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本地资源为依托身边材料作载体
本地资源为依托身边材料作载体——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诸暨市教研室美术课题组戚卫丹【摘要】对本市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调研后,课题组立足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依托,以身边的材料为媒介,通过教材拓展、资源创生等方式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开发了三个模块共二十个课例,基本形成了系列课程。研究活动既是对原有教材进行有效拓展,增强了美术教学的活力,提高了教科书与本地环境的亲和力,同时也促进了校本教研的生成和提升,为我市小学美术教学校校合作、城乡联研提供了范例。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有了比较成熟可行的教材、教案,同时还有以课题组教师的磨课经历和真实感受为素材“串联”而成的案例,为有意开发地方特课程的学校和老师提供了真实有效的过程与方法。希望我们的课题能实实在在为美术教师提供一个蓝本,从而提高教师课程建构意识,举一反三,结合自己所在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触类旁通,推动小学美术教育朝着健康、灵动、鲜活、有效的方向发展。【关键词】本地资源身边材料开发课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现实状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已近10年,广大的美术教师踊跃投身其中,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全新的洗礼和变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美术教育走上新的平台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存在的不足,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对于总目标而言,尚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随着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部分农村小学也有了专业素质较好的专职美术教师,他们有培养全面素质的未来建设者的良好愿望和热情,但面对现有的教材和教学环境,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教学路子——对教材上的部分内容既没有施教的能力和信心,也缺乏必要的材料和必须完成教学目标的压力,也就找不到展示自我的窗口和施展武艺的平台。他们的锐气与才智如“利矛”,而现实与环境却如“坚盾”,怎样把矛之利与盾之坚都成为克难助教的有力武器?这就是本课题思考的方向之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明确把课程计划的部分权利给了学校和教师。美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又是学校审美教育主干课程,而且又具有人文性质,就更有积极研究和开发地方、学校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在《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我市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极为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美术课时少,教师数量也少,使得美术教师这个群体势单力薄,教科研能力相对不足,许多教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材以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忽视了。如何聚“单兵之勇”为“团队合力”,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本地的优质资源,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之二。【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全省范围,小学美术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的研究如火如荼。作为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它的特点是地方性、校本性。别人成功的,好的,不一定适合我们。我们可以借鉴人家的形式,但内容断然不可“照本宣科”。所以拥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教材,已是迫在眉睫。但现状是:1、我市地方美术教材是空白,校本美术教材也几近于无。2、就大处言,本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生活资源都极为丰富,但具体到某一乡镇学校,就相对不足了。更为要命的是,分散的教师和不均衡的师资水平,也极大地制约着这些有限的优质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学校、教师片面地追求语、数、英这些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对美术学科,尤其是教材以外的资源开发和有效利用更是无暇顾及。二、课题概念界定【本地资源】《课程标准》为美术教学设定了三维目标,在实施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人文资源都是课程资源,这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各种资源。本地资源作为课程资源的一个范畴,是与地域人文、自然生态、本地产业特点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主体”浸润其中、吸收并消化以致终身难忘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对“本地资源”简要定义为:国家课程资源以外的所有教育资源。就本课题而言,我们把本地资源包括三个方面。1、本地的人才资源——教师。他们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我们以全市各镇乡有一定特长、有一定研究能力或者已经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有所实践的老师组成课题组,以跨区域校际合作的形式在各自研究的领域里设立子课题,并汇合成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形成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2、本地的产业优势资源,如大唐镇的“中国袜业之乡”、山下湖镇的“中国珍珠之乡”等。3、本地的山水、乡贤文化资源,如“诸暨三贤”——王冕、杨维桢、陈洪绶,“西施故里”等。【身边材料】可用来美术创作的材料成千上百,因为涉及成本、效率诸因素,我们把课题研究定位于学生“身边材料”,大致划分为三个方面。1、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如诸暨大唐镇是中国袜乡、山下湖镇是中国珍珠之乡等)可利用的材料。2、身边随处可见的废弃材料。3、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可以拿来创生的课程材料,如牛奶、线绳、树叶,乃至独特的校园环境等。三、课题研究目标本课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主要理论依据,立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探讨基于现有美术教材为课堂主干的拓展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素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性美术课程内容。具体而言,我们期望本课题研究达成以下目标:1、通过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的学校教学实践,筛选出一些有特色、适合本地大多数学校教学活动的内容,丰富现有美术课程,让我们的美术老师在使用美术教材的同时有更多的选择。2、让更多学校、更多学生,尤其是教学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学校与学生,能接触到更为丰富的美术资源,让优质的课程资源共享、共生,为公平教育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3、通过课题研究这一平台和教研载体,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强化校校合作、跨区经营的模式,打造一个既有教育思想,又勇于探索实践的综合性美术教研团队。