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民用航空器技术和运输事业的发展(doc 74页)
民用航空器技术和运输事业的发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用航空器技术和运输事业的发展概述一、民用航空的发展历史·1903年12月17号,美国自行车技师莱特兄弟在滑翔机上用12马力汽油机带动两副螺旋桨,历时59秒,飞行262M,高度3M,对空速度48km/h,对地速度16km/h。这个今天看来不足为奇的数字代表着当时人类航空技术的巨大突破,开创人类动力飞行新纪元。·1905年生产出第一架样机“飞行者号”,保存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航空宇航博物馆,1906年获得专利,专利号(No831393)·1916年7月15日,美国木材商人威廉·波音创立波音公司·1919年法国飞机制造商法尔曼公司成立第一家国际航空公司,英航开辟第一个国际航班,(伦敦──巴黎)50年代,是人类航空技术日新月异的十年,涡轮发动机的使用为民航客机提供了足够的动力·1952年,英国研制第一种民用喷气客机“彗星号”,从伦敦飞到南非,载客36人·1954年5月15日,波音公司研制成功B707,民用航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60、70年代出现超音速客机和超大型宽体客机(B747,1970年投入运营和协和)代表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商业化,从事航空运输的航空公司大量出现,广大公众航空旅行的时代终于到来了。二、我国民用航空状况·旧中国民用航空发展过程·主要事件:·1919年3月,北洋政府交通部筹办航空事宜,购买8架飞机,1920年5月8日,北京-天津通航·1923年,孙中山提出“航空救国”,成立航空局·1930年8月,中美合资经营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1931年2月,中德合作经营欧亚航空公司,1943年改称中央航空公司(简称央航)·1932年9月和1936年11月,日本先后成立满洲航空公司和惠通航空公司,控制东北及华北地区的航空运输·1933年6月,两广地方政府成立西南航空公司·新中国三十年民用航空发展过程·主要事件:·1949年11月2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民用航空局,受空军领导,钟赤兵任局长·1949年11月9日,两航起义,从香港带回12架飞机,加上修复的17架旧飞机,成为新中国民航的家底,主要作专机使用。·1950年4月,刘少奇为“人民空军”创刊号题词“强大的人民中国必须有强大的人民空军与民航事业”·1950年8月1日,从天津至全国各地的国内航线正式开通,史称八一开航·从1950年9月开始,先后开办四所航校,为新中国的民航事业培养急需的人才·1952年7月17日,在天津成立中国人民航空公司,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国营航空运输企业,方槐任经理。50年代,国产近百架小型飞机“运五”,进入6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民用飞机,有原苏联的安-24,伊尔18,英国的子爵1974年初,中国民航以安-24、伊尔62、B707、三叉戟组成主力机群,终于实现了周总理“飞出去”的愿望。至70年代末,民航总的飞机数量在200架左右,而绝大多数是小型专业飞机。特点:·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但国家仍对民航给予十分重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基本上形成新中国民航的框架。·大气候的变幻直接影响了中国民航的健康发展·文革后期,中国民航才逐步恢复元气·领导体制几经变迁,都没有改变政企不分、军民不分的格局·改革开放20年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民航的发展首当其冲,客运、货运量都以每年几十个百分点增长,以租赁形式引进的飞机数量也逐年几十架递增,机型也越来越大。·主要事件:·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多元化格局·加快民航发展的硬件、软件建设,以适应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引进外资,强化了民航在世界的竞争性·加强民航技术力量的培训,为民航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盲目发展,我国共有民用飞机不到1000架,运输机(100座以上)不到500架。第二节民用航空维修发展概述在人类社会中,维修是伴随着生产工具的使用而出现的,飞机作为人类的一种生产工具,是在地面设备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当代科学与技术的结晶。对于这种飞行的机器,要保持它的正常运营,当然不得不考虑它的维修问题。据记载,当年美国陆军通讯部门向莱特兄弟定购飞机时,就明确提出了“使用与维修方便”的要求,从这里可以看出航空维修是与飞机同时出现的,是随航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航空维修管理科学的起源与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勒把工业企业中传统的经验管理提高了一步,形成了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这时,正值航空维修业发展的早期,飞机维修尚处于手工作坊生产的状态,维修基本上属于一门操作技艺,由于飞机简单,可以凭眼睛看,耳朵听,手摸等直观判断或通过师傅带徒弟传授经验的办法来排除故障,缺乏系统的理论,维修管理也只能算是经验管理。到了30年代,由于维修内容的增加,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维修本身的规模和涉及的范围也日益增大,维修管理开始向科学管理过渡。这就是在经验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有关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并使之标准化、科学化。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通过对维修实践的分析,维修被分为预防性维修和恢复性维修两种基本类型,预防性维修指的是可以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实施的维修项目。恢复性维修指的是在航空器部件和系统失效之后采取一定的维修措施,这种项目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很难控制。二次大战后期的维修业,由于缺乏预测技术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维修计划还只能根据经验的积累,采取以维修工时的控制为主要方法。60年代后期,随着航空公司机队规模的扩大和民航当局对维修管理的加强,航空器的维修计划成为了一个航空公司取得运营资格的必要条件。在维修生产过程中,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维修生产的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不断完善,维修管理工作对维修生产的控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70年代中期,世界上的先进的维修企业已经开始采用计算机网络对维修文件、工作单卡、工时消耗以及航材跟踪等进行管理。维修管理的组织职能是确定飞机维修的组织体制结构,制定相应的组织法规和制度以及组织实施维修作业等。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50年代,大多数航空业发达的国家,在航空维修管理方面已经逐步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包括规定航空公司在维修管理方面的方针、原则、任务、职责以及维修制度等的条例;各种飞机的维修方案、维护规程、修理规范,统计、登记、工艺卡片,以及工时、器材、设备的消耗定额等等。