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期中-总结与提升926
自我剖析1你们别害怕我!第一讲2第二讲3第三讲4全新开始5自我剖析愧疚新来老师→努力;不足感激13782159061(南阳)13523083615(郑州)qq:277141335maxiaoling2003@126.com第一讲2文献学导论第二讲3第三讲4全新开始5导论回顾课程简介什么是文献、文献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知识范围与功用研究内容与任务这些,还记得吗?课程简介第9周结课;考查核心掌握定义;了解内容与范围目的激发对文献、国学、传统文化的热爱《论语·八佾》典籍与贤才→文字材料今为记录有文字知识的一切载体的通称出处定义所指文献古典文献时间1919年白话文运动前特征文言文、繁体字书写古代流传及考古发现的一切文字资料定义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这些,还记得吗?第二讲3古典文献载体、类型第三讲4全新开始5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古典文献的类型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总集别集单行文献丛书类书这些,还记得吗?第三讲4古典文献目录全新开始5A.什么目录C.古典文献的类别与功用√出处定义结构六分法七分法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家目录丛书目录推荐书目录B.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四分法目录之目录禁毁书目录这些,还记得吗?全新开始5古代目录类别与功用官修目录举例特征定义封建社会官府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国图书目录。《祟文总目》,宋王尧臣撰;《中兴馆阁书目》,南宋陈骙撰;《文渊阁书目》,明杨士奇撰,今存。《永乐大典目录》,明解缙等撰,今存。《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等撰。今存。大多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代表国家藏书水平;类序、提要具有学术价值,有助治学。易受统治者政治思想限制,批判继承。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性质最巨大的官修图书目录。全书200卷;著录图书3401种,7930卷;存目6793部,93551卷。特点四部分类,内容丰富:4部44类66属;体例完备:总序、大类序、小类序、提要。创立新形式:著录书,存目书。史志目录7部特征定义史家编入史籍的目录;补史志;政书、专史目录《汉书·艺文志》一卷,东汉班固撰第一部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四卷,唐魏征、李延寿等撰《旧唐书·经籍志》二卷,后晋刘昫等撰《新唐书·艺文志》四卷,宋欧阳修等撰《宋史·艺文志》八卷,元脱脱等撰《明史·艺文志》四卷,清王鸿绪、张廷玉等撰《清史稿·艺文志》四卷,近代赵尔巽等撰不都是严格的藏书目录;可据考察几千年学术发展情况;类序、提要具有学术价值,有助治学。贰补史志(补志)缘由正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所缺甚多,后来学者尤其是清代学者纷纷补撰与补注。定名王重民《普通目录学》。举例清侯康《补后汉书艺文志》《补三国志艺文志》;清徐崇《补南北史艺文志》顾櫰三《补五代艺文志》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清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政书中的史志目录定义:主要记载典章制度沿革变化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专书。三通:唐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续三通),《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三通),《清朝续文献通考》等十部政书。政书中的史志目录有《通志·艺文略》和《文献通考·经籍考》。《通志·艺文略》不同于诸史艺文志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在于不是记一代藏书一朝著作而著录南宋现存著作。私家目录举例特征定义非官修的,由学者私人撰修的私人藏书目录书。私人撰修目录最早的是南朝宋齐时王俭的《七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尤袤《遂初堂书目》--最早版本目录;明周弘祖《古今书刻》;朱勤美《万卷堂书目》;高儒《百川书志》;钱谦益《降云楼书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赵琦美《脉望馆书目》。丰富多彩,著录详细,多有提要,对读书治学大有帮助;不受正统观点的束缚,不少书目就著录了正统目录不载的通俗小说和戏曲文学等,可补官修目录与史志目录之缺。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者晁公武(约1104-约1183),字子止,号昭德先生,著名目录学家。在四川转运司供职时,得转运使井度临终前赠书,故有志撰书。在知荣州任上,利用闲暇之余,完成《郡斋读书志》初稿。晚年定居四川嘉定府符文乡,建有“郡斋”藏书处,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性质•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提要内容的私藏书目,对于后世目录学影响极大。该书收入的图书达1492部,基本上包括了宋代以前各类重要的典籍,尤以搜罗唐代和北宋时期的典籍最为完备。这些典籍至今不少已亡佚和残缺,后世可据书目的提要而窥其大略。•特色•分经、史、子、集四部,部下又分45小类;书有总序,部有大序,多数小类前有小序;每书有解题,从而形成了一个严谨完备的体系。晁氏所撰提要内容,很多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孙猛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者陈振孙(约1183-),曾名瑗,字伯玉,号直斋,南宋藏书家、目录学家。以藏书知名,藏书楼名为“直斋”。通判兴化(今福建莆田)任职时,先后访购和传录了当地藏书家如郑寅、李馥、方渐、郑樵、林霆等人的藏书。在江西南城任县令时,他抄录了众多罕见之书,如唐代元度所撰《九经字样》,乃是五代刻印的古京本,这是他收藏的最古的版本。还借抄官方禁止刻印的图书,如《奉诏集》、《亲征录》、《龙飞录》、《思陵录》等书,均为珍异之本。•性质按《郡斋读书志》的形式,撰成私家藏书目录《直斋书录解题》;•特色原书散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辑佚而出;无总序、大序,7类小序,设立“语孟”类;创立了书目使用解题和记载版本资料的先例,对古代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精装本丛书目录举例特征定义一种按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的目录。