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谈离异家庭儿童问题及教育对策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四川职业技术学院Sichuan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毕业论文鉴定表题目浅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所属系部管理系所属专业初等教育所属班级2012级一班学号12166021301106学生姓名雷清菊指导教师易彬起讫日期2014年9月—11月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2页共9页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题目浅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所属系部管理系所属专业初等教育所属班级初教一班指导教师易彬学生姓名雷清菊学号12166021301106一、毕业论文内容与要求内容:一、离异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二、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三、离异家庭儿童教育对策要求:1.独立完成2.字数不少于4000字3.论点鲜明,论据充分4.条件清晰,结构合理5.严格按要求的格式书写二、原始依据1.学过《儿童发展心理学》《实用学校心理学》《行为矫正》《实用学校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为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2.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3.寒暑假作了大量实际采访、调查;4.老师的悉心指导。三、主要参考文献[1]陈会昌.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4).[2]李学容.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3).[3]文英.婚姻与家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65.系部审核意见签名:年月日注:任务书必须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互相交流后,由指导老师下达并交所属系部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审核后发给学生,最后同学生毕业论文等其它材料一起存档。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3页共9页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情况记载表题目所属系部管理系所属专业初等教育专业所属班级12级一班指导教师易彬学生姓名雷清菊学号12166021301106答辩小组成员姓名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所属单位或部门本人签字廖策权副教授教务处易彬副教授管理系王丽讲师管理系邱小芳讲师管理系答辩时间记录人答辩小组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答辩小组组长签名:(至少三个问题)年月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4页共9页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综合评定表题目浅谈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所属班级12级初教一班指导教师姓名易彬学生姓名雷清菊职称副教授学号12166021301106部门管理系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年月日答辩小组评语总评成绩:答辩小组负责人:年月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5页共9页浅谈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雷清菊摘要: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以及新婚姻法对离婚限制的放宽等因素,离婚率急剧上升。离婚家庭的子女就越来越多。离婚的同时,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而这个群体往往不容易被引起关注。本文就分析离异家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教育对策进行浅谈,希望离异家庭儿童能够得到更多关心,用正确的教育的亲切的关怀弥补儿童的心灵。关键词: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教育对策一、离异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一)儿童情绪情感发展出现障碍1.产生强烈的怨恨感、恐惧感、逆反心理等消极情绪离异家庭的儿童由于父母的离异,总是感觉自己的家庭是不完整的,是一种耻辱,所以不愿提及这类问题,更害怕同伴知道后看不起自己,所以对这一问题产生恐惧感。由于这种恐惧感就会怨恨父母为什么要离异,造成自己现在害怕这类问题,于是开始对父母产生强烈的不满,不想再听父母的话,觉得这一切都是父母造成的,所以产生了很多消极心理。2.产生孤独心理在父母没有离异后,由于父母离异后家庭的负担变重,原来两个人一起支撑的家需要一个人支撑等很多因素,父母陪儿童的时间相对离异前儿童有父母及家人的关爱要少得多。这个时候儿童就会觉得没人关心自己,相对于离婚前心理落差很大,就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不管做什么都是自己一个人。由于害怕同伴知道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尽管心中有无数的话要说也找不到倾诉的人。儿童认为不管发生什么都要自己承担。这种孤独心理就伴随离异家庭儿童的成长。3.情绪不稳定出现渺茫心理由于儿童对父母离婚不理解的长期性,心中的怨恨越来越深。随时会因为生活中的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就会“一触即发”,渐渐养成了暴躁的脾气,经常摔东西,也不愿意和别人交往,亲子冲突加剧。另一方面,儿童有较强的依赖性。常常不能自主地安排学习和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同时,父母离异的纠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6页共9页葛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烙印,世间万物在儿童心灵中都是没有色彩的。儿童一想到原有的美好家庭已不复存在,父母再也不会一起陪在自己身边,常常不知所措,让儿童原有的理想也烟消云散了。(二)出现严重的性格缺陷1.儿童会产生自卑感儿童因为父母的离异,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儿童常常想的是“我不能、我不行、我做不到”,而不是想的怎么去解决问题,怎么去改变现状,一直放弃解决问题的机会,不能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困难。一次次的在困难面前低头,渐渐的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更让儿童没有信心和勇气,更觉得自己处处和别人不一样,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事事不如人,更不用尝试去做,因为做了也是失败。于是便一蹶不振。2.社交障碍,嫉妒心强儿童由于家庭不再完整,看到同伴得到父母的关爱,父母对同伴行为的赞赏,再想到自己再没有,就产生丽嫉妒心理。儿童的心里多数是自私的,由于嫉妒同伴,想要消除自己与同伴之间的差距,便采取一些不友好的方式对待同伴。因为这种不友好的方式,同伴自然不愿意与之交往。长期下去,离异家庭的儿童就易被孤立,与同伴关系不好,他们会觉得世人都是冷漠的,更不愿与别人交往,出现社交障碍。(三)出现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儿童受父母离异的影响,离异后家庭环境和父母心境的变化,情绪低落,无心学习。同时,父母离异,父母的心情也不好,无心管教孩子,儿童缺乏家庭。另一方面,儿童的学习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此时,无人管教的儿童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或者胡乱完成,甚至逃课。