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宜昌“智慧城建”建设与运行一、智慧城建简介宜昌自2013年被选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项目发展如火如荼,智慧城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迅速发展。智慧城建主要以宜昌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为依托,打造“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信息化”四位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对全行业的高效监管。智慧城建包含施工图纸审查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许可证管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商品砼质量管理、建筑市场管理、建筑节能管理、档案管理、竣工验收、行业基础数据库与诚信管理等13个子系统,全面应用于建设行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了一个工程项目从图纸设计到建成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二、智慧城建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等行业管理,是各地建设行业管理部门追求的目标,但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和主体的多元化,监管难度大幅上升,各类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监管模式下的各种弊端也逐步显现,集中体现在:一是工程量成倍翻番增长,质量、安全及市场监管力量却无法同步加强,表现出人少事多、超负荷运转的特点;二是虽然不断加大建筑市场及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力度,但由于社会诚信和行业诚信度普遍不高,导致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监管工作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应对的局面;三是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和现场监督,但由于手段落后、机制乏力,以致文明执法和廉政建设的空间仍然较大;四是行业监管需要的大数据共享与分析,与现实条块分割、信息严重不对称存在较大差距。智慧城建旨在化解传统监管模式所致的四大矛盾,按照“方便群众、约束自己、规范监管”的原则,智慧城建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集成原来各自独立的子系统,解决了现场巡查与后台处理高效联动、行政监管与执法监督同步一体、诚信评价与奖励惩戒细化量化、工程建设管理廉洁自律与法律相结合等方面的问题,并最终实现四大变化:即监管结构扁平化、行政执法透明化、市场监管规范化、项目信息公开化。三、智慧城建的做法与措施现阶段的智慧城建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部分企业资质管理业务线:机构、人员、工程项目企业资质管理业务线通过年度备案、单项备案、投标备案等业务,为区域内的工程参建各方建立行业基础信息库;通过包括二代身份证、指纹、人像自动比对、RFID芯片等各种技术手段保证基础数据库的准确;通过审图、招投标、施工许可证等环节的管理,建立单项工程、标段工程、施工许可工程等工程项目名称的树形结构,明确管理对象的唯一性,为整个行业管理及管理信息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业务线:工民建工程、市政工程建筑工程从一张图纸变成实体建筑,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过程中,要经历至少13个环节。智慧城建以这13个环节为管理对象,以项目实体建设为主线,打破监管过程中的条块分割,实现信息共享、统一管理的目标。第三部分建设行业行政许可与审批在规范管理、优化流程的基础上,通过流程引擎、规则引擎,对建设行业管理中涉及的行政许可进行精确管理,实现规范执行各项行政审批的目标。第四部分诚信管理系统智慧城建建立了包括不良行为管理、行政处罚管理、信用评分与信用体系建设在内的信用管理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确保记分标准化、扣分无情化和评分公开化的执行。第五部分基于GIS的一张图查询与监管建立基于GIS系统的信息查询、发布与管理系统,并创建数字化城建档案,为数字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智慧城建的应用成效智慧城建自立项到应用实施,通过近四年的运行,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管理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信息共享,打破部门壁垒,实现各部门间的联动监管。智慧城建建立了包括“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工程项目、诚信”四方面内容的基础数据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都基于此基础信息开展,从根本上保证信息共享,使各项数据挖掘与分析成为可能。以技术手段保证“记分标准化、扣分无情化、评分公开化”的诚信管理系统,是智慧城建的管理龙头。从各个业务部门产生的任何不良行为都将在诚信管理系统中留有记录,这一记录直接影响工程参建方在建设工程各个环节的各种市场行为。针对不同的诚信分,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差别化管理,诚信分数越高,管理将简化;诚信分数越低,将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当诚信等级为C级时,相关的参建方将没有资格参与宜昌的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有了透明化的诚信管理,“求情”成本显著增加,“宁可罚钱,不要扣分”,已成为宜昌建设行业的共识。智慧城建的诚信管理还有一大特点,系统给予一线执法人员直接扣10分以下诚信分的权力,从而基本杜绝了“整而不改”的管理难题,在增加一线执法威信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涉及安全、质量等重大隐患的执法时效性。未来,诚信系统横向将与市级诚信平台,纵向与部、省行业主管部门的诚信联网,最终形成“失信惩戒、守信激励”的良好机制。第二:业务+监管的系统设计,将业务与管理有机结合,使通过软件规范每一个工作岗位责任、落实管理责任的新型行业监管模式成为可能。。智慧城建中的“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不是一个单纯的管理系统,它把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具体业务部门都纳入了统一管理,业务系统与监管系统一体化,使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监管成为可能。