春晖,郑小康,牛少凤,蔡宴朋,沈楠,庞爱萍.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09,28(2):271-279.[2]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26-187.[4]陈利顶,刘洋,吕一河,冯晓明,傅伯杰.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分析:现状、困境与未来.生态学报,2008,28(11):5521-5531.[5]陈久和.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科技通报,20
本文标题: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湿地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4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