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8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苏政办发〔2012〕151号—2—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序言“十二五”及未来20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江苏“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尽快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轨道交通是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运输保障能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转变交通发展方式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发展,将《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列为重点专项规划。《规划》立足于我省交通运输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总体发展要求,依据国家相关规划以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交通运输等规划,提出我省未来20年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明确“十二五”时期我省轨道交通的发展重点和主要政策措施。《规划》是我省轨道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确定重大建设项目、安排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也是指导各市、县编制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上位规划。—3—规划基准年2010年,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一、发展现状“十一五”是我省轨道交通加快发展时期,以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和南京、苏州、无锡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网建设为标志,我省步入了高铁、城际、城市等多方式轨道交通全面提速发展的新阶段。(一)轨道交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全省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209亿元,是“十五”的17.3倍,年均增长76.8%,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由“十五”的4.1%上升至32.7%;铁路运营里程增长近1/4,达到1908公里,在建里程1073公里(含复线改造);电气化铁路实现零的突破,完成电气化改造里程640公里,电气化率约50%;铁路运营里程折合国铁I级双线(200km/h)的铁路当量里程由“十五”期末的655公里增加至1292公里,运输能力翻一番。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约350亿元,是“十五”的4.1倍,年均增长32.7%,运营里程增加近3倍,达到85公里,在建里程142公里。专栏1江苏省“十一五”时期轨道交通投资概况指标干线铁路投资(亿元)运营里程(公里)在建里程(公里)“十五”完成701616415“十一五”完成120919081073“十五”完成85220—4—“十一五”完成35085142专栏2江苏省“十一五”时期铁路建设情况指标干线铁路里程(公里)其中复线里程(公里)其中电气化里程(公里)“十五”末16166280“十一五”建成292285292“十一五”末1908913932“十一五”在建1073849849(二)现代化铁路网骨架初步构建。京沪高速铁路于2011年6月建成通车,南京至北京之间实现4小时直达,时空距离大大拉近;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南京至上海之间实现1小时直达,宁杭客专开工建设,长江三角洲核心区“1小时快速交通圈”逐渐形成;宁合铁路建成通车,南京至武汉之间实现4小时直达,打通了我省与长江中上游之间的铁路瓶颈;南京大胜关铁路过江通道建成,铁路过江能力提高3倍。京沪、陇海两大国铁干线完成电气化改造,宁启铁路复线电化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我省境内形成京沪、陇海、沪汉蓉3个国家级亿吨铁路运输通道,铁路网骨架得到进一步强化。(三)城市轨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我省积极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大容量公共交通较快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南京、苏州、无锡名列全国28个开工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之中,开工城市数量与广东并列第一。其中,南京—5—市建成“十字形”网络骨架,运营里程85公里,列全国第五,并有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在建,在建里程35公里;苏州、无锡全面启动了轨道交通网络骨架建设,各有2条线路在建,在建里程分别为52和55公里。此外,常州、徐州等一批城市启动了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里程约1000公里。专栏3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至2010年底)性质序号名称里程备注建成运营1南京市轨道交通1号线222南京市轨道交通1号线南延线253南京市轨道交通2号线及东延线38小计85在建1南京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352010-20142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262007-20123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262009-20144无锡市轨道交通1号线292009-20145无锡市轨道交通2号线262010-2015小计142—6—专栏4(四)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加快构筑。—7—“十一五”期间,依托铁路客运站构建综合客运枢纽,正成为我省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随着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沿线城市建设了南京南、徐州东,以及常州、无锡等一批集铁路、公路、城市轨道和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客运枢纽,实现了区域交通、城市交通和城乡交通的无缝衔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南站集铁路、公交、地铁、出租车、长途客车、机场大巴等交通方式于一体,采用多层次立体布局,实现同一枢纽体内不同方式便捷换乘,成为全省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示范性工程。同时,为积极落实和践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南京、苏州、无锡依托轨道交通积极规划建设城市客运换乘中心,南京马群、中胜等一批大型客运换乘枢纽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随着不同层次的现代化轨道交通客运枢纽相继建成,我省综合客运枢纽体系不断完善。专栏5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南京南站规划衔接京沪高速铁路、宁杭城际、沪宁城际、宁安城际、沿江城际等8条高等级铁路,主要服务于南京都市圈及全省中长途客流及城际流,为特大型铁路综合客运枢纽。总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南京站的大小。站区规划有南京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6号线。1、3号线车站垂向布置于车站下方,6号线在北面和南面地下与车站平行布置。通过6号线及机场快线,城际旅客可快速抵达禄口机场。车站周边城市公交、公路客运等交通配套规划齐全。车站主体中通过设置200多部电梯,将铁路干线、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公路客运、公交等交通方式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8—(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有力支撑。