因此离异家庭儿童的成绩大多数比完整家庭儿童差,离异家庭儿童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困难。二、离异家庭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家庭环境的影响1.离异父母教育方式的极端化父母离异后,觉得很对不起孩子,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过度的溺爱和迁就孩子,进一步促进了儿童不良发展。孩子在经历父母离异的打击后需要安慰,但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同时,家庭离异后家庭负担加重。父母为了赚更多的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7页共9页钱,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或者只是给孩子很多钱而不是精神安慰。还有的父母,看到儿童长得像哪一方,有时候看到孩子就来气。因此,对孩子更是不闻不问。2.离异父母后的不正确的教育心理及父母之间的冲突很多父母由于离婚后没有依赖的人,加上离婚时争吵等个人因素的影响,把儿童看作他唯一生活和奋斗的目标。然而,这种目标对儿童来说,无非是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是儿童年龄的孩子不易承担的。所以,离异家庭的子女往往会逆反,亲子关系也不和谐。离异父母双方,大多数都是一方伤害了另一方而离婚。父母为了能够得到孩子的谅解,在孩子面前美化自己,诋毁对方,有时候甚至在孩子面前争吵。这样,儿童就会在一种怨恨的环境。这时的儿童受环境影响有较大,极易形成怨恨、厌恶世界的生活态度。(二)学校教育的影响由于离异家庭子女的自卑和逆反心理非常难融入班级体中,常常被孤立。再加上大多数的离异家庭儿童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活动中也没有突出的表现,在老师和同学眼里都是差生。由于学校一味的追求升学率,而不是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离异家庭儿童做错事的时候,不是正面教育而是挖苦这个群体。教师的传统和简单的教育方法,虽然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都是更多的是加深了儿童的自卑心理。对儿童的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三)社会因素影响现在离婚很多人在道德和责任方面都是反对的、不可理解的,离异家庭一出现就注定是一个弱势群体。对离异家庭的儿童也会经常讨论他们父母的问题。例如,会经常问儿童觉得莫名其妙的问题“你爸爸给你找新妈妈了吗”等等这类问题。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认为离异家庭父母都健在,不需要太多的关心。然而离异家庭的生活负担却是很大的,政府和一些慈善机构往往忽略了这类群体。所以,得不到关注的离异家庭的儿童的物质和生活上都难以满足。(四)个人因素离异家庭的儿童,由于年龄较小,会无法承受父母离异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再加上父母离异后自己在家中、在学校的变化。父母对自己的期望,给自己的压力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再加上父母离异后,家庭人员对自己的关爱程度,以前都是两方的家人同时关心,父母离异后,大多数可能都只有一方的关爱。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很弱,整天心情沉闷,想自己为什么与别人不同,为什么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8页共9页人就有健全的家庭,从而非常自负,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平复。渐渐的沉闷心情便终身伴随儿童的成长。三、离异家庭儿童的教育对策(一)注重学校教育1.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离异家庭的儿童在教育上的确让教师头疼。但是,作为教育者应该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一方面,既要帮儿童做好保密工作,因为这是个人隐私。另一方面,又要多鼓励儿童,让他树立自信心,并且鼓励同伴与他交往,而不是挖苦学生。多与这些儿童交流,和他们做朋友,在精神上鼓励他们,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痛苦。2.特别关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儿童在父母离异时,肯定会有特别多的委屈和疑问。教师要趁这个机会,倾听儿童的委屈,并且适时进行疏导,帮儿童打开心结,做儿童的好朋友。同时,在有必要的时候进行家访,更好的了解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在座位安排时精心策划,让他们和性格活泼开朗的同学坐;在活动安排上精心策划,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鼓励他参与。并且抓住机会进行表扬,使其树立自信心。学校不应该以应试教育为核心,还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和相处,和每一个同学都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品质。为离异家庭的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二)沟通家长,配合家庭教育1.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对儿童有深远的影响。尽量避免在儿童面前争吵,造成儿童扭曲爱情观。家长要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用正常的心理教育孩子,不溺爱、不一味的迁就儿童。同时,又要注意儿童教育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及时了解孩子对父母离异的看法,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和儿童做知心朋友。父母应该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让儿童知道父母虽然离异了都是还是爱自己的。自己言传身教,尽量让儿童以正常的心理成长。2.注重情感交流,为子女教育共尽职责父母的离异必然会导致儿童与一方父母不能生活在一起,儿童不能得到完整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第9页共9页的父母之爱。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就提出:人的需要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只有当低级需要满足之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所以,尽管父母离异了,但是还是应该尽可能多的陪孩子,不能因为追求自己的幸福,很少陪儿童,尽量给儿童完整的父母之爱。同时,儿童由于父母离异等多方面对儿童造成影响,儿童往往成绩会下降。这时父母应该鼓励儿童,看到他们细微的进步,对他们进行表扬,以激励为主。家长应鼓励儿童多与亲戚交流,多参加活动,同时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让儿童转移注意力,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双方共同教育。3.多与学校联系,了解儿童的成长情况学校是儿童生活的第二大场所。学校相对家里稍微复杂些,儿童接触的人和物都要多些,更能看出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不仅是学习问题还有社交能力问题。家长应经常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及时了解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看儿童与他人相处能力,以及在同伴心中的印象,看儿童有没有自负心理以及同伴有没有对儿童有异样的眼光,同时交流家中大情况以及儿童在家的表现,共同探讨儿童的教育方法,并及时和孩子交流。(三)增强社会关注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正确认识离异,同时告诉儿童父母虽然离异了,但是还是爱他们的,降低儿童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要加强良好的社区服务。定时定期的对离异
本文标题:浅谈离异家庭儿童问题及教育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7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