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新授课
浅谈如何上好数学新授课鹿泉市李村镇西小壁小学:高长福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课堂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索,能动地发展,逐步掌握和提高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去分析、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以上目标呢?根据自己历年的教学体会,我认为数学新授课应重点做好过渡层、尝试层、深化层三个层次的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例,谈一谈数学新授课的三个层次。一、过渡层。其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教师巧选的习题练习,获得足够的沿着旧知识轨道奔跑的惯性,使新授的知识让学生利用沿着旧知识轨道奔跑的惯性而顺利通过。具体操作是:教师巧选与新知识点有密切关联的旧知识复习题,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练习,拿到走进新知识房屋的金钥匙或不知不觉地已步入新知识的房屋。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则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一特点,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巧选习题,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并且学生没有因为新知识的出现而感到突然。如: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找最小公倍数》一节,在过渡层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方面的练习:(练习前不给学生提示本节课要讲的新内容,不板书课题)1、写出20以内2的倍数和3的倍数,并指出2和3共同的倍数,其中最小的共同的倍数是多少?2、写出30以内12的倍数和3的倍数,并指出12和3共同的倍数,其中最小的共同的倍数是多少?3、写出40以内6的倍数和9的倍数,并指出6和9共同的倍数,其中最小的共同的倍数是多少?4、指出下面各组数哪组属于互质关系(即:均互为质数)?哪组属于倍数关系(即:其中一个数是其它各数的倍数)?哪组属于既不是互质关系又不是倍数关系?(1)2和3;(2)3和12;(3)6和9;(4)4和6(5)2,3和6;(6)3,4和5(7)4,6和9(8)2,4,7和9做以上复习题的目的:通过练习1—3题,学生掌握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通过练习4,为学生掌握找最小公倍数的简便方法打下了基础。学生把练习题做完并更正后,教师讲解:我们在1—3题中找出的共同倍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共同倍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比如:2和3的最小公倍数就是6;3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2;6和9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8,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板书课题:找最小公倍数)。同学们真棒!老师还没有讲,同学们都已经会做了。好!现在每位同学都认真总结一下你是如何找最小公倍数的,不要说给别的同学听,然后根据自己的方法去做课本第51页试一试第1、2题。在过渡层,通过学生对旧知识的练习,在没有教师讲解新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列举法),并初步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尝试层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奠定了知识基础。二、尝试层。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在过渡层中所做习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去尝试新内容,解决新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全展开新知识面,在更高一个层次面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方法和规律。具体操作是:教师针对已做复习题的特点和学生初步的感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尝试,教师要随时观察随时指导,确保一半同学能完成,绝大多数同学能体验到成就感。初步尝试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知识面,学生自己总结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过渡层是尝试层的基础,尝试层是过渡层的延伸。过渡层中的习题都是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每个习题就是新知识的一个基本点,将各个习题综合起来就构成了新授的知识面,这样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了新授内容的难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着将每个基本点综合起来去分析、探讨解决新问题就顺理成章了。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的能力。如《找最小公倍数》一节,让学生利用过渡层中的1--3去试做课本51页试一试第1、2题,因为学生通过做过渡层中的1—3题,已经知道利用列举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所以尝试课本第51页中的1、2题是不成问题的;然后再利用过渡层中的第4题进行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尝试完成并更正后,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已掌握了用列举法找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但步骤比较繁琐,因为以后实际应用时需要马上知道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同学们想不想掌握简便方法呢?(同学们一定说想)好!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提问一块去认真思考总结吧。教师接着讲:同学们,通过复习题已经知道,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哪最小公倍数6与2和3有怎样的数值关系呢?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2×3=6),统一更正后,教师再问,哪2和3属于何种关系呢?(互质关系)好!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出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求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自己总结出的规律)。在尝试层,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尝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个情绪高涨,每位同学都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和规律,都跃跃欲试,等待教师的验证和肯定。在尝试层,新授知识面已充分展开,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新授知识,并为新授知识的深化奠定了基础。三、深化层。其主要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方法和规律,去巩固深化新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做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升级练习,并为下一节新授课的过渡打好基础。深化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出的规律去巩固新内容,并使学生总结的规律得到验证和肯定。如让学生做与例题同难度的习题;二是让学生利用得到验证和肯定的规律去做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升级练习。如《找最小公倍数》一节,让学生做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4题;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与本节内容或前边内容相关的下一节内容的升级练习,为下一节内容的顺利过渡打下基础。如《找最小公倍数》一节,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总结出的规律去试做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3题中属于互质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题目,验证自己总结的规律是否正确。然后师生共同总结:一组互为质数关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一组倍数关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最大的数。既不属于互质关系又不属于倍数关系的可以用短除法的方法(教师讲解)。学生自己总结的规律得到了肯定和验证。接下来让学生利用自己总结的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找最小公倍数》一节我安排了以下问题:1、课本第52页练一练第4题。2、一位小同学在回家路上的拐弯处,不小心与手提一篮鸡蛋的老奶奶发生碰撞,一篮鸡蛋摔在地上全部摔坏,这位小同学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老奶奶!您这篮鸡蛋我全部赔,您说个数吧。老奶奶慢慢地说:我不识数,但我拿鸡蛋时两个两个的拿最后剩一个,三个三个的拿最后也剩一个,五个五个的拿最后还是剩一个。请同学们替老奶奶算一算这篮鸡蛋至少有多少个?学生利用得到验证和肯定的规律完成了实际生活问题的升级练习。解决完实际生活问题后,再进行有关下节内容(分数的大小)的升级练习。我安排了以下练习: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一谈如何比较和的大小。(我们已学过:(1)﹥;﹤;(2)==;(3)==)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知道,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首先要使分母相同,利用分子、分母同时扩大值不变的原则以及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可以变成同分母的分数,为下一节《分数的大小》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深化层,学生自己总结的规律已得到肯定和验证,学生利用此规律完成了实际生活问题的升级练习,巩固和深化了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本节和前边已学过的知识,对下一节内容进行了初步的过渡尝试,从而架起了向下一节内容过渡的桥梁。以上三层次的教学中,每个层次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研究、动手、动口、动脑,并且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极浓的学习兴趣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逐步掌握和提高了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去分析、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并从根本上解决了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问题。总之,要上好一堂数学新授课,教师的“导”是关键,而“导”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用已学过的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有人曾说过,你就是拿上特级教师的教案,给特级教师的学生去上课,也达不到特级教师的教学效果,那关键是教师的“导”不到位。如:《找最小公倍数》一节,各种习题都照样做,如果不采取“层层剥皮,步步指导”的方法,也不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如果本节采取先有教师给学生总结规律,再让学生根据规律做题的方法,学生掌握知识很快,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法,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如果做题方法和规律由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那效果将大不一样。
本文标题:浅谈如何上好数学新授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4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