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明确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第2条把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了解汉语言文字特点对学生能力形成的影响,培养整体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大量语文材料,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第3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积极提倡。第4条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建设多元开放的语文课程,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第5条把握语文教材以单元为基本组成的教学形式,了解单元教学内容的共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课前全面研究本单元教学内容,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以及每篇课文甚至每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第6条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阅读课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这两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应有较大区别。文学类文本阅读课,也应根据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不同体裁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第7条把握教材以课文为最小构成单位的特点,了解课文的载体作用,研究课文特点,确立明晰、具体、恰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认识文本教学多元解读特点,突出重点,抓准难点,适度取舍教学内容。第8条通过检查预习、课堂观察、当堂检测等途径,把握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阅读与表达能力,确定教学起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疑惑点,准备教学问题与情境设计,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第9条营造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主题性、开放性、生成性,使探究具有广度和深度。第10条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用规范、得体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注意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语言活动过程中自然渗透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第11条阅读教学应该依据文本内容和深层含义设计开放性的拓展迁移,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阅读能力。有效拓展迁移应立足文本,与文本内容形成有机的联系,应注意合理性、实效性、多样性,具有学科特色。第12条阅读教学要重视和加强读的训练,力求在课堂内达到读通、读懂、读好三个层次的要求。朗读与默读并重,能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教学情境指导学生的朗读、默读、诵读。第13条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第14条作文教学先要让学生敢于表达,再慢慢让学生善于表达。注意与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有机衔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作,尽量少干预,不说教。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投入状态,尊重学生作文的语言个性,必要时给予指导和督促。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小作文尽可能当堂完成。第15条习作要有适当频率和数量要求。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和读后感。阅读教学中要经常随机进行读写结合练习。第16条综合性学习要十分突出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要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案要由学生自行设计,活动过程要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展示和交流。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第17条综合性学习要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要引导学生组建活动小组,帮助每个学生能在小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过程要突出探究性,包括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等。三、作业与评价第18条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即时作出评价。对学生正确的回答,能及时给予肯定并适当引导促进提升;对错误或偏离语文学习的表现或不够全面的回答,能给予引导和点拨;对极具个性化的回1答,能给予鼓励,并探究其是否合理。第19条对学生的评价要有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课堂评价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第20条布置作业应目的明确,精心选题,能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布置,有较强的针对性,起到巩固和反馈的作用。作业的布置中可以设置定量的合作探究类的作业项目,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提高作业的质量。第21条教师必须认真及时地批改相关作业,指出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不足,并认真记录,及时总结。对让学生互评互改的作业,教师应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在全班及时交流,。第22条单元检测、期末检测要针对本单元、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训练重点,试题中阅读材料的难度与要求应略低于课文。不考语法、修辞等静态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第23条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过程,也要重成果。过程评价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成果呈现要多样化,如研究报告、小报、辩论会、展览等。活动中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四、教学资源第24条积极参与建设书香校园,设立班级图书角,指导班级读书会。语文老师要率先成为文学作品的阅读者,主动为学生推荐读物,鼓励学生读原著。经常为学生推荐与课文主题相同、结构相似、难度相近的阅读材料。第25条优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生活,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活动,扩大视野,积累素材,引导学生自主作文。结合课外活动和其他学科教学,开发口语交际资源,让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第26条指导学生从大自然中、校园社区里、电影电视和课外阅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并自主开展活动,得出系统性的解决结果,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2浙江省初中数学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与设计第1条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了解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明确7—9年级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的学段目标;明确7—9年级学生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明确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第2条分析教材。通读整套、整册、整章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思路,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本章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精读本节、本课时教材中的课题引入、新知识形成和例题的分析过程,明确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挖掘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仔细解答练习和作业中的每一道题,体会其中用到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及蕴涵的数学思想。第3条了解学情。通过课堂观察、谈话、作业、检测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个性差异等状况;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具备情况。第4条确定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又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第5条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的问题,精选例题、练习和作业题。备课中要把握好教学起点,设计绝大多数学生熟悉的事例和能理解的问题引入新课;精选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解答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的基础题,对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进行适当的问题细化和分解等设计。第6条倡导集体备课。备课组应积极开展集体备课,通过主讲人讲课、集体讨论修改、个人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微调等步骤开展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二、教学组织与实施第7条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呈现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也可以从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还可以通过讲数学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媒体动态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等手段,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第8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对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可以设计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规律,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可以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设计数学猜想、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公式、法则、定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数学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和揭示活动中隐含的数学规律。第9条及时辨析,加深理解。新知识形成后,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要设计知识运用中的易错问题,让学生辨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第10条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教学后,引导学生归纳其中用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建议,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也可以对例题作适当变式,让学生练习,尝试举一反三。第11条在新课教学中,选择能直接运用本节课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及时让学生练习,体验新学知识的应用,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提高运用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2条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尝试分析题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留适当的时间讨论交流,从中辨析概念、剖析思路,找到思路受阻或产生错误的原因,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归纳应用新学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方法、步骤和要注意的事项。对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从中择优。第13条认真做好每节课的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归纳、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积累经验之目的。第14条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对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激励,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第15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口头问答、课内练习、书面测验、活动报告等,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肯定成绩,激励进一步发展。第16条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结果正确与否,要让学生阐述思考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讨论;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或解答不完整时,鼓励学生自己反思解答过程,其他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引导3激励提高。三、作业与评价第17条精选与本课时内容配套、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同时适当精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或适度开放需要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或需要动手实践的问题,以及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作为课外作业。第18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布置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既要布置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必做题,又要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发展需求的选做题。第19条控制作业题量和作业难度,反对机械操练、题海战术。第20条及时检查、批改作业,指导学生积极反思、自觉订正作业错误,同时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做好个别辅导、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第21条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要以尊重、理解的态度,利用对话、问答、练习等形式,及时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评价。要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用描述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形式应多样化。评价对象既有学生个体也有小组群体。第22条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要运用不同层次的问题,了解和评价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激励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对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适当放低评价起点,允许再次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文标题: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23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