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Subject:TheThirdPartyLogisticsdevelopment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China姓名:张敬兰学号:190111502623所在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年级专业: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时间年月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张敬兰自考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准考证号:190111502623)摘要: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形成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我国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制定统一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现状;问题分析;对策建议张敬兰Abstract:Thethirdpartylogisticsdevelopmentinourcountrytherearelatestart,experienceless,formationstructureimperfect.Ourcountryshouldchangethetraditionalidea,setupthelogisticsidea;Reformofenterprisesandrealizingthesysteminnovation;Formulateunifiednationallogisticsindustrydevelopmentplanning,Basedontheinformationtechnologyapplicationasthecore,tospeedupthelogisticspersonneltraining,implementingtalentstrategy.Keywords:Thethirdpartylogistics;Logisticsthepresentsituation;Problemsanalysis;countermeasures一、中国物流业发展的背景(一)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历史物流一词源于国外,最早出现于1915年的美国。但直到1979年中国派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后才被引入我国。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才开始传到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在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初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45%的企业将在未来几年内选择新的物流供应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以便获得服务成本低而且全面的物流服务。另据美国美世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联合调查,2003年,我国真正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0亿元人民币。2004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可能接近800亿元人民币。(二)、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地位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增强,外购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大。特别是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视其为“第三利润源泉”,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和《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编辑部进行的第四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大约有55%的生产企业和59%的商业企业有选择新的物流服务代理商的意向。与第三次调查结果相比,生产企业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的比例有较大的上升。目前,企业物流执行主体的现状如表一:2001年、2003年个物流市场的物流执行主体所占比例具体物流市场物流执行主体2001年2003年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第三方21%22%供货方71%53%本公司8%25%合计100%100%生产企业成品物流全部第三方21%17%部分第三方36%44%本公司43%39%合计100%100%商业企业物流有第三方参与13%47%供货方74%34%本公司13%19%合计100%100%资料来源:中国仓储协会,《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年第四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中国仓储协会中国物流市场2001年第三次调查报告(三)、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关于第三方物流,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定义。广义的第三方物流定义为:提供部分或全部企业物流功能服务的一系列的物流活动。这一广义的定义是为了把提供运输、仓储、销售物流、财务等服务范围包括在内。目前,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数量大增,并有增加的趋势;而从狭义上,第三方物流被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即指对物品的流向进行操作,集物品的仓储、流通加工、库存管理、改善服务、降低成本、运输等流程为一体,包含把物品从生产地送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而在2001年4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T18354-2001物流术语》对第三方物流给出了如下的定义: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指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向供需企业提供所需要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货物的实际供给链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参与者,而是代表发货人或收货人,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给链。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不拥有货物,而是为其外部客户的物流作业提供治理、控制和专业化服务的企业。二、第三方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关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我将以PEST分析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环境(Social)以及技术(Technological)四个方面分析。(一)政治环境1、运行体制不畅,政企职责不分,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从国外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历程来看,政府在促进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中主要起推动作用,政府部门的规划与指导工作是带动第三方物流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部门管理中存在着政企不分、条块分割以及融资、产权、人才使用、市场准入或退出等制度束缚;空运、铁路、公路等专业化物流系统分割运营、各自为政;造成我国物流业发展迟缓、物流组织化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肢解了物流资源社会化配置的综合效益。2、物流规划和布局不合理。出现地区性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在本地建设物流中心,都想把本地建成国内一流的物流基地。从而出现了“物流热”的问题。也因此导致了部门分割的问题,使物流的管理效率地下,物流系统运转不畅通等问题。这样不仅不能物流行业得到更快的发展,反而有可能延误物流发展的进程,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产生负面的影响。(二)经济环境1、国内物流企业总体竞争力弱。尽管有少数几家大型物流企业,但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规范的运作、明晰的战略、合理的人力资源组合、必要的学习能力。在企业竞争战略方面更多采用低价竞争,而缺乏着眼于客户需求的提供量身定做的增值服务能力。没有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和在物流管理上的标准制度。2、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3、市场需求基础限制。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传统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在企业优化内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企业内部物流活动逐步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化物流的潜在需求。但由于市场发育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企业无法将其内部低效率的物流设施和组织实施有效的剥离。这就使得企业不得不继续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4、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物流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另外,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三)社会环境1、国内在物流方面的教育更不上发展的速度。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部门分割的学科体系仍然在国内物流教育领域发挥着主导地位,大部分高校还沿袭传统学科教育,很少尝试新的学科体系,再加上国内的物流人才较少,这使得学生不能学到系统的物流知识,无法领会到“物流”思想的真谛和“第三利润源”的魅力。2、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先进国家物流发展的经验看,第三方物流服务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现代物流知识和现代物流管理水平与实践经验。但我们发现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极少数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服务企业以外,多数这类企业的职工和管理人员在素质与水平都很难满足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和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3、物流服务管理人才缺乏。我国现代物流社会化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服务营销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我们现在十分最缺乏这方面的人才,这是制约我国现代物流社会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技术环境1、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2、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标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3、物流企业技术开发能力相对薄弱。物流服务企业所开发和使用的物流服务软件的比例和应用水平上还不到生产制造企业的一半,明显可以看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甚至还不如自己的顾客企业。这是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在物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展不快,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第三方物流服务业所存在的作业速度慢、物流信息不及时和准确率低的重要原因。三、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一)、需要加强各种层面的物流规划。国家应该对物流行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在次行业的投资建设。国家层面的物流规划对于整个国家的物流发展、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系统效率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加快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要按照市场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培育一批有良好
本文标题: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56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