3、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进行方法论上的思考,形成研究报告,为更多学校、地区的美术课程建设提供一些范例,为进一步探索小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一定的基础。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从总目标出发,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筛选了“美丽的精神家园——我爱我家”、“解读自然美的奥秘——巧用身边材料”、“巧手变宝——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废弃物进行设计制作”等三个模块共二十课教学主题。主题的选择尽量做到城乡均衡,题材又与学生生活相关联,探索性学习过程能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潜在的美术意识,让学习过程又能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未来的建设者。【模块一】美丽的精神家园——我爱我家(侧重于本地美术资源)研究内容研究者课程研究目的《筒管袜子系列造型》杨迪《彩绘袜子》“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教育的功能。”依托当地地域经济为特点,从美术的角度去认识美术文化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生活周边美术资源与当地环境、自然、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筒管造型系列之——美丽的树林》《利用校园环境资源,拓展美术课堂初探》屠丹萍《那棵美丽的树(一)写生》《那棵美丽的树(二)色彩》《那棵美丽的树(三)版画》【模块二】解读自然美的奥秘——巧用身边材料(侧重于美术与身边媒材的联系)研究内容研究者课程研究目的《城区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之实践与研究》戚卫丹《玩味艺术玩转星球》1、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小组合作意识和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促使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2、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展示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探讨的能力。从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3、通过评价他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欣赏和评价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巧用生宣纸》赵汉阳《牛奶画》《墨彩画》《彩墨花瓶》《染•纸衣》《以中国画的材料拓展为依托深化学生审美情感之研究报告》方锃华《寻找秋色》《容器的装饰与美化的实践与研究》金剑飞《容器的装饰与美化系列之——水粉线描瓶》《各种各样的环保瓶》《美术教学中编织教学的开发与拓展》郦少梅《美丽的麻花辫》《快乐编编编》【模块三】巧手变宝——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废弃物设计制作艺术品研究内容研究者课程研究目的《城区学校美术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之实践与研究》戚卫丹《纸餐具•联想》1、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学会“变废为宝”的方法。2、学会在生活中探索,并灵活运用“变废为宝”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通过“变废为宝”课题的探究,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报纸DIY创意》陈志威《跟着剪刀在报纸上散步》《报纸酒瓶包装》《纸板造型变废为宝系列的实践与研究》宋晶晶《奇妙的瓦楞纸画》《纸板立体造型系列之——小箱子大艺术》五、课题操作策略1、以校际教研组的合作为研究平台由市教研员牵头,暨阳小学、新世纪小学、陶朱小学、江东小学、海亮学校、实验小学、江澡镇小、草塔镇小、次坞镇小等9所学校的美术教师组成课题组骨干,宏观调控,统一立项;中观执行,分块研究;微观操作,积累经验。这样的创意基于如下思考:(1)成员的构成比较合理,老、中、青三代教师,高、中、初三级职称,本科、专科学历一应俱全。尤其是这些教师来自不同条件、不同教育资源配置的城镇、乡村等各级各类学校,且每个教师具有强烈的课改参与意识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对自身专业化发展有积极的要求。(2)教研员组织参与,为本课题的研究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市级教研大组支持,团队建设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步推进。有力的“双翼”,为课题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了课题研究的内驱力。(3)通过校际合作团队这样一个模式,共同研究、共享资源,为学校其他学科教研组建设提供直接与间接的操作性经验,为以后的课题研究奠定了基础。2、在行动中生成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立足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及时发现新的能促使研究不断深入的生长点,及时调整研究进程和实施方案,逐步积累、分析,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指导下一阶段的研究与行动。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面对采集到的纷杂繁多的素材,我们课题组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和预期目标,并充分考虑素材的特殊性,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编排。考虑素材呈现的顺序和方式,将经过精选的素材按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素材链,使课程开发行为落实在文本(教材)和行动(教学设计)中,为课程顺利实施铺平道路。我们根据筛选出具有典型性的能以少胜多说明教学对象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进行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的思考,大刀阔斧进行取舍、加工,以“宁缺勿滥”为宗旨排定教学内容。六、课题操作步骤本课题以身边材料和本地地域资源为媒材,通过教学实践,以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形式检测主题开发的成效,在合作小组“会诊”过程中改进、完善,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课程实践,并由“自利而利他”,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研究报告和系列论文案例,将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作一个比较完整的呈现。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4月——2009年5月)主要工作:1、召开课题组成员第一次会议。确立总课题,成立由科研骨干、教学骨干参加的子课题科研小组。明确课题组任务。地点:诸暨市实验小学2、由课题组长戚卫丹老师负责写好课题论证报告,进行文件检索,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3、申报立项。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2月)主要工作:1、科研小组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提高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2009.6)2、调研课题组成员所在地的美术文化资源,选取、制定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子课题,并以自己所在学校为落实子课题研究基地。(2009.6)3、在诸暨市暨阳小学召开第二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各子课题初期开展情况汇报、交流。(2009.7)4、举行第一次课
本文标题:本地资源为依托身边材料作载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3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