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1页《朝花夕拾》复习题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二、写作背景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尽管生活艰苦,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鲁迅在这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朝花夕拾》于1927年出版。三、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侯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童可怜。《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节日。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橱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2第2页《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四、人物形象《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五、艺术手法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绘声绘色,令人神往。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猫•狗•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3.擅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3(一)儿时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的我,被父亲强令背一字也不懂的书。16.上文选自哪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谁?(2分)《朝花夕拾》鲁迅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所写的内容。(2分)儿时热切盼望去看五猖会的我,被父亲强令背一字也不懂的书。18.文中“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4分)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露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19.分析本文段的写作特色,并找出一处来说说它的作用。(4分)(1)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2)“我”开始“跳来跳去”很兴奋与后来背完书的落寂之情作对比(“我”被父亲强令背书前后心情的强烈反差)表现以父亲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借以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写出一点即可)(3)在文章最后,家人们兴奋的心情与我心情的对比,分析同第1点。(写出其中一点即可)(二)范爱农之死、报馆案风波18.《朝花夕拾》鲁迅19.《范爱农》一文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选文共选了两个片段,其中一个片段写“范爱农之死”,请概述另一个片段的内容(文字不超过10个字,否则扣2分)(2分)报馆案风波。20.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对刻画范爱农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4分)外貌描写(或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刻画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的特点。(三)文段内容:A百草园的景物描写B出发前对赛会的介绍21、这两段文字选自哪部文学名著?A段和B段又分别选自哪篇文章?(3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22、请分析A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的表达效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23、B段中的“我”为什么希望得一场重病?父亲让我去看庙会给我提了个什么条件?(3分)①因为我那时希望在赛会上“扮犯人”,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件很光荣、很幸运、很出风头的事,我生一场重病,好使母亲到庙里给我许个“扮犯人”的心愿。②父亲以让我背完《鉴略》为条件。24、结尾最后一句“我至今已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有何作用?画龙点睛,含蓄地批判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四)出发前父亲强迫我背《鉴略》1、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4《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2、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作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3、从选文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4、阅读选文后,你有怎样的感受?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五)记叙了作者认识范爱农的事1、请归纳选文①-⑨段的主要情节,并分析其作用。记叙了作者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作用:先抑后扬。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2、第⑿段中划线句子“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这句话有何含义,对刻画范爱农有何作用?这里写光复后的绍兴现实,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变化,对写范爱农的悲剧埋下了伏笔。3、对人物的刻画,鲁迅一向是主张“画眼睛、勾灵魂”的。评析语句: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这是鲁迅对范爱农的客观描述,范爱农的“白眼”,是愤世嫉俗的心灵的真实写照。在他的冷漠外表下是对时势现实的焦虑、担忧、沉思,甚至不满。4、上文选自哪本名著?作者是谁?《朝花夕拾》鲁迅(六)文段内容:A去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鉴略》B把人类和动物作对比,人类虚伪、残忍,远不如动物真诚21、A、B两段文字选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两段文字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朝花夕拾》(1分)A段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作者对此进行了批判。(2分)B段作者对说空话、虚伪、自作聪明的所谓“正人君子们”进行辛辣的嘲讽,表现了作者的愤慨之情。(2分)22、A段“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环境描写(1分)。说明背书的时间很长,衬托“我”当时心情的急躁、无奈。(2分)23、B段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2分)目的是将“正人君子们”与“虫蛆、鸷禽猛兽”作对比,将他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5《朝花夕拾》测试题一、填空1、《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们学过其中的《》和《》。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4、《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让我感到痛
本文标题:朝花夕拾题目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2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