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邱新泉这件被称之为埙的乐器,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声音古朴柔美、幽深旷远,音色有高雅、清丽、悲壮、深沉、凄凉的特点。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的狩猎中发现,有孔的“石流星”在抛出去的过程中,会发出奇异的声响,人们觉得很有趣,便人为地在石头上凿孔,用来吹奏,后来渐渐演变成了埙(猎具说)远古的声音半坡出土陶埙殷墟妇好墓骨埙播放音乐石器时代是考古学上的历史分期,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文明的曙光石器时代石器时代只是个时间区段概念,石器时代并不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我国目前有代表性的遗址有元谋人,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并学会了用火。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是时代,距今1万至5000年。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考古学上的文化,是发现某几种特定类型的器物,经常地在一定地区的某一类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这样一群有着特定组合关系的遗存,即可以称为一种“文化”。由于它们总是共同存在于同一文化层或墓葬中,表明它们属于同一时代,常以地名来命名。龙山黑陶鬲红山文化中华第一龙请正确读出该字:鬲广告时间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原始社会的解体仰韶文化遗址复原图一所为氏族成员公共活动的大房子旁边,排列着若干小型的住房,小房子的门对这那所大房子。在居住区的外边,还有一条防御用的壕沟围着。一部分墓中随葬一些属于个人的财物,不过数量很少,大多属于死者生前使用的生活用具和装饰品,而且差别也不大。综观这一类型的文化遗存,至今尚未发现依旧产生私有制的足够证据。原始社会的解体2017年6月大汶口重椁一棺墓在墓穴中发现有大量的陶制陪葬品以及玉制臂钏,手镯以及玉刀,位于墓穴中骷髅正中间的就是当时权利与武力的象征——玉刀。啊啊豪华的墓葬规格,夯土城墙,陪葬的臂穿玉刀等都表明,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社会分化和等级差别已经产生并不断强化。从禅让制到家天下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为训练阅读能力,可删除标点——《史记.五帝本纪》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遂封于房。三年,舜即天子之位。。。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竹书纪年.卷一/二》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史记.夏本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郑玄注:“传位於子。”——《礼记.礼运第九》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汉书.盖宽饶传》•1.文字、国家要素说•2.文字、城市、礼仪中心要素说•3.文字、城市、青铜礼器要素说•4.其他要素说•5.文字非国家要素说•以上为现有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赞同、反对皆可,希望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作业1:论文明起源的要素殷周相替汤伐夏,国号商周武王,始诛纣首要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庞大的国家?内服:指王畿以内的政务官、事务官和军事官。外服:王畿以外的诸侯。与“内服”相对。商朝有侯、伯、子等爵位,有侯、甸、男、采、卫等五服名称。商之内外服《尚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孔传:“於在内服治事百官众正及次大夫,服事尊官亦不自逸。”百姓即百官,都是世袭贵族,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句读王曰:太保。唯乃明乃心,享于乃辟。余大封乃享。令克侯于燕。大意周成王说:太保(即召公)。唯独你心明审,辅佐先王和我。我要把土地分封给你享用。让你的儿子克去燕地当侯。周之分封王曰太保唯乃明乃心享于乃辟余大封乃享令克侯于燕分封制与宗法制讨论:周灭商之后,应该采用怎样标准进行分封?周武王周成王大宗周公召公克小宗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礼记.大传》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礼记.丧服小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犀伯魚甫作旅鼎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句读:犀伯魚甫作旅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大意:犀国主人魚甫铸造了用于旅酬的鼎,希望子子孙孙永远珍视传承注:旅酬。诸侯招待卿大夫用宴礼。宴礼分为献酬和旅酬,国君自上而下地为臣下进酒劝饮,即为旅酬,强调的是宴礼活动中的明礼次序分封制与宗法制通过层层分封,建立了从上到下的以周王室宗族为中心的姬姓家族联合异姓贵族对全国土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同时也完成了财产和权力在统治阶级内部的瓜分。各方诸侯以周王为共主,对周天子有朝拜、纳贡赋、供劳役、助出征等义务;周王将土地和人民赐与诸侯,既有保护诸侯权利的义务,也有剥夺诸侯爵位、削地和贬爵的权力。西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王权要比夏商集中得多,对巩固西周王权有积极作用;但诸侯国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终于造成后来春秋战国时期王权的衰落和诸侯权力的膨胀。分封制与宗法制(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A.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B.形成等级森严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开发的边远地区,传播了文化(2)血缘维系的宗法制:A.解决由谁来继承财产和土地B.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成为大宗C.其余成为小宗D.作用:保证了特权、巩固分封制、影响深远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积极: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礼乐制礼乐制度礼制(礼仪规范)乐制(乐舞规格)音乐舞蹈典章制度行为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礼乐制度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天子——驾崩诸侯——薨卿大夫——卒士——不禄平民、奴隶——去世A.目的:维系分封制和宗法制B.