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下作文现状及对策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新课程下作文现状及对策一、引子——“掀起你的盖头来”在新课程教学中,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阅读教学的模式、内容和方式确实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综合性学习对新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给了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非常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唯一不足的是写作教学越来越成为广大一线教师感到棘手的大难题,主要表现如下:1、教材写作体系难以把握。首先人教版写作一块最大的特点就是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提供对写作的侧重点的要求,这就使得写作训练中涉及到并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写作知识点空白很多,有的却重复交叉。由于目标体系不够明确,作文辅导就缺少系统性。其次,阅读教材从内容上来看,的确可以启发学生在这个话题方面引起众多的思考,但是教材中很多的阅读文章并不能很好地起到“以读促写”的作用,“两驾马车”各跑各的道,写作缺乏支撑,两者之间缺少整合。再次,综合性活动看起来内容丰富,但涉及面广,可供写作的内容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往往因为无法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点,以致活动与写作脱节,导致写作失去深广的生活背景,作文还是成了资料的堆砌,变成了“无本之木”。初中三年学生的写作本来应该是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是由于新教材缺乏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要求,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所有的作文知识点零打碎敲,作文辅导缺少系统性,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之嫌,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的作用很少得到体现。2、学生写作效能达成度不高。写作能力的提高本身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的学生知识体系不同,写作问题的要求不同,写作效能达成度也是不相同的。但是由于具体的目标体系被架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文体要求)。随着话题作文的崛起,随笔性的作文的出现,对学生写作的思路确实是被拓展了,但是由于不限文体,导致学生的文体意识越来越淡薄。具体表现为: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是大段大段的事例,甚至在论据中出现冗长的对话,整个的事实论据变成了一篇记叙性的文字。而记叙文中充斥了大量的议论……由于话题作文的宽泛性,导致大量的虚构作文的滋生,套作文的现象尤其严重。鉴于以上原因,看来作文确实是“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宜从“引兴趣”、“重思考”、“夯基础”三方面着手进行训练,这样,才能达到作文“想说爱你也是很容易的事”的佳境。二、引兴趣——“让我欢喜让我忧”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双眉紧蹙,脸上是一种痛苦到极点的表情。作文真是让学生“忧”,让我也“忧”。如何让学生一听作文课就不再是“让我忧”,而改变成为“让我欢喜”呢?我想引发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重中之重。何谓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特殊的认识和倾向。这种认识和倾向,是指在认识过程中带有稳定的指向性、趋向性。只有这种指向、趋向在比较稳定的条件下,能坚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样就形成了兴趣。鉴于兴趣对写作的的重要意义,我采用了“谈天说地”和“各科整合”两种方法。1、谈天说地,营造愉悦写作氛围。谈天说地,是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最放松的原始状态。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会觉得最放松、无顾虑,就能显现出最佳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有一次,作文的要求是写人,要求是:进行适当的肖像描写,抓住特征写人,让老师、同学一读到此文就知道是谁。学生一看到要求有畏难情绪,不是不了解自己,而是不知道怎样能写出人物的特点。于是我采用了“谈天说地”法。鉴于自己的长相特征非常明显,于是就准备“牺牲”自己,以便引导学生抓住特征写作。我先请同学观察我自己,然后在小组中讨论沈老师的特征,第一步先找出我最有价值的两条特征,然后在班级中讨论;获得全班一致同意后,再在小组中找具体的例子总结成文。我呢?则站在讲台上充当“模特”。这下学生兴奋到了极点,不等我说完就讨论开了,整个小组中的“谈天说地”就在自然、愉悦的环境中进行了。一番轰轰烈烈的“谈天说地”结束时,一篇有关我的“妙文”也就“新鲜出炉”了。推荐者:第三小组编号:师001特征:1、身材不高,比较胖。2、戴眼镜,学富五车的样子。3、平时话不多,一上讲台两眼发光,神采飞扬,诙谐的话语如同脱口秀。吾师沈氏,上海人也。有幸聆其教诲,提笔作传以报师恩。沈老师其人真乃女中豪杰,身长七尺,腰围……似乎也是七尺。一腔热血投于教育,一上讲台眉飞色舞,妙语如珠,可说此课“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吾师平日颇为直爽,谈吐异于常人;精通电脑,好忆旧事;年少时学业优异,情感细腻,心神敏锐。时乐于与吾辈斗智斗勇,大有诸葛孔明“七擒孟获”之风。然老师终究爱生如子,偶尔吾辈驽钝,使老师“恨铁不成钢”耳!敬慕之情,拙笔无以言表。沈老师,奇人也。接着,我用充满“煽动性”的语言说:“其实,你身边一定也会有很多有特色、有亮点、有感染力的同学吧!你能否通过你们的妙笔生出‘别样风采、别样的魅力’的‘花’来,然后编成集子,互相传阅,猜猜都写的是谁?猜中可是有奖的哦!”结果,这次作文非常成功。“谈天说地”,在作文教学中营造了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体现了一种自然之态。自然之态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难追求到的一种境界。因为它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在互相的“碰撞”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更促进了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2、降低“门槛”,交给学生写作“钥匙”。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激发浓厚兴趣,作文入门是关键。作文入门时,无论运用什么方法,要把“兴趣”这把写作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各种文体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改“让我忧”为“让我欢喜”。在教学《木兰诗》时,我先展示《木兰诗》的几幅连环画,并为之配上写出简单的说明文字,边放边说明,要求学生这样在生动的画面中了解故事情节,然后想象在哪些情节中可以插入各种描写;最后打乱顺序,要求学生随机找一个画面,然后再按一定的顺序串起全诗。