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浅谈药价虚高的原因(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工业工程1101班胡灿)【摘要】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害怕生病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一大“怕”。虽然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对部分药品实行最高限价,集中招标采购等,但药价依然居高不下。医疗药品市场特殊、制药公司的暗箱操作、管理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等,都是导致药价上涨的原因。相关部门应从源头着手,查处投机倒把的违规制药公司,国家也因对各级医疗单位进行补贴。【关键词】药价高暗箱操作管理力度药品费用上涨过快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药品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医院、医药公司、药厂以及物价管理部门在药品价格形成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现有药品利润分配的格局如何?如何控制药价?这些问题紧密联系老百姓的生活,但很多人对这些看似很高深的问题一知半解。笔者借暑期社会实践契机,在医院采访多名医生,探寻药价高的真正原因,让更多人了解药价背后的真相。一.“药价贵”已不容小觑当下,老百姓看病贵,用不起药,成了社会一大顽疾。发改委屡次降低药品出厂价格、去年又开始了医疗改革,可老百姓看病贵、药价高的问题解决了吗?答案是没有,丝毫没有解决任何问题。药价偏高已成为了影响民生的一大难题。1990年至1997年,我国人均医疗药品消费额由不足40元上升为130多元,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20%。虽然从绝对数上看,我们的消费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160美元至400多美元的水平,但是其增长速度和人均医疗药品消费额占人均卫生总费用比例却居高不下,占到50%还多。老百姓普遍感到药价高,看病贵。药价偏高不仅会打消民众的看病积极性,还会对用药安全造成负面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导致民众的信任危机。如今,一提到医院,人们就对高昂的药价望而生畏。在这个物价飞涨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负担日益严重,这时候,关系他们健康的药品都涨价了,他们的对医疗单位的误解就会更深。这也是目前医患纠纷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的原因之一。药价高这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差价谋取暴利,让药品以高昂的价格流入市场。一家药厂推销由一种中草药提炼而成的治疗感染的注射液,药厂人员与医药公司敲定的供货价格是每盒(5支装)6.5元。而药厂提供的盖有物价部门印章的药品价格登记卡上这种药的价格构成情况却是:制造成本13.46元、销售费用3.51元、财务费用1.90元、管理费用1.77元、利润1.03元、销售利润率5%,最后物价部门审定这种药品的含税出厂价格为24.58元,含税批发价格为29.99元。如果再加上15%的批零差率,零售价高达34元左右。由此看来,药品市场存在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那势必会导致使整个医药市场质量水平下降,扰乱正规药品流通秩序。二.药品价格为何居高不下(一)企业和医院的暗箱操作从药品的流通来看,国营药品批发主渠道功能萎缩,医药流通企业环节过多,导致管理费用上升,层层加价。允许企业直接向医院供药的政策以及合资药厂带头引进的以医院、医生为主要对象的“营销策略”,滋长了药厂给医院折扣和贿赂医生的“回扣风”,加剧了药厂间的恶性竞争和药品流通的混乱。据调查,合资企业的推销人员占人员总数的30%~50%,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在27.5%~40.2%。进口药、合资药和新药大都直销医院,有些占总销售额的70%~80%。从药品的消费看,医院确实存在着不严格遵守医疗诊疗规范,以“多用药、用贵药”手段追求药品加成收入等问题。有的医院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医药工业企业与经营企业之间分割的高额利润,是通过医疗服务得以最终实现的,因此医院有理由分享一部分利益,以补偿政府政策性投入的不足。现在的药品定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家定价一种是企业定价,企业自行定价自不必说,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定价的,企业也会想办法,让零售限定价更高一些。一盒出厂价一两块的药,零售价定到十几二十元甚至更高,对药品企业来说是很平常的事。出厂成本如此之低,为什么企业又要把药价定这么高呢?这就在于现在药厂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全国现在通过GM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有近5000家,同一种药品有很多生产厂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药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给各个环节上有更多的利润可赚。这种竞争手段使用的结果,就是各药品生产厂家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药品零售定价,扩大利润空间,让后面的环节有更多的利润可图。厂家虽然在高定价上讨不到什么便宜,但药品的竞争力强了,销售好了,总体上还是有好处的。因此各药厂基本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药品能定个好价。(二)管理的不合理新时期,各行各业贯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针,市场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医药市场上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原有在整顿时即应撤并的非法经营药品批发单位仍未撤并,继续搞药品批发。二是有些已经撤井的非法绘甘约而毕仅久里初侗起药品经营活动。三是有的单位不具备法律规定经营药品的条件并未经规定部门审查批准即新开办药品经营企业,无证或证照不全即经营药品。四是少数不法分子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另一方面,措施不配套,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对医药商品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才使得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各行各业多方插手药品批发业务的混乱情况。一些单位和个人违法经营,偷税漏税,倒卖紧缺品种,兜销假劣药品,牟取暴利。管理的不合理,最终导致市场混乱,流通失控,国营医药商业主渠道受到严重冲击,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人民用药安全没有保障。三.药品价格虚高的治理路线药价虚高的治理之路是任重而道远的,这需要有关部门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一)明文的政策规定对于基本药物,国家要通过政策规定其最高零售价格,并且要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予以公布。这样可以防止制药企业、医疗机构、药店漫天要价。对于高端的药品,可以交给市场实现自由竞争,由消费者自己选择。(二)提供财政支持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为制药企业的药品研发和医疗机构的技术创新提供经费保障。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的研发、创新,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了盈利,他们会把这一支出成本转移到药品价格上面,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政府如果能够为制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经费,就会保证药品的价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流通到消费者手中。(三)严查生产和流通环节虽然国家大规模地限制了多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但是每次“降价令”一发出,降价药品就会顷刻间“卖光”,人间蒸发了。制药企业通过“四改”(改包装、改剂型、改规格、改给药途径),降价药品就会老酒换新瓶重新粉墨登场,价格却成几何增长打着滚地往上翻,有的干脆只换个包装就上市。如果对“包装”环节严格把关,就会保障降价药品的正常生产和销售,老百姓也不会为了仅仅换个包装的药品而付出更大的代价。(四)加强医院药事管理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招标定点生产和政府集中采购配送,规范出厂价格,严格监督临床使用,这是解决医药购销秩序混乱、药价虚高的治本之策。四.总结药价关乎民生,关乎市民是否看得起病,当然也关乎药价层层攀高的利益链条。近年来,在治理药价上,有关部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国家统计局统计常用药品价格从2001年开始连续六年下降,同比价格指数分别为负1.5%,负3.5%、负2.6%、负3.3%、负1.7%和1%。这也说明,稳定药价,相关部门只加强监督力度,老百姓积极配合,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买得起药,每一个人都看得起病。【参考文献】[1]上官万平.医药营销——医药代表务实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1[2]侯胜田.医药营销案例(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管理类规划教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02.[3]上官万平.医药市场营销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01.
本文标题:浅谈药价贵的原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7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