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 数据库知识要点(仅供参考)
一、基本知识点1、数据的特点及其与信息的关系(P2)特点:型和值之分;受类型和范围约束;定性定量之分;有载体和多种表现形式。数据是信息的子集。2、数据处理工作的类型(P3)数据管理、数据加工、数据传播。3、数据库的特点(P4,数据库数据的优点)数据整体性、数据共享性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控制的主要内容(P5)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控制5、数据库系统的构成(P13)硬件、软件、人员6、数据库系统发展的阶段(P7)手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技术7、文件系统中数据存取的单位和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存取的单位分别是记录和数据项8、数据独立性,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P12)物理独立性: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的依赖程度。逻辑独立性:应用程序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9、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控制(P12)是指保护数据库,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露、破坏、更改。数据安全性被破坏的情况有越权行为和出现违背用户操作意愿的结果。10、数据完整性控制的主要内容(P13)1.提供数据完整性定义的方法2.提供进行检验完整性的功能。11、数据库数据控制机制的主要内容(P13)数据并发和数据恢复控制。12、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P16)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建立和维护、数据库运行和管理功能。13、数据操纵功能(DML)主要类型(P16)宿主型和自住型。14、逻辑模式(模式、概念数据库)、外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及其作用(P18)逻辑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特征的描述。外模式是对各个用户或程序所涉及到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征的描述。内模式是对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外模式和数据模式对应关系,也保证数据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保证数据逻辑模式与内模式对应关系,也保证数据物理独立性。15、实体、实体集、数据模型(P22、P23)实体集:具有相同特征实体的集合。数据模型:记录结构及其记录联系的数据化的结果。16、码、侯选码、域(P24,25)实体联系的类型(P25)码:能惟一标识一个实体。候选码:主码外的码。域:属性取值的范围。实体联系的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17、数据模型的三要素(P27)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18、常用的数据模型(P27)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19、元组、关系模型、关系模式(P35)元组:表中的一行为一个元组。关系模型:建立在严格的数学基础;概念单一容易理解;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藏;数据联系靠数据冗余实现。关系模式:是关系的型,对关系的描述。20、关系的完整性约束的类型(P35)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21、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内容(P44)数据库的结构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数据库的物理模式设计22、数据流图(P51)包括外部项、存储框、处理框、数据流。它们需要数据字典对其内容进行详细说明。23、概念结构的特点(P52)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概念模型应能真实、充分反映现实世界,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概念模型应当易于理解;易于更改;易于向数据模型转换24、局部E-R图集成为全局E-R图是的主要冲突问题有哪些(P57)属性域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25、概念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方法(P60)自己看书。26、域、迪卡尔积(P88)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给定一组域D1,D2...,D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部分,则D1,D2...,Dn的笛卡儿积为:D1xD2x...xDn={(d1,d2...,dn)di∈Di,i=1,2...,n}27、关系、关系的目和度(P89)关系:D1xD2x...xDn的子集称作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R(D1,D2...,Dn)R表示关系的名字,n是关系的目或度。28、主属性和非主属性(P90)关系中,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29、关系中基本表、视图表、查询表的区别(P91)基本表是关系数据库中实际存在的表,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视图表是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查询表是指查询结果表或查询中生成的临时表。30、关系基本关系的性质(P91)1)同一属性的数据具有同质性。2)同一关系的属性名具有不能重复性。3)关系中的列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4)关系具有元组无冗余性。5)关系中的元组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6)关系中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31、关系模式、关系模型、关系数据库(P92)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表示为R(U,D,Dom,F)。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集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在某一应用领域中,所有实体集及实体之间联系所形成关系的集合就构成了一个关系数据库。32、关系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P94)关系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实体完整性:所有主属性不能为空。参照完整性:外码和参照关系、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33、关系的运算:选择、投影、连接、自然连接看书34、Sqlserver中文件的类型(P119)基本数据文件(主文件)、辅助数据文件(属文件)、日志文件。35、范式(P180)规范化的关系模式。36、R(U、D、Dom、F)中各符号的含义(P183)R为关系名;U为关系的属性集合;D为属性集U中属性的数据域;Dom为属性到域的映射;F为属性集U的数据依赖集。37、函数依赖(P183是数据依赖的一种,反映同一关系中属性间一一对应的约束。38、部分函数依赖、传递函数依赖(P184)看书。39、1NF\2NF\3NF\BCNF(184,185)如果关系模式R,其所有的属性均为简单属性,即每个属性都是不可再分的,则称R属于第一范式。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码,则属于第二范式。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于码,也不传递函数依赖于码,则属于第三范式。BCNF:决定因素必含码。40、关系系统的定义(P198)一个系统可定义为关系系统,当且仅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支持关系数据库。从用户观点看,数据库由表构成,并且只能有表这一种结构。2)支持选择、投影和连接(自然)运算,对这些运算不必要求定义任何物理存取路径。41、数据库保护功能的主要内容(P210)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和数据恢复四个方面。42、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的一般方法有哪些(P210-213)1)用户标识与鉴别2)存取控制3)自主存取控制方法4)强制存取控制方法5)视图机制6)审计7)数据加密43、存取机制的类别(P211)1)自主存取控制2)强制存取控制44、用户权限的要素(P211)用户权限主要包括数据对象和操作类型两个要素。45、完整性约束的类型(从不同的角度P225-226表级、元组级、属性级,静态、动态)完整性约束可以分为表级约束、元组级约束和属性级约束。表级约束是若干元组间、关系中以及关系之间联系的数据约束;元组级约束则是元组中的字段组和字段间联系的约束;属性级约束是针对列的数据类型、取值范围、精度、排序等而制定的约束条件。46、完整性控制机制的功能(P227)定义完整性功能,即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检查完整性功能,即检查用户发出的操作请求,看其是否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控制完整性功能,即监视数据库操作的整个过程,如果发现有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情况,则采取一定的动作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47、完整性功能执行约束的方式(P227)立即执行约束和延迟执行约束48、参照完整性中删除、修改实施的方式(P228)看书。49、事务(P231)所谓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例如,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事务可以是一条SQL语句、一组SQL语句或整个程序。50、事务的特点(P232)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51、封锁的过程(P234)申请加锁获得锁释放锁。52、封锁的类型(P234)排它锁(X锁)、共享锁(S锁)。53、一级封锁协议,二级封锁协议、三级封锁协议(P234-235)一级:事务T在修改数据之前必须加X锁,直到事务结束才释放。防丢失修改和保证可恢复性。二级:满足一级加上,对要读取的数据必须先加锁,读完再释放。进一步防止读“脏”数据。三级:读之前加S锁,修改前加X锁,事务结束再释放所有锁。进一步防止不可重复读。54、活锁和死锁(P236)活锁:多个事务请求对同一数据封锁时,总是使某一用户等待的情况。死锁:多事务叫交错等待的僵局。55、预防死锁的方法(P236)一次封锁法、顺序封锁法。56、可串行化