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江苏无锡匡山实验中学化学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与思考
省锡中匡村实验学校化学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初三化学组一、问题的提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一段时间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但是长期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有些学生许多学科都学得很好,但就是某一门课学不好,甚至只是某一门课的某一个部分学不好。因此,就不能单纯用动机、性格、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来解释,主因是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有部分缺失,承认学生有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来调整教学策略,尽可能使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功,分层递进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实施有差异的分层递进教学,力求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差生不差,优生更优,从而为初中化学教学开启一扇走向成功的大门。二、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依据1.我国教育原则之一的“因材施教”思想。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认为人是有区别的,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下愚”的个别差异,在基础上有“入门”“升堂”“入室”的不同进度,在学习上有“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不同态度,他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我国教育经过几千年发展,在学习上人的个体差异已经得到确认,“因材施教”已经作为教育学上的教学原则之一。由于学生在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智能有所不同,所以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2.教育家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曾经对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教学实验。实验的最后结论是:“在恰当的条件下,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优等生。”布卢姆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差异,但又能促进个体的最充分的发展。”;“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3.心理学家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纳德认为,人类有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有些人的某些智能比较弱,却可能在其它智能上存在惊人的潜力,这些智能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不均衡的。七种相对独立的智能是:①语言能力:对文字和词句搭配的敏感性。②逻辑—数学能力:处理连锁推理及识别模式和次序的能力。③音乐能力:对音节、节奏和音调的敏感性。④身体活动能力:身体灵活的运动和灵巧的操纵物体的能力。⑤人际关系能力:理解人和处理好与人关系的能力。⑥空间感知能力:准确的感知世界以及再创造或改造世界某个空间的能力。⑦探索心灵的能力:认识感性生活的能力,并以此作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手段。因此,教育的形式和教育的评价都不应该是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应该根据个体智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4.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三、分层递进教学的主要措施与策略教育学家的理论运用于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践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六方面来展开。通过学情分析按照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递进教学的前提。召开以班级为单位的学情分析会,会诊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优)、B(中)、C(差)三个层次,分层是动态的。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B层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再划分几个小组。每组4—6人,并且从中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各组学生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向学生说明,这种情况和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后再进行调换。分组分层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1.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点,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是实施班内分层教学的保证。“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教材、课标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设计、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而易举。教学目标分层的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低层学生采用:降低起点,补缺补漏,扶着上马,多方鼓励;中层学生采用:课标要求,夯实基础,分步前移,反馈回授;高层学生采用:灵活运用,主动出击,拓宽思路,提高能力。分层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是对课时目标进行分层,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层,然后对本节课应培养的能力分层:对哪一(或几)各对象培养机械记忆能力,对哪些对象培养观察分析、思考综合能力等。一般课时目标分层大致归纳有三类:第一类:(1)基础目标:课标最基本要求,适于低层学生;(2)中层目标:课标所有要求,适于中等学生;(3)高层目标:适当拓宽课标要求,适于优秀学生。第二类:(1)基本目标:即课标要求;(2)层次目标:各层次学生经努力后,各自能达到或超过课标要求。第三类:(1)共同性目标:为全体学生而设;(2)选择性目标:为能力强的学生设计。C层学生使用基本目标,但必须能够达到中考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以及课堂标准中的“识记、了解”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困生易学。【案例1】人教版第六单元课题一“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设置:C层(达纲目标):①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及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能跟多种物质反应。②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③化学反应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④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⑤碳单质的可燃性。⑥碳单质的还原性。B层(提高目标):①比较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加深对碳和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及运用。②用所学的知识及提供的材料,推断判断某物质中是否存在单质碳。③含杂质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初步计算。A层(高水平目标):①从失氧得氧的角度来分析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碳跟金属氧化物反应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还是一氧化碳的讨论。2.教学内容分层。“一个课时一个教案、一个层次一个教案”,教学设计要作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对C层次学生采用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教学策略、作业布置等都要围绕C层次学生的学情来设计。教学进度分层。难度降下来,进度不降。教学难度降低并不是降低要求,低难度、高要求。教学难度降低到连考纲要求都达不到,无法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不但使学生不满,而且让家长不满,这不是我们分层教学目的。例如,课堂提问时,多提一些简单的、基础的问题,让C层回答,必要时作适当的提示,让他们都能作答,并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得到成功的激励,增强今后的学习信心。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案例二】人教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学生预习相应内容,要求完成的实验:C层学生完成课本里安排的实验内容,B层学生设计能方便放入酸液的一套装置,A层学生设计一套能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的装置。A、B层学生完成家庭实验:把鸡蛋(完整的)放入醋酸中反应,观察有什么现象?如果有气泡产生,你猜是什么气体,应该怎么样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有一定的梯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案例三】有关根据化学为方程式的计算,如: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抽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已知含碳酸钙100克的大理石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①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C层)②100克含80%碳酸钙的大理石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克?(B层)③用100克含80%碳酸钙的大理石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二氧化碳多少升?(已知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谋为1.977克/升)(A层)3.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对C层次的学生一定要单独设计作业,可以是做课本后面的作业,也可以是练习纸,但必须全部由教师自行精选、编印,内容以本节课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为主,难度主要以识记、理解为主,即要求学生记忆、简单理解和一步到位的运用,以通过会考要求为标准。A、B层次的练习可以合起来,但一定要分别对待,指明B层次哪几道可以不做、选做。【案例四】实验室制取气体练习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有以下操作:①装入药品②检查气密性③收集④加热⑤熄灭酒精灯⑥撤去导气管正确是()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⑤⑥C.②①④③⑥⑤D.①②④③⑥⑤2、请你和小李同学一起在实验室完成以下实验。⑴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⑵小李想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填字母)进行组装。在实验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目的是。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后,原因是。(3)小陈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4)按图F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留一些水的目的是。★(5)实验室还常用醋酸钠晶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则制取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___。★★(6)小王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H2S)气体,同时生成硫酸亚铁,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填编号),若用G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气体应从端通入(填“a”或“b”)。★★3、右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1)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端通入;(2)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氧气从端通入;(3)某同学利用该装置来测定5g高锰酸钾所产生氧气的体积,则气体应从端通入,瓶中应先,集气瓶的另一端应通向(填仪器名称)。(4)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类似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半瓶蒸馏水,则端连接供氧的钢瓶,该装置可起到的作用有。(多选,填序号)A、可以增加氧气的含量B、可用来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C、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D、可洗涤掉气体中的灰尘②ABCDEFG①4.分层辅导。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老师辅导的机会及
本文标题:江苏无锡匡山实验中学化学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2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