这两步工作做好以后,我就告知学生,这其实就是改写的两大“钥匙”:增各种合理想象,找最佳突破口。这时再要求学生改写《木兰诗》时,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兴趣盎然,很多学生真的做到了“一挥而就”。让我欣慰的是,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很自然地接受了写作这把“钥匙”,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改写。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的写作经历了“怕你没商量”到“爱你没商量”的过程,主要得益于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浓厚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觉得写作是件快乐的事,萌发“我要写”的想法,把作文“让我忧”彻底转化为“让我欢喜”。这是我作文教学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标。三、夯基础——“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有人说:“兴趣是人的思维能力发展的能源力量。”没有兴趣,思维过程就不会开始;没有强烈而深厚的热情,思维过程就不能持续、深化;没有扎实的写作基础,写作就会提笔发怵,变成一个“黑胡同”,就更谈不上创新了。因而作文教学的传艺——夯实基础就是照亮“黑胡同”的一盏明灯,是解决作文难题的一把“钥匙”。不管作文教学可采取何种角度,但是就效应讲,传艺无疑是它的最佳角度。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一定要成系列,要有各个基础知识的落实点。只有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一条“线”,才能攒成作文的完整的“珍珠链”;作文教学,只有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才能夯实坚实的基础来。在我们所进行的课题实验中,就配合综合性活动,把各种文体的写作编成一个个系列。如描写人的文章,就分为四次:①写自己:要求抓住人的特征,初次涉及人物描写中的肖像描写;②写他人:用一件事情写出人,知识点为外貌描写以及行动描写;③写小人物:用事情来写出爱心,知识点为语言描写以及心理描写;④写同学:写出同学的青春飞扬,除了回忆四种描写外,重点突破细节描写。而议论文训练,以配合综合性活动,分成四次:①一事一议:讲清楚文章中的事一定要概述(不要变成变相的记叙文,最好不要出现对话类的文字),然后过渡到自己对这件事的分析;②立论:要出现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如何用事例(摆事实)或用道理分析(讲道理)证明观点;③一分为二:(配合辩论)要确定自己的观点,并摆事实或讲道理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如果把正方与反方的意见通过过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一分为二的文章,但要侧重一个观点;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④驳论:首先要出现“敌方”的观点,亦可增加“地方”的论据,找出其中的破绽或不够严密的地方,最后出现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证明。……列出知识点是第一步工作,关键是如何在指导中体现这些知识点的落实,真正照亮学生的“黑胡同”,给学生一把配套的钥匙是重中之重。在议论文的教学中,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分析是最难写的,如何让学生这一步走好走稳,笔者作了如下尝试:作文的题目:“是把双刃剑”,这是配合综合性活动“科海泛舟”进行的一次议论文训练。首先教师回忆了“科学”定义,从而引到了爱因斯坦的著名的“相对论”。它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相对而言的。它有一个“近枝旁叶”,也就是说,从哲学角度讲就是任何事都要讲究“一分为二”。接着我谈到了“关于读书”的问题。并且问同学有关读书有哪些成语,学生马上想到的是“开卷有益”。下面开始进入正题,我首先问:要证明“开卷有益”,我们必须得从“事实”和“理论”两方面来证明。那么有哪些道理呢?即可以用哪些名人名言来证明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就搜集到了好多理论论据;接着问学生:除了“道理”外,还有其他“事实”(例子)吗?即读书给我们会带来哪些益处?这个过程结束,我已经落实了几个知识点:如何出现自己的观点(论点),并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进行证明。接着我用过渡转入了下一个问题:“我们讲了这么多,都是讲‘开卷有益’的;我们假设‘开卷有益’是正方,那么,反方会有什么意见?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开卷未必有益”。然后又要求学生摆出能证明这一个观点的事实,能证明这个观点的的道理。采用的形式就是“辩论”。在学生辩论到一个阶段后,我就开始总结:刚才我们正方证明了“开卷有益”,反方也证明了“开卷未必有益”,双方一结合,就是运用了“一分为二”的方法进行了证明。然后总结,刚才我们说“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应该称为“论点”;那么讲的例子与名人名言是“论据”;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叫“论证”,论证根据论据的不同分为:摆事实和讲道理两种。因而可以总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知识点均得到落实)但要强调的是,作为一篇作文,总要侧重一个观点,那么另外一个观点你就有可能要否定,至少要说它“不尽完整”,不可能两个观点都用。既然要侧重一个观点,那么就为下一次写驳论的文章打下了基础。有了这样的铺垫,这样的指导,学生对这种文体的写作已经“了然心中”,基础的夯实,给了学生一把写这类文章的“钥匙”。所以作文教学的传艺——夯实基础,就是照亮学生写作时误入“黑胡同”的一盏明灯,是能解决作文难题的。如果每一次作文都能“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何愁学生不会写作呢?四、重思考——“给我、给我一双慧眼吧”有了兴趣,有了作文的基础,是否就能写出好文章呢?回答是否定的。学生虽然身处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丰富多样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但一到写作文时,却又处于“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困境,究其原因就是缺少发散思维的习惯,更却少了一双发现独特视角的“慧眼”。其实,写作过程就是“物——意——文”的综合、转换过程。也就是说,写作过程就是写作主体如何发现“物”,如何将“物”转换成“意”,如何将“意”形成“文”的过程。程红兵老师曾做过这样的辅导:先出现“物”(写作对象)——粉笔;接着指导学生立意,立意之前先要求同学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的“发散思维”。接着出现“意”(立意):色彩(洁白)——联想到“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风范;形体(短小)——联想到一种渺小而伟大、平凡而又崇高的人生哲理;原料(纯净))——联想到一种一尘不染的品格;脾性(默然)——联想到一种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最
本文标题: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下作文现状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30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