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下面是本人提高其课堂教学效率几点做法:1、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建构新知识;3、让学生在游戏生活中进行体验学习;4、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经验兴趣探究有效性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和普遍的问题,那就是: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苦,但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摆在面前,刻不容缓,让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这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教育不能失去与生活的联系;同样生活本身就含有教育因素,与其是生物学这样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学科。生活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因此,作为一名乡村生物教师,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乡村生物的自然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作法和体会: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道,”好之、乐之即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兴趣是推动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因此,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即要让学生感觉所面临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感受到自身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例如,在讲“茎的输导作用”时,提问: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破皮,老树中空而不死,这是什么道理?又如在讲“植物的水分代谢”一节提问: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水往低处流,可地下的水分为什么能上升到植物的顶部去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课堂吸引,此时导入新课最佳。例如八年级上册“家鸽”一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我就这样提问:为什么家鸽能自由飞行?学生回答:因为有羽毛,再进一步问:蝙蝠没有羽毛为什么能够飞行呢?这个实例使学生对“有羽毛就能飞行”的结论产生了怀疑,思维中出现疑问才能产生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科学问题入手来研究科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建构新知识生物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会变得丰满、深刻。例如,在《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每天都要喝水?人几天不排尿可以吗?汶川大地震,被压在废墟下的人,通过饮自己的尿液来维持生命,说明尿液中含有大量什么成份?尿毒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知识的应用要与学生的实践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实践价值。如《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课,老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淹咸菜、拌凉菜的实例引入课程,然后引导学生逐步探索细胞吸水的原理,揭示了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后,再运用这一原理解释一次性施肥造成“烧苗”现象的原因。如讲《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可联系到面包、酸奶的制作,食品保存防腐等生活实际问题,这样,学生会自然而然理解新知识,同时又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实际上,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生活中的数学、语文、物理等知识也都可以成为生物学科的课程资源。一旦老师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者都融通起来,学生就会感到书本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就会深深地意识到学习的价值,就会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针对本节知识积累成了哪些生活经验,思考现实生活中哪些经验可以做教学的铺垫,设计哪些活动来挑战学生,促使学生主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三、让学生在游戏生活中进行体验学习青少年的天性是喜爱游戏活动,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大胆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参与、去观察、去思考、去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提供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注意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的知识不是灌出来的,而是通过体验悟出来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计不同的游戏,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的到创造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快乐与欢悦,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中,在教学“反射”这一概念时,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将一只青蛙和一个乒乓球放入一个纸暗箱中,自己从暗箱中先摸出一个乒乓球,然后请一名学生也伸手去摸暗箱中的物体。学生手一伸入暗箱中,摸到一个软软的、滑滑的、能运动的东西,不是乒乓球,吓的立即将手缩回来,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又如:在学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时,请几个学生到前面来做个小游戏,规则是:第一个同学手沾面粉,然后和第二个同学握手,第二个同学又和第三个同学握手,依次类推,最后请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同学的手上是否都有面粉。游戏一结束,结果也一目了然。因此得出结论:接触传播是一种传播途径。老师我在整个过程中启发引导,做个协助者。这样从学生常见的或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现象入手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发现,获得知识,这既紧扣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主题,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律。四、将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生活是人永远的课堂。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得益于生活,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关注点投向生活,在生活中视野更开阔,头脑更充实呢?将生活中的热点引入课堂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在讲《传染病》时,正是“甲流”流行期间,这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学生讨论的焦点,几乎每天能在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中获得有关传染病的信息,作为生物教师,应密切关注“甲流”流行的进展,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料进行课堂教学。人在生长生育过程中需要从食物中不断的获得各种营养物质营养问题是不容任何人回避的,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怎样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食物,是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话题,在《膳食指南与食品安全》一节的教学中,选择生活中常识性的话题如:怎样合理搭配食物?如何预防食物中毒?和学生进行探讨,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偏食、挑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学会营养膳食的方法,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习惯的养成使学生终生受益。总的来说: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与科学有关的热点有很多,教师要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将课堂的知识更多地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总之,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学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老师也应具备渊博大致的知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才能真正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学生学得轻松,才会乐学、爱学,从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参考文献:1、李熙无锡市刘潭中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小议初中生物有效性课堂教学》3、《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标题: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5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