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月亮的神秘力量月亮的神秘力量?中外满月含义大不同月亮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向来都是美的。有关月亮的神话可追溯到《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如《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是殷商时代神话中的人物,中国神话中的月神是望舒,相传她与帝俊是兄妹,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惠出帝俊,灵集望舒。”《楚辞》中亦有“望舒先驱,飞廉奔属”句。至于状物写景、以月寄托情怀的,更是多得不可胜数: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写的何等飘逸!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寥寥数字,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大家熟知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烘托出的意境美轮美奂。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首《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更是脍炙人口,时任密州太守的他,政治上失意,大醉而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极富田园风光;而他的另一首诗,表现风格迥异:“西云初起日沉阁,东海潮来月怒明。”画面极富动态立体感,“怒”字抢眼,简直把月亮写活了,且极具个性。一个“日沉”、一个“月怒”,太阴足以胜太阳!如果说文人笔下的月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审美与思考的话,那么,来自民间传说的月亮便是妙趣横生的故事了。嫦娥奔月故事毋庸赘述,仅中秋赏月的版本就不下三种,其中之一中秋节吃月饼,据说是始于元末的朱元璋起义。我国的高山族、赫哲族、瑶族、羌族、布农族等等,都有关于月亮故事的传说。月亮在中国文化里被注满了美意,中国人眼中的月亮是冰清玉洁的,嫦娥的形象是孤寂、幽怨、静谧和多情的。月亮的称谓除嫦娥外,又叫玉兔、广寒宫、婵娟、玉桂、玉盘、冰轮等等。即便是写冷月下的孤塚荒郊、旷远山泽,亦多是凄凉、凄美与哀怨,而无怪诞、狰狞、诡谲的意象。如苏轼的悼亡妻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夜来幽梦忽还乡......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诗人这里表达的是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和真挚深厚的情感,基调倍感凄凉。西方:满月的神秘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天人合一,讲阴阳和合,“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与西方文化中二元对立的内涵截然不同。众所周知,轰动一时的小说《狼图腾》,开始改变世人对狼的负面印象,其实在西方文化中“狼性”是一直被称道的。尽管西方文化的源头纷繁庞杂(主要是希腊与希伯来文化),但应当承认,狼的意象早已嵌入西方的文化基因中,所以西方文化中的月亮有种精魂的气息在,它把狼引入了月。狼在月圆之夜易于对月长嚎,有人试图用海洋潮汐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农历十五、十六满月之时,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力于地球的两侧你推我拉而引起“大潮”,同时,月球的引力与地磁场相并,于是,满月赋予狼精神魂魄,狼嚎出一轮硕大恓惶的圆月。这种解释(或者说推测)是否科学,不是本文讨论的所在。至少,西方“狼月”作为一种文化图标,是早已被固定下来的。此外,月有盈亏圆缺的形变,这种善于变幻的特点,被西方人认为有符咒的力量。古希腊神话中的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非常崇拜女祭司(在当时祭司与贵族同属上层人物),希腊作品中的女巫们都是在月下起舞,于是西方文化中的月又多一层神秘、怪诞、阴郁的成分。这层含义被发源于南北美洲土著族的印第安部落(Amerindian)大大强化了,而狼是他们最初的神话原形,印第安人把狼奉为守护神,在夜黑风高月圆之时,孤狼簌然穿越旷野的形象,正是印第安武士对狼的英雄崇拜,狼与原始部落中人类精神的神秘联系和作为具有图腾意味的视像,已深深刻在西方人的文化记忆中。众所周知,月神阿尔忒弥斯与日神阿波罗是孪生姐弟,传说阿尔忒弥斯生性冷酷残暴,技艺高强,她恪守种种规习,要人们严格奉守,凡违忤者,常以弓箭(弯月是弓,月光是箭)射杀。她挑唆围猎者首领墨勒阿格尔与族人不和,致使大英雄墨勒阿格尔惨死;她专横跋扈,令海风骤然停息,希腊联军的船只因而无法启航,并执意要希腊联军首领的女儿作祭品来抵偿圣鹿等等...所以,月亮在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象征意义通过月神阿尔忒弥斯这一化身已表露无遗,那就是诡谲、阴郁,乃至疯狂、凶残。而西方哥特式(Gothic)文学流派恰恰承袭了这一文化内涵,作为十八世纪中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其以恐怖与神秘为基本特征,作品营造的环境多为荒郊、废弃的城堡、修道院,或峭壁、深渊;情节充满悬念、神秘怪诞、幽闭阴森,甚至凶杀暴力、鬼怪精灵;人物多阴冷、变态、怪异,故事主线多沉浸于灵魂出没、梦幻死亡、妖术、地狱,以及耸人听闻的预言之中,被评论家称为“黑色浪漫主义”(Darkromanticism)。平心而论,从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上看,西方狼月文化的图腾崇拜并接连不断地被现代人所复制渲染,给社会带来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尤其年轻一代,他(她)们中的一些人在欲望、诱惑、刺激的漩涡中挣扎,或心智迷乱,或颓废沮丧。不过,从文化层面上看,西方的月亮被注入精神魂魄与英雄崇拜的内涵,确实也具备中国月文化中不曾有过的力度。而中国的智者素来低调,古今如此,古人尤其如此。论智慧,中国古人早在两千年前就注意到海洋潮汐现象与月亮的盈亏圆缺有密切关系,更发现这种周期性与人体高度对应,使人体气血周流相应呈现盛衰的节律,如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有这样的记载:“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气血积,肌肉充,皮肤致;”“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到了元代,这一认识更发展成一门高度量化的可操作性的针刺技术,于是据天时而调气血的“子午流注按时取穴针法”诞生了!金元时期的杰出针灸学家窦汉卿,在其著作中写到:“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这话专业性较强,几乎每个字都有特定含义,这里从略不解)。大意是:据月亮的周期性圆缺变化,决定针刺穴位的迎随补泻手法,临床疗效很好。这篇随想写到夜半,困乏袭来,抿口茶水润喉,抬头舒展一下腰背,忽见月色入窗,漫至桌前,融入台灯的光里,不觉心头一阵舒畅,脱口吟出: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本文标题:月亮的神秘力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9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