各地建设局主动优化管理流程,通过业务数据电子化、信息实时传递、共享资料,将业务办理的每一个环节在软件系统中固化下来,最终实现压缩管理层级,减少办事环节,提高行政效率的管理目标。以施工许可证办理为例:建设单位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通过网络进行施工许可申报,查询办理状态,避免了多头报送资料、多次跑路,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在宜昌,以前办理施工许可证至少15个工作日,实行并联审批后,建委已要求3天必须办完。通过网络,领导可随时跟进办理进度。第三:规范日常工作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打破层层汇报的多级管理,实现监管层与一线管理者直接信息沟通的扁平化监管。规范监管,督促各方履责,确保质量安全底线。一是突出“认证”和“留痕”,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工程管理人员是否到岗履职是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督促提高项目经理、监理等重要人员在一线的出勤率,所有施工现场都可实施指纹签到等方式予以认证。一线管理者通过手持式数据终端,将信息实时上传到中心服务器,形成工程管理一线到监管者的信息快速通道。二是优化管理模式和机制,加强重要环节管理。工程建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智慧城建针对事关工程质量、安全等重点环节设置了一批特殊功能,及时提醒有关人员履责。如对图纸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反“技术强条”内容,系统将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自动提示,大大提高了质量巡查的针对性。再如配套费收取管理,系统通过与规划、施工、竣工等各个环节挂钩和自动对比,使收费的折扣率、政策性减免等一目了然。系统还能够对企业一个时期的中标情况进行梳理,为纪检及相关部门提供工作线索。三是强化公开、公平、公正,加强现场执法监督。通过技术性、程序性手段,进一步加强对工程建设监督人员的监督,明确执法责任,规范执法行为,有效管理自由裁量权,真正做到公正执法,彻底消除因监管不力而产生的管理真空。在系统中,所有的重要节点都设置了办理、审核、批准等环节,从制度上保证了相互监督、相互印证,形成了多维的动态透明监督机制。在大集中模式下,相关数据集中于中心服务器,且数据具有不可逆性,有效避免了人情执法、事后作假等现象。实行监督事项明细和清单制,克服了漏项、漏检行为的发生,避免“选择性”执法。第四: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让管理量化,监管难度大大降低。智慧城建采用“五合一”手持式信息终端(GPS定位、3G通讯、视频、RFID、指纹)进行施工现场基础数据采集,并实时上传;使用CA认证,实施电子签名;通过指纹认证强化相关人员责任;利用GIS,对工程项目和重要人员进行综合管理;通过现场视频监控,远程监管施工现场;运用二维条形码,保证监管部门的各种文书、报告、执法通知的真实性、准确性;通过各种传感器,保证质量检测、商品砼生产过程中各种数据的实现采集与分析。同时本项目于市公务员管理、行政监察等电子系统链接,积极拓展第三方监管。第五:服务参建各方,提高工作效率。智慧城建把工程参建各方均纳入管理,参建各方通过系统登录权限与行业主管部门联系、办理业务,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主管部门在行业内的口碑。这一变化是实实在在,也是各地运用系统后让客户感觉最大的变化。第六:本项目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数据集中后,使基于海量数据的事后稽核与监管成为可能:截止去年底,宜昌建委中心数据库的数据超过了2T(不包括视频数据)。这其中有来自工程建设一线的传感器原始数据、业务操作的各种原始记录、业务办理记录、参建各方的档案记录、各个监管环节的管理记录,如此海量数据,直接为优化管理、创新管理与业务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当前的数据处理主要完成以下功能:1、将本项目及众多采集端的数据集中导入到分布式存储集群,在导入基础上做清洗和预处理、验证工作,为后期的分析、稽核做准备。在近年的行业管理中,多次以技术手段从本项目的海量数据分析中,找到违法证据,对整个行业形成了极大震动,让参建方在做一些手脚时,变得相当谨慎并大大增加造假成本和曝光机率。2、利用分布式计算集群,对存储于其内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汇总。如,系统利用混凝土检测数据,按规定的统计分析模式,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综合评定(一般采集的数据样本在10万组以上)。图一:混凝土质量综合评定分析界面五、智慧城建的建设经验智慧城建自立项到运行,其建设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建设方、研发方、使用方共同遵守执行的研发大纲,是本项目成功的第一关键因素。调研各地先进经验,细化、优化管理流程与内容,形成可执行的研发大纲,一共用时13个月。正是充分的调研以及与甲方的沟通,才使后期的研发几乎没走弯路,数据结构设计一次完成。2、甲方一把手领导担任项目组长,勇于打破部门壁垒,使系统建设始终处于研发大纲规划的设计原则内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3、研发项目组集中了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建设行业管理的工程师。作为本项目计算机技术研发单位的湖北升思科技股份公司研发队伍中,取得建设部颁发的国家二级建造师资格的软件程序员有11人,这是本项目成功因素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点。4、全力以赴做好培训工作,深入一线贴身售后服务是本项目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本项目涉及的使用单位与机构超过5000个,人员13万,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保证系统上线后的稳定运行,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2011年3月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研发项目组分3期对市建委等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及下辖区县的参建各方代表进行集中培训,经过集中培训后,再派驻专业人员到办事窗口、各个科室及下属二级站办现场办公,一对一指导,随时解答、修正系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可以快速在主管部门中使用起来,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并且了解新的客户需求。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会同主管方订立规章制度,使用项目运行规范化、制度化。
本文标题:智慧城建083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4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