同时,为了保证飞机的飞行安全,在维修工作中特别重视飞机维修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从维修人员的资格认证、零部件的使用和库存限制到检验仪器设备的效验,都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二、民用航空维修思想的变化从飞机问世之日起,航空器的维修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近30多年以来,随着飞机制造技术的提高,先进的维修手段不断出现,维修经验不断增加,飞机维修理论维修思想不断完善。在60年代,世界航空维修业进行了全球性的变革,指导飞机维修活动的航空维修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现代航空维修思想。1.传统的维修思想早期的飞机通常装有简单的活塞式发动机,起落架不能收放,而且没有襟翼。一般说来,这种简单飞机的零部件的故障多同机械磨损和材料疲劳有关,因而故障的发生往往同使用时间有关,表现出集中于某个平均时间左右的趋势。通常只包含很少几种故障模式,就是航空器的可靠性与其使用时间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简单飞机是没有余度保护的,人们便产生了对飞机及其零部件故障的预防和修理相结合并以预防为主、保证飞行安全的维修指导思想,或者说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思想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对今天的飞机维修思想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实施飞机维修工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概括地说,传统的维修思想是:飞机的安全性与其各系统、部件、附件、零件的可靠性紧密相关,可靠性又与飞机的使用时间直接有关,而且在预防维修与可靠性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因果关系。因此,必须通过按使用时间进行的预防维修工作,即通过经常检查、定期修理和翻修来控制飞机的可靠性。预防性维修工作做得越多,飞机越可靠。翻修间隔期的长短是控制飞机可靠性的重要因素。这是一种以定期全面翻修为主的预防维修思想或定时维修思想,“翻修期控制”直到现代维修思想确定之后,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其合理部分作为一种维修方式—定时方式保存下来。60年代,高额的维修成本,翻修期长短与飞行安全的关系问题,迫使人们对传统维修思想进行重新评价,得出几点认识:(1)传统得定时维修只适用于一些简单零部件和有支配性故障模式的复杂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的故障往往集中出现在某一平均工龄附近,给它们一个工龄限制,对其可靠性可以起到有效控制的作用;给有安全性后果的零部件一个安全寿命,给有重大经济性后果的零部件规定经济寿命,也是必要的。但是,绝大多数零部件的故障发生时间沿着时间轴均匀分布,并不集中出现在某一平均工龄左右,因此,企图通过使用时间来控制其可靠性是不能奏效的。(2)零部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联系,通过余度设计、破损安全设计和其他方法可以削弱和切断。这样,关于故障全部影响安全性的假设就不符合现代飞机的实际情况。真正有安全性后果的故障不到20%。(3)飞机的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水平是有效维修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维修的作用是保持这一水平。如果采取了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仍然发生问题,那就证明飞机的固有能力不足,唯一的办法就是更改设计。(4)预防性维修必须根据零部件的故障规律及后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维修方式,不是预防工作做得越多越好。如果预防工作超过了一定限度,反而会使零部件的可靠性下降。2.现代维修思想现代维修思想,是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这种思想是建立在综合分析航空器可靠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零部件的不同故障模式和后果,而采用不同维修方式和维修制度的科学维修思想。它的实质,就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维修,对航空器的可靠性实施最优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代维修思想是以可靠性为中心。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航空器设计与维修之间的关系,必须以可靠性为中心搞好维修品质设计,要采用各种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制作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航空器的可靠性、安全性。(2)要以保持和恢复航空器的可靠性、安全性等水平为总目标,确定正确的维修方针。既要通过与空勤人员合作,把航空器的所有零部件均置于维修监控之下,又必须区分重要零部件和一般零部件、简单零部件和复杂零部件,只做那些十分必要的维修工作。(3)制定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方案。航空器的维修方案是具体地对某一架航空器实施预防维修的指导性技术文件,是维修保障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决断分析技术加以实施。(4)航空维修部门应以可靠性控制为主要目的建立航空维修信息系统,收集和处理航空器故障信息和维修信息,为维修的优化和航空器的改进提供必要的数据。三、航空维修管理的发展展望航空维修业是随着航空器制造技术和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而变化的。在未来几十年里,特别是在中国,将有大量现代化航空器投入运营,由此会产生巨大的维修市场,大量的维修企业将会参加到这一市场的竞争中,尤其是航空产品的制造商,将会以各种形式参与维修市场的竞争(修理、合资、按飞行里程收维修费用)。航空维修管理科学将会随着维修技术的提高、维修经验的增加和未来的航空维修新问题而向前发展。1.可靠性管理是现代维修管理的核心问题可靠性管理是对机队的各种运营参数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某些参数的变化趋势,确定合理的维修方式和维修时机,保证航空维修的质量。“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RCM)”是现代航空维修科学成功的标志,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维修思想的经验性维修,实现了航空维修任务的针对性和经济性。今天,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得到了国际民航界的广泛采用,并且渗透到了飞机设计制造、维修大纲、维修工程文件和维修生产的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随着计算机系统在飞机上的应用,数据的采集越来越精确、方便,为对飞机的各个功能系统的监控提供了便利。2.机队老龄化是全球航空运输业面临的共同问题90年代世界航空机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老式飞机达到或接近设计使用寿命。如MD80、图154、B707、B737-200等。目前,在各国航空运输市场服役的老龄飞机还将会继续运营一段时间。在过去几年里,飞机
本文标题:民用航空器技术和运输事业的发展(doc 74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1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