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有砟轨道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适用范围..........................................................................................1二、技术依据..........................................................................................1三、沉降变形观测内容..........................................................................1四、人员及仪器配置..............................................................................1五、沉降观测技术要求..........................................................................2六、沉降观测测点布置..........................................................................6七、沉降观测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7八、沉降观测结果分析、评估.............................................................10九、评估报告的内容.............................................................................131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MHTJ-12标段有砟轨道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MHTJ-12标段内有砟轨道路基段,起讫里程DK563+515~DK614+862.04。二、技术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4、《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5、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施工图文件。三、沉降变形观测内容1、路基: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1.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1.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1.3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1.4软土和松软土地基路堤段边桩移位观测;2、过渡段:路桥、路涵、堤堑等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四、人员及仪器配置项目部成立沉降观测小组,设组长1人,负责全标段沉降观测工作管理及协调。设副组长3人,具体负责各工区沉降观测点的埋设、保护、观测及资料整理工作。每个工区各配置一台电子水准仪和全站2仪进行沉降观测工作。1、人员配置见下表:4.1人员配置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专业年限备注1孙宝杰男36组长工程师14全标段2王钜罡男26副组长助工6一工区3闫晋峰男27测量员助工6一工区4李浩男23测量员--3一工区5雷波男42副组长工程师20二工区6廖健康男24测量员--2二工区7李双鹏男23测量员--2二工区8林成名男30副组长工程师7三工区9于洪军男30测量员工程师7三工区10李相秀男26测量员助工2三工区2、仪器配备见下表:4.2设备配置表名称型号精度等级制造厂名出厂编号鉴定日期备注电子水准仪DiNi030.3mm天宝7380502015.05.20合格电子水准仪DiNi030.3mm天宝7069802015.06.17合格电子水准仪DNA030.3mm徕卡3412852015.08.05合格全站仪TS062"徕卡13666732015.05.16合格全站仪SET250RX2"索佳1138292015.08.05合格全站仪R-202NE2"宾得8948992014.12.01合格五、沉降观测技术要求1、根据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施工图文件说3明及规范要求,本标段沉降变形测量按三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定执行,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见下表:表5-1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三等1.00.56.02、观测控制标准路堤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10mm,边桩水平位移每昼夜不得大于5m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至限界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3、沉降监测网技术要求3.1本标段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针对路基地段,建网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用分级布网等精度观测逐级控制的方法布设。3.2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表5-2垂直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50.3n0.4nDS05型仪器,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0.6n0.8nDS05或DS1型仪器,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3.3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4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3.4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管段内水平位移监测按三等规定执行,对于软土地基等设计有特别技术要求的复杂工点,可根据需要按二等的规定执行。见下表:表5-3水平位移监测网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测边中误差(mm)水平角观测次数0.5级仪器1级仪器二等3.0<4001.02.069<2001.82.046三等6.0<4501.84.046<3502.54.0343.5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便于监测观测点的位置。3.6为验证监测网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需要定期进行复测,一般地区按每6个月进行1次,在区域沉降地区每3个月进行1次复测;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工作基点变化也应及时进行复测。3.7在区域沉降地区内,应对工作基点的沉降量进行监测,如果在两次复测期间,发现工作基点变形超出两倍中误差应及时通知建设单位和评估单位,并提交观测资料。经核实后应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的各期实测高程进行修正。观测网复测后,测量数据处理应及时采用新的工作基点标高,直至下次复测为止。观测网复测资料必须单独整理归档。54、沉降观测精度及观测频次4.1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水平位移观测精度为±6mm,读数取位至1mm。4.2观测频次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次也可减慢,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次越要加快。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4.3路基沉降观测频次应不低于下表观测频次的规定表5-4路基沉降监测频次表监测阶段监测频次填筑阶段正常填筑阶段1次/层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阶段1次/3天路基填筑完成阶段第1~6个月1次/15天半年以后1次/月5、沉降观测资料5.1采用统一的沉降观测记录表,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监测资料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要求,所有测试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测试、记录人员必须签名。5.2所有测试数据必须当天及时输入电脑,分析,整理,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保存。5.3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及时绘制路基面、填料及各项监测的荷载-时间-沉降过程曲线。5.4观测数据按有关规定整理成册,及时报送沉降评估单位和监理部门,以便对沉降趋势进行分析、评估,为轨道铺设时间确定提供6科学决策依据。六、沉降观测测点布置1、沉降和位移观测断面的设置标准见表6-1路基沉降观测内容和断面布置一览表。表6-1路基沉降观测内容和断面布置一览表观测内容断面布置情况观测断面间隔路基沉降每处观测断面在路基两侧坡脚外1.5m处各设置一个观测桩;沉降板设置于路堤中心,沉降板底板埋设于路基基底,基底铺设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面,沉降板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基床表层施工完后,于路基两侧距离路肩边缘1.0m位置设置沉降监测桩1对,沉降监测桩观测频次及要求同路基面中心沉降板。松软地基路堤按设计图指定观测断面进行观测,其他路基段按纵向方向每100m设置观测观测断面1个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1个观测断面,设置于距离台尾5-10m处每个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1个观测断面,观测断面设置在填土较高侧,距横向结构物背侧2-5m2、每段设置工作基点桩及校核基点桩各1个,路基工点连续地段按一段考虑。路基基点桩设置于永久稳定建筑上或采用废弃的无缝钢管、预制混凝土桩,打入深度不小于10m,桩周顶部50cm采用现浇混凝土加以固定,并在地面上浇筑1.0m×1.0m×0.2m观测平台,桩顶露平台15cm,在顶部固定好基点测头。基点桩应选择距离线路100米以外地基稳定地点,并妥善保护。3、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埋设沉降板。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0.4m×0.4m,厚2cm,测杆采用Φ40mm厚壁镀锌铁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套管采用具有一定强7度的塑料管。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次接长不超过50cm。接高后测杆顶面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4、在一般路基填筑到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两侧埋设沉降板观测桩。沉降观测桩采用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构,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设深度0.3m,桩周0.15m采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5、观测桩采用C25素混凝土现场灌注,断面采用0.5m×0.5m×1.0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七、沉降观测方法及质量保证措施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对线下工程变形点的观测应采用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水准路线经过的工作基点或基准点数量不得少于两个。2、水准仪使用电子水准仪,仪器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规范中有关要求执行。观测时,视线长度≤50m,前后视距差≤1.5m,前后视距累积差≤6.0m,8视线高度≥0.5m;对个别观测标设置高度比较高,造成仪器视线高度超过0.5m的限差规定情况,视线高度限差可调整为不大于0.3m。测站限差:两次读数差≤0.4mm,两次所测高差之差≤0.6mm,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1.0mm,观测读数和记录的数字取位:使用数字水准仪读记至0.01mm。4、观测时,一般按后-前-前-后的顺序进行,对于有变换奇偶站功能的电子水准仪,按以下顺序进行:⑴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⑵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路基沉降观测水准路线见下图。5、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6、观测前30
本文标题:有砟轨道路基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09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