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浅谈铜陵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
中国古铜都——浅议铜陵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摘要:本文通过对铜陵城市基本简介和定位以及发展方向的讨论得出对中国古铜都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字:城市定位皖中南中心城市四个之城工业城市山水城市城市简介铜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1956年依矿建市,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也是中国著名的黄山——九华山旅游风景区的北大门,同时还是安徽省实施“两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的交叉点。城市依山襟江含湖,自然环境优美。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优化资本结构、国有资本运营改革等试点城市,享有一系列鼓励外资投入的优惠政策。铜陵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安徽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国家园林城市。铜陵市(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东距芜湖市80公里左右,东南与繁昌县接壤,西距安庆市90公里左右,南与青阳县、南陵县交界,西南与池州贵池区毗邻,西北一江之隔是无为县、枞阳县,距省会合肥市120公里,徐(州)黄(山)公路线在铜陵长江大桥过江。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南北最长约42.5公里,东西最宽约40.6公里,市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宽约5公里、长20公里的带状地带。西湖新区长江黄金水道流经铜陵59.9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铜陵港是对外籍轮开放的口岸,拥有5000吨级件杂货码头;宁铜铁路、铜九铁路,京台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公路、省道S321、S320穿境而过。宁安城际铁路(在建)合福客运专线(在建)穿境而过,拥有铜陵西站(已停办客运),铜陵站,铜陵北站(在建)三座火车站,是皖中南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现为中国境内最小地级市。城市定位:从中国经济发展来看,铜陵应该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名城”。铜陵作为皖江城市带的核心成员,已经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区之一,并被逐步纳入到了“泛长三角”这一大经济发展区域之中。长三角作为世界的工厂,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其产业结构正处在快速的升级之中,如何紧跟长三角的步伐,与时俱进及时调整铜陵在长三角中的角色定位,事关铜陵未来产业发展和发展重点的取舍。因此,铜陵经济发展应该借助“皖江城市带”发展机遇,按照“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完成由“原材料基地”向“现代工业名城”的转变。从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铜陵应该成为皖中南中心城市。安徽省是重要的中部省份,然而它的经济发展亦不平衡。铜陵拥有“中国古铜都”这一垄断性资源,是“黄山北大门”,铜产业及电子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处在安徽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工业化程度较高。而且附近没有大城市,周边的池州、青阳、无为、枞阳、南陵、繁昌六县(市)经济水平都落后于铜陵,在安徽省中南部具有较大的经济辐射潜力。尤其是随着京福高铁的建设,将会进一步强化铜陵集聚资源的能力,加大“皖中南中心城市”对外辐射作用。因此,铜陵成为皖中南中心城市,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经济优势,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皖中南经济发展,符合中国城市空间演化梯度推进的基本趋势。从铜陵自身的发展角度来看,铜陵应该构建宜居宜商宜游生态山水新铜都。铜陵依江、含湖、衔山,是安徽旅游精华“两山一湖”的北大门,尤其是独特而深厚的青铜文化为铜陵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建设生态山水铜都,充分利用铜陵自然山水的地理条件,进一步突出“湖在城中,城在滨江”风格魅力,通过“显山、露水、保护青铜历史”,达到山在城中、城在绿中、水在城中、城在画中的境界。尤其是加大了环天井湖和滨江生活岸线的治理与环境景观建设,并以西湖新区开发为契机,加快了西湖公园建设,初步形成以天井湖、西湖为城市绿地系统“两核”的空间格局。与此同时,以塑造城市形象为主线,搞好铜文化园等标志性建筑及周边景区的灯光群亮化;积极推进乌木山公园、鹞山公园、临津公园的建设,构筑了一个自然优美、方便舒适的具有浓郁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进一步发展地方风情旅游、工业旅游和铜文化旅游,加快铜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彰显铜陵既有江南特色又有现代文明的城市魅力。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生态山水新铜都”正在形成。综上所述,努力打造世界铜都、培育现代工业名城、建设皖中南中心城市和构建宜居宜商宜游生态山水新铜都,就是铜陵21世纪的城市发展定位,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串起的铜陵城市未来发展定位,也将是铜陵城市未来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关注。铜陵目前正处于外延增长、内涵提升的成长关键期。铜陵城市未来要科学发展,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定位。因此,铜陵城市的未来发展角色定位应该从全球、全国、全省、自身等不同层面界定。城市发展方向的确定:从铜陵科学发展全局出发,就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精致大气之城,体现在空间形态上,就是城乡布局更加合理,风貌更加雅致,环境更加秀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体现在人文精神上,就是兼容并蓄的独特品质充分彰显,以铜文化为主体的地域特色文化充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市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体现在社会管理上,就是大力发展民生,维护公平正义,公共服务便捷均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体现在物质支撑上,就是经济发展方式明显优化,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创新创业创优的内生动力更为强劲,形成具有铜陵特色、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姚玉舟指出,建设精致大气之城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文化强市步伐的创造性实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城市转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部署;是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生态山水铜都的必然性要求;是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数的历史性命题。全市上下务必增强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以坚定的信心、昂扬的热情、务实的举措和扎实的工作,推动精致大气之城建设,在铜陵现代化进程中不断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准确把握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总体要求与实践路径。