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浏阳九中201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1浏阳九中201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命题人:陈宏亮时量:7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共60分)1.农历“龙”年到来之际,不少商家推出各色产品展现传统生肖“龙”文化,深受百姓喜爱。这说明()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传承离不开一定物质载体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D.文化环境影响人的思维方式2.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孩子和年轻白领中迅速走红,有人喜欢临危不乱的懒羊羊,说做人要做懒羊羊;有人喜欢灰太狼,说要学习灰太狼屡败屡战的精神。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这说明()A.文化是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C.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D.文化环境决定人的思维方式3.很早,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办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风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由此可知()①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③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文化对人具有积极主动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人把国家区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产权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与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把文化创新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和目标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决定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12年1月5日,龙年生肖邮票《壬辰年》特种邮票正式发行,这是我国发行生肖邮票发行第三轮中的第九枚。据此回答5-6题。5.2012年《壬辰年》生肖“龙”邮票,在设计上基本参考明清蟠龙的造型,龙作为中国文化特有产物,在生肖系列中有最独特的个性。这说明()2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文化在传承中发展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1988年正值改革攻坚,第一轮生肖龙票采用中国民间年画剪纸等手法,刻意回避龙的威严感;2000年国家提出韬光养晦,第二轮生肖龙票以书法和秦汉龙纹作为基础,更多透出飘逸和灵性;第三轮生肖邮票时值2012年,也是中国快速发展30年后迎来的新龙年,正迎来民族自信的重建。这表明()A.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发行邮票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文化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7.“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12年1月1日,是我国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在这一天,喝腊八粥是中国老百姓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保佑国泰民安,祈求丰收和吉祥。自此,各地老百姓拉开春节的序幕,开始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这说明()A.文化对社会活动和人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文化具有多样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D.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影响9.2011年10月24日,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圆满闭幕。世园会的长安塔在设计上既保持了我国隋唐时期方形古塔的神韵,又显示出时尚现代的都市风貌,将成为提升西安城市建筑文化内涵的标志性建筑。这表明:()①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最基本形式②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③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10.2012年3月25日至31日,首届“深圳·世界戏剧周”在深圳举行,这一活动为戏剧文化的国际交流搭建平台,一批经典戏剧让鹏城市民大饱眼福。中外戏剧文化交流是本次活动的特色,通过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①吸收各国一切文化成果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④不同民族文化走向融合和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这两块牌匾的内涵,主要表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传统习俗B.传统建筑C.传统思想D.传统文艺12.“红色短信”对流行的“灰段子”、“黄段子”、“黑段子”等不良短信能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红色短信”如一股清风正气的力量,醒目提神,引人向上。从我国文化发展上看,发送“红色短信”()A.可以彰显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B.能够维护每个人的精神世界,满足每个人的精神需求C.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的要求D.可以使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13.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腹肠。我自收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意思是说()A.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B.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传统C.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定传统D.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14.赵本山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的小品形象,执导、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源于他始终对农村、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从黑土地上获得了丰富的营养,从民间文化中汲取了精神。这说明了()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4C.文化创作来自于文化创作者的灵感D.物质条件差的地方也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15.从永定门一路向北,前门、正阳门、社稷坛、太庙、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始建于元代的中轴线是古都魅力的重要部分,“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梁思成)。如果为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撰写报告,可用的观点有()①中轴线反映了北京城市文明的演进②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③中轴线展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性④中轴线的保护将确保文化传统的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我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其中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C、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17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对于中华文化的改造也屡见不鲜,孔子成了商店招牌,老子也担当起了网络游戏的代言人。这启示我们,要想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我们必须()A、以现代科技对中华传统文化彻底改造B、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的经济效益C、既要保持中华文化独特的民族性,又要体现时代性D、充分吸取外来文化,彻底改造本民族文化19.汉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包藏着丰富的艺术内蕴。汉字的艺术内蕴大致饱含形美、音美、义美、意美和情美几个方面。汉字无穷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汉语的词根、构词、读音、方言的独特性等方面。材料说明()5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兼收并蓄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汉字是通用的文字20.徽州(现黄山市)多山富水,道光《徽州府志》有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峻。”自汉末至唐宋,曾有3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人文化交融,重新打造出自身特色的徽州文化。这表明()①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②徽州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据此回答21.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①奥运场馆②埃及的金字塔③古老的丝绸之路④司马迁的《史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自2011年8月中宣部等5部门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大批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以良好的作风、清新的文风赢得人民群众的拍手称赞。这说明()A.新闻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C.要积极维护我国文化安全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3.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这体现了()A.只要读书,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C.只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D.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24.从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D.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6二主观题共40分25、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国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8分)26、有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有双重作用,岭南传统文化特色是广东建设文化大省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依托,但过于偏爱和僵化传统“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会使广东文化成不了大器,很难有积极作用。我们要大力革新岭南文化,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广东。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1)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是什么?(8分)(2)请你就革新岭南文化提合理化建议。(至少3点)(12分)27、2010年3月28日—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来到河北廊坊、保定、石家庄等地,深入企业、农村、社区、宣传文化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进行调研。李长春强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原因。12分7浏阳九中201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60分)1212345678910111214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6、(1)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是什么?(8分)学校:浏阳九中班级:高二()学号:姓名:82)请你就革新岭南文化提合理化建议。(至少3点)(12分)27、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原因。12分9高二政治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1-5BCDDA6-10ACDDC11-15CCDAC16-20BACCD21--24CDBD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8分)21、答: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凝聚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文化基础,对弘扬中华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2(1)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是什么?(8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
本文标题:浏阳九中2012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9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