轨道交通加强了区域经济联系,保障了经济运行安全。2010年,全省铁路完成客货运量分别为9711万人次、6374万吨,是“十五”末的1.46倍、1.25倍,年均递增7.9%、4.6%。铁路运输承担了全省40%以上的煤炭调入量和沿海港口约30%的集疏运量。轨道交通很好支撑了大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2010年,全省城市轨道交通共完成客运量2.1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58.8万人次,是“十五”末的5.1倍。南京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中的分担率超过20%,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初步形成。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城市新中心和外围新城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多中心的大都市区空间格局逐步形成。专栏6江苏省“十一五”时期轨道交通运输完成情况指标单位(万人次)2005年2010年增长倍数铁路客运量665897111.46旅客周转量2453511.43货运量509063741.25货运周转量4803370.7城市轨道全年客运量—2.15—日均客运量11.558.85.11“十一五”期间,我省轨道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轨道交通发展不均衡。区域间、方式间发展不尽协调,新增铁路能力集中在既有通道内,苏北铁路欠账较多,轨道交通仍然是跨江运输的主要瓶颈,—9—城际轨道尚难以适应都市圈、城镇群的发展要求。二是轨道交通衔接有待加强。各层次轨道交通尚未形成完善的网络布局,相互间联系仍不紧密,与其他交通方式间衔接有待加强,枢纽集疏运体系有待完善,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尚未充分发挥。三是管理机制有待理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统筹发展的协调机制尚不健全,投融资机制和运营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形势要求“十二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江苏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实现轨道交通的现代化,是新形势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推进“两个率先”,加快发展现代化轨道交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省内外资源共享程度不断提高,人流、物流、信息流日益频繁,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全省客货运量将分别达到37亿人次和29亿吨,为“十二五”末的1.63倍和1.61倍,远期客货运量还将在此基础上再翻一番。同时,随着我省经济结构转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货运服务正向规模化、网络化和物流化方向发展,客运服务正向高速化、便捷化和舒适化方向发展。客货运输需求总量的快速增长和需求品质的提升,必然要求完善全省轨道交通网络,积极推动铁路建设,加快城际和城市轨道发展。总之,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要求加速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10—专栏7全省城乡现代化目标(部分)指标现状值2010年目标值2015年2020年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万人)7869.34820085009000城市化水平(%)60.667728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人)5.28812.520.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41.4485052城乡收入比2.52:12.24:12.07:11.79:1(二)落实“两大战略”,加快构筑完善的网络体系。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和沿海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为苏北振兴、苏中崛起、苏南提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对轨道交通乃至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新的要求。长江三角洲区域正处于一个构筑更高平台的关键时期,区域空间拓展和重组要求轨道交通在引导和支撑城镇、产业布局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沿海地区加速发展,特别是苏北地区振兴,更大力度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尽快改变轨道交通发展滞后的局面,构筑沿海大通道,完善区域网络,提升徐州、连云港等城市的枢纽地位。推进长江三角洲北翼核心区域的联动发展,加强跨江轨道交通建设,促进苏中全面融入苏南板块。苏南地区作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参与全球合作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实施国家长江三角洲战略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和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以交通运输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11—(三)抓住“两个关键”,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速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省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两个关键”。我省城市化水平已超过60%,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都市圈和城镇群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未来城市交通建设必须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大容量、高效率的轨道交通引导城市集约发展。与此同时,必须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际轨道建设,以适应都市圈、城镇群一体化发展要求。为落实“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增长、惠民优先”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实现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逐步加大轨道交通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比重,推动交通运输步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三、需求预测在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国际化提升和市场化完善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和运输需求都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一)客运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出行日益频繁,客运需求将保持较旺盛的增长态势。尤其在高度城市化的城市群、都市圈地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日趋紧密,内部交流更加频繁,中短途城际出行需求更加旺盛。据预测,到“十二五”末,全社会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将达—12—到37亿人、3050亿人公里,年均增长
本文标题: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1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