“精致大气”是对铜陵城市发展定位的再升华,是加速转型升级、破解发展难题的助推器,也是追求铜陵城市发展美好愿景的新起点。建设精致大气之城,要在方法上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注重承前启后,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重形神兼备,正确处理外在与内在的关系;注重求同存异,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注重厚积薄发,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建设精致大气之城,要在理念上积极倡导五种导向:要积极倡导敢于担责的价值取向、开放包容的价值取向、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改革创新的价值取向。建设精致大气之城,要在实践中努力打造六大平台:要打造经济建设平台,致力形成支撑精致大气的物质基础;打造城乡建设平台,致力形成彰显精致大气的城市形态;打造生态建设平台,致力形成蕴育精致大气的环境保障;打造文化发展平台,致力提升涵养精致大气的市民精神;打造制度规范平台,致力构建保障精致大气的体制机制;打造舆论宣传平台,致力树立弘扬精致大气的舆论导向。切实强化建设精致大气之城的思想引领与工作保障。建设精致大气之城,务必摒弃认识误区,切实强化我行我能我成功的坚定信念;务必提升能力水平,切实加快思进思变思发展的坚实步伐;务必发动全民参与,切实营造你干我干大家干的浓厚氛围;务必提升作风效能,切实形成干事成事不出事的生动局面。铜陵市城市总体规划内容:一、规划期限与范围(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近期为2011-2015年,城市发展远景考虑到2030年以后。(二)规划范围城市规划区:为铜陵市全市域范围,包括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和铜陵县范围,总面积1125.6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东至顺安河—新桥河及铜九铁路,南至青通河,西到长江,北至钟仓河,包括大通镇、顺安镇、狮子山区等区域,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二、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以“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为主要工作内容,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方位、各领域的转型发展,以构建“国际铜都、山水城市、宜居家园、休闲胜地”为目标,将铜陵建设成为皖江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的区域中心城市。(二)发展战略1、区域协调:强化中心城市地位。通过融入区域发展,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强化自身的发展地位。2、产业多元: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由单一资源型产业主导转为多元产业推动,由工业主导转向工业、服务业综合协调发展,促进由量的快速扩张转向质的全面提升。3、生态立市:营造高质量城市环境。工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将铜陵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山水园林城市。4、空间集约:控制发展边界,调整空间结构。空间规模增长中,注重集约化发展,提高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效率、保持整体结构的协调和发展的弹性。5、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针对“大城区,小郊区”的地域分布特点和“镇/乡/矿”地域组织模式,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城乡统筹道路,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三、城市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国际铜产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港口城市、皖中南中心城市,皖江地区商务贸易、休闲旅游服务中心。(二)城市规模1、城市人口规模规划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70万人,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为100万人。2、城市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标准:2015年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人;2030年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人。规划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77平方公里,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四、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市域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为100万人,远期2030年为130万人。近期2015年市域城镇人口7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7%,远期2030年市域城镇人口11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5%。(二)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以城镇化空间集约化发展、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为重点,提出“一带两翼,城镇两级”的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一带”,即城市发展带,也是区域协调发展轴,强化城市沿江发展、产业集聚、区域协调、交通支撑的发展格局,是市域城镇建设和产业空间集约化发展走廊。“两翼”,即与城市发展带平行的南北两翼,是市域范围内主要发展腹地和联动周边乡镇和体现城乡统筹的主要功能区。北翼为滨江农业生态区,主要包括西联乡、胥坝乡、老洲乡与灰河乡;南翼为山林生态经济区,主要包括天门镇、新桥工矿区、顺安镇部分村庄以及钟鸣镇的部分村庄。“城镇两级”,即中心城区和外围乡镇,体现铜陵“大城市、小郊区”的地域分布特点,强化中心城市功能集聚、统筹市域发展的作用,确立“中心城区+专业乡镇”的两级发展结构。中心城区突出综合性发展,外围乡镇依据自身的发展基础和资源条件,重点发展专业化职能和作为城乡发展纽带的功能,形成以城带乡、两级联动、多元发展的城乡统筹格局。(三)城乡居民点体系1、市域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近期2015年,铜陵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70万人,周边专业乡镇人口规模在0.3~2.5万人。远期2030年,铜陵中心城区人口规模将达到100万人,周边专业乡镇人口规模在0.2---4.0万人。2、城乡居民点体系:按照“中心城区-镇(乡、矿)-中心村-一般村”的四级体系进行设置。其中,农村地区按照“镇(乡、矿)-中心村-一般村”三级体系进行设置。(四)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形成两个农业产业片区,五个工业集中区以及五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两个农业产业片区,主要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包括胥坝乡、老洲乡、西联乡,南片包括天门镇、新桥工矿区及钟鸣镇部分范围。五个工业集中区,包括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大桥工业区、金桥工业区、狮子山工业区等五个产业集中区。五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包括环西湖市级公共中心、环天井湖市级公共中心、铜陵东站商贸服务区、铜陵北站商贸服务区、大通旅游服务区。(五)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
本文标题:浅谈铜陵城市规划与发展方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7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