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徐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徐州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选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这一规定表明西周时期A.分封制度瓦解B音乐教育普及C.冶铁技术发达D.等级制度森严2.“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3.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下令毁天下城郭。刘邦建立汉朝后,要求县以上的治所一般均须筑城。其目的都是A.巩固中央集权B.承认土地私有C.发展商品经济D.抑制诸侯势力4.《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右图所示)。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专制皇权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5.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包含选择题(第l题一20题,共20题)、非选择题(第21题一第25题,共5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7.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①防止了大臣专权②强化了君主专制③取代了内阁权力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③③D.①③④8.“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B.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C.考试内容较为繁多D.已经不符合时代需要9.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10.“戽车寻丈旧知名,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D.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11.《诗经.小雅.北山》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这表明西周实行的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B.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C.贵族土地所有制D.平民个人土地所有制12.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的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海外的步伐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13.“方今齐-N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所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这里的“三服官”和“工官”所主持经营的主要是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民间手工业14.唐太宗时,谏议大夫褚遂良奏称:“大唐制令,宪章古昔,商贾之人,亦不居官位。”成书于玄宗开元年间的《唐六典》卷三规定:“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这表明当时的商人A.经济地位不高B.政治地位低下C.倍受官府盘剥D.没有人身自由15.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日: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16.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天人关系为研究主题B.伦理道德为探讨内容C.认识自然规律为归宿D.关心社会进步为根本17.下列是某校哲学家长廊中的装饰挂图,其中图文有错的是A.B.C.D.18.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A.①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⑦③④19.2010年春晚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A.绘画艺术B.戏剧表演C.篆刻艺术D.书法艺术20.苏轼词和辛弃疾词的相同风格是A.胸怀收回中原的豪情壮志B.流露出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C.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D.表达了坚持抗金斗争的决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小题l5分,第22小题l3分,第23小题l2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5分)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中叶以后)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全国商业市场。这时不仅南京等传统的发达地区的城市铺行栉比,民物繁华,边塞城市如大同也“繁华富庶,不下江南。”……新兴的市镇大部分集中在江南的苏、松、杭、嘉、湖地区。……乾隆时期,发展较快的手工业行业主要有丝织业和棉纺织业,在这两个行业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出现了手工业工场和包买商。——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材料三】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时间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中国西欧中国西欧1500焦2517.96007741600正29.219.96008941820经32.923.66001232——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2)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5分)(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4分)22.(13分)君臣关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伦理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人臣)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荀子《荀子·臣道》人臣要从主之法,虚心待令,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韩非子《韩非子·南面》【材料二】大哉,我宋之祖宗容受谠(正直)言,养成臣下刚劲之气也!朝廷一黜陟不当,一政令未便,则正论辐凑(聚集),各效其忠。虽雷霆之威不避也。——(宋)何坦《西畴常言》【材料三】帝(太祖)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钱)唐抗疏入谏日:“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李)仕鲁……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日:“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摔搏之,立死阶下。——《明史·卷一百三十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苟子与韩非子关于君臣关系的相同主张。在“人臣”对君主命令的态度方面,两人观点又有何不同?(3分)(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良好君臣关系的表现。(3分)(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两位大臣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指出其反映的君权特征。(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主要因素。(3分)23.(12分)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材料二】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李贽《道古录》【材料三】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4分)(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5分)(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3分)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日本经由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明治维新的性格规定着近代以来日本的性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861年闰4月27日公布了《政体书》。这是明治政府的政治体制和组织法令。它根据《五条誓文》原则,参考了《令义解》、《西洋事情》(福泽渝吉著)等。规定:“天下权力皆归太政官,使政令无出二途之患”,以谋求政令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太政官(相当于总理大臣)之下,设议政(立法)、行政、刑法(司法)三官(权)。……体现君主和官僚构成的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原则。——吴廷缪《日本史》【材料二】在统治人民方面,在公布《五条御誓文》(即《五条誓文》)的同时,对一般平民公布了《五榜揭示》。此文规定:要遵守“五伦之道”;严禁结党、强诉(指人民的团结和向政府提出要求);基督教被作为邪教而加以禁止等等。——(日)依田憙家《简明日本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为建立近代政治体制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日本政治体制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在变革社会关系上采取了
本文标题:江苏省徐州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2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