•清顾修《汇刻书目初编》10册,录宋元以来丛书目录260种。•朱学勤、王懿荣所编《汇刻书目》20册,收书567种。•张之洞《书目答间》卷五的“丛书目”,也是较为实用的丛书目录。•《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广录》是4部搜罗完备、便于检索的丛书总目。仍然保留所汇各书的书名和原有体例,再冠以一个总的书名(如《四库全书》),一同钞刻或印行。肆地方文献目录举例特征定义一种以某一地区图书为对象而编制成的目录书。•明祁承爜《两浙著作考》;清孙诒让《温州经籍志》•今人朱士嘉1934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综录》及其1956年改版的增订本;•中国天文史料普查整编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颇具地方特色,彰显人文地理。伍你的家乡有方志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下!《南阳市志》《南阳县志》(河南人民出版社)《南阳地区志》(中州古籍出版社)推荐书目录举例特征定义又称初学目录、导读书目、举要目录,是针对一定的读者对象,带有指导性质的读书目录。针对性强,专门指导阅读。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下《书目答问》清道光时期湖北学政龙启瑞所编《经籍举要》,是一部指导诸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推荐书目。影响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则是张之洞的《书目答问》(范希曾《补正》)。专科目录举例特征定义与综合性图书目录兼收各种各类图书不同;将与某一专门学科有关的图书书目编制而成的一种目录。•汉武帝时军政杨仆所编的《兵录》是最早的专科目录。•后代专科目录更多,如经、史目录,宗教、文学、艺术、科技书目录等等。•清朱彝尊《经义考》,章学诚《史籍考总目》涉及某一学科领域,专业性强。柒专科书目名作——《录鬼簿》•作者:元代钟嗣成(约1279——约1360)字继先,号丑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释名:鬼怪?NO!名为鬼,实为戏子。为什么叫《录鬼簿》呢?钟嗣成曰:“人之生斯世也,但以已死者为鬼,而不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性质:杂剧目录;历史上第一部为戏子立传的书籍。记录了自金代末年到元朝中期的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有生平简录、作品目录,甚至带有自己思想痕迹的简评;如把关汉卿列在首位,对郑德辉颇有微辞。目录之目录举例特征定义目录书多了,就出现了将众多目录著作按一定方式汇编起来的目录书,即目录之目录。又称为“簿录”、“书目”等。周贞亮、李之鼎《书目举要》;邹瑞彭、阎树森《书目长编》及补遗;梁子涵编《中国历代书目总录》(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3年)。现存的,如《隋志》、两《唐书志》、《宋志》、《清史稿·艺文志》、《通志·艺文略》、《文献通考·经籍考》、《郡斋读书志》、《直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等书,都设有“目录”类。捌禁毁书目录举例定义古代统治者因政治或某种其他原因常销毁或禁止发行阅读某些书籍,为这些书籍所编制的目录称为“禁毁书目录”。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称为“禁书目录”。玖•最早记载禁书目录的是《宋史·艺文志》。•乾隆47年刊发《销毁抽毁书目》300多种明人著作•乾隆53年《禁书总目》达1500多种。•《四库全书总目》附录有《四库撤毁书提要》。•1997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四库禁书丛刊》,16开精装300册。•姚觐元编孙殿起辑《清代禁毁书目(附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功用一、有助于对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状况,了解学术的盛衰。《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荀况以来至西汉时期诗歌辞赋作品共106家,1318篇,其中1254篇为西汉之作。据此可知西汉诗赋创作之发展状况,而秦代仅有“杂赋九篇”,没有诗歌,又可见秦代无文的状况。《旧唐志》著录:儒家28家,凡776卷,著录道家125部,老子61家,庄子17家,道释诸说47家,凡960卷,可见道家及道教受重视的程度。二、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学术的演变,把握学术流变的意义。如《汉志》诗赋略序文300字,叙述赋的名义、春秋时赋诗言志的风尚,楚汉贤人失志赋的兴起,汉赋的得失,及武帝时立乐府采歌谣的史实等,并对不同时期的诗赋进行简要评述。据此可以了解楚汉诗赋的发展轨迹。目录学的核心命题“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章学诚):学术之考辨应多赖类例和提要以实现;而源流之考镜则应藉类例和小序而达致——类例、提要、小序等目录学知识,可以考辨学术源流,彰显演变轨迹。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功用三、有助于文化学术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整理。要研究《楚辞》,除了对《楚辞》本身要有深入正确的理解外,还须查看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湖北人民出版社《楚辞要籍解题》及《楚辞资料海外编》,从而正确选定自己的题目或研究角度。如果不借助目录学知识,查阅相关的目录、索引、文摘等,学术研究和文献整理可能会走很多弯路。四、有助于了解古籍的存亡流变。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以著录之部次,定古书之性质”,“以著录之有无,断书之真伪”,“用目录书考古书篇目之分合”。五、有助于辨别古书的性质、真伪和篇目分合、版本演变等。中国古代典籍历经厄运,饱受政治禁毁、社会动荡、水火无情等自然灾害,要了解中国古代典籍的存亡流变,必须依赖历代官修目录、史志目录、私家书目。目录学功用的一点心得《大戴礼记》传世版本以十三卷本为主,历代史志目录、公家书目、私家书目均有记载。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除《大戴礼记》十三卷的记载外,还著录有“《大戴礼乔记》八卷,汉乔仁”,学界对此关注不够。以此为契机,从目录学的角度,结合历代书目和刻本序跋所载版本信息,探索《大戴礼记》版本可另辟蹊径。《大戴礼记》版本新论——十三卷刻本以前抄本的流传及十三卷刻本的生成蠡测中州学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谢谢大家希望能给各位同学带来愉快的回忆欢迎课下交流@-马晓玲ThankYou
本文标题:期中-总结与提升92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2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