作用: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讨论:如何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井田制井田制特点有三:一是土地国有,亦即归周天子所有;二是分赐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买卖;三是缴纳贡赋。诸侯大夫对分封的土地只享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并且要按时向周天子缴纳贡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宗法观念的延续同姓同乡尊老爱幼认祖归宗家庭是血缘关系塑造的基础宗法制和周礼的影响是施加在每一个人身上的,作为最基本的具有集体形态的社会单位,家庭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依然适用并且践行着宗法制下形成的观念•用短文形式,整理说明西周四大制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作业2:梳理西周四大制度拓展: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单字4500个,可识别约2000个,常用而无争议约1000个。甲骨文的材料有龟腹甲、龟背甲、牛胛骨三种甲骨文不等同于商代文字。与甲骨文同时存在的还有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等上面的铭文。商代人的日常书写应是用毛笔,在出土的甲骨和陶器上可以看到朱书文字。甲骨文并不都是象形字,象形比例不是很大,古人所说六书在甲骨文中均能找到例证。甲骨文未必是商代标准字体。甲骨文的特征之一是用直线写成,在一部分甲骨中,保存着打草稿写下的文字,相较于甲骨文更接近于曲线,而同时期的金文则以曲线构成,因此甲骨文可能是金文的简化形式。拓展:甲骨文《续甲骨文编》:老(考)象形字,长发之人拄着拐杖的样子,长发与拐杖是年老者的象征,用来表示老人。老和考是同源字,字形、音、义都类似。考在西周金文中从老派生出来的文字,最初被用于指死去的父亲。贞勿呼多老舞大意贞卜:不要召唤众多老人举行舞吗?多是表示名词的多数形的前缀,多老指许多老人,舞是祭祀仪式,在祈雨等场合举行。有老人来举行舞,其意义不详。拓展:甲骨文《甲骨文合集》:疑象人站立拄杖側首,不知往哪兒走,東張西望,有所疑惑。《甲骨文合集》:行右边为亍,象道路之行。疑字可能表示於道途中或生活处境中的犹豫。貞王占曰疑兹乞雨之日允雨三月大意:商王因天气反常而疑怪吉凶,所以进行乞雨。这天果然下雨,证明了商王的判断。事情记录于三月。甲骨文中兹是助词,氣和三字形相近。等長為三,中间短为氣,正文中用作“乞”,即“乞求”。商代乞雨並非僅僅為了“受年”(神靈賜予收成),應還有更深的神性原因,以“雨”否作為征兆。备课参考石器时代据近代考古出土大量的文化遗存表明,几千年前的古人已经步入冶铸、稻作、制陶、纺织等文明时期。青铜、铁器为金属品,遗存几千年的较少;陶器、玉器可存时间长,出土的遗存较多。原始社会的解体1.整个村落按完整的布局构成一个整体,每个小房子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2.人们生前一起劳动、生活,死后埋在同一个墓地。因此在村落遗址附近,往往还发现有公共墓地。这种以血缘亲属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墓葬制度上也有一定的反映。就随葬品来说,女性墓中的随葬品器物较男性墓多。这种墓葬习俗真实地反映出两性见的社会地位,女性比男性要优越的多。3.整个遗址中发现的墓穴房屋等都是距今4600年-5500年之间的产物,在遗址的最南侧,考古人员发现了这个2017年,在发掘区南部位置发现了城墙和壕沟的线索,进一步证明了焦家遗址是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作业11.文字、国家要素说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社会历史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个时代,其中,文明时代始于“表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的使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发展了摩尔根的观点,认为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运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与此同时,恩格斯还提出“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见解.2.文字、城市、礼仪中心要素说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认为,城市的出现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他称之为“城市革命”,并指出城市生活的内容包括:高效的食物生产、具有较多的人口、有职业和阶级的分化、出现治金术、发明了文字与记述系统、建有神庙等公共建筑、产生早期的科学和艺术等。在此基础上,美国学者克拉克洪认为,任何文化只要具备有城墙围绕的城市(城市居民不少于5000人),出现文字,有复杂的礼仪中心等三项因素中的两项,就可以说是一个古代文明了。陈雍在《关于考古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与方法》(载(文物2011年第2期)一文中总结了目前关于中国文明要素的主要说法,大体分成两类。一类是城址、宫殿、基葬、祭坛、青铜器、玉器、空三足器、占ト甲骨等和文字;另一类是国家、社会等级或阶级、王权、私有制、礼制、占卜术和文字制度等。3.文字、城市、青铜礼器要素说结合中国考古资料,夏鼐在《中国文明的起源)(载(文物》1985年第8期)一文中提出,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还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治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主要。这种观点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认同。陈星灿也同意三要素说。他在《文明诸因素的起源与文明时代兼论红山文化还没进入文明时代》(载《考古》1987年第5期)一文中认为,文字、城市、复杂的礼仪中心、青铜铸造等的确是构成一个文明的最基本标志。但他同时强调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等原因,世界上各个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并不完全一致。任何一个地区的任何一种文化,仅具备某一个标志是不可能称其为文明社会或者说进入了文明时代的。文明是在“野”的基础上建立的,探索文明的起源主要依赖于史前考古学。因此,从考古学上判断,凡具备上述诸因素中的大多数的社会,应该说是进入了文明时代;反之,不具备上述诸因素的,或只有某非主要因素的则肯定不能称之为文明社会。文明时代的标志不仅是一个质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只有依赖于大量的细致的田野工作。4.文字非国家要素说建立国家,并不意味着文字必然与国家同步出现。例如古埃及的前王朝建立在公元前3200年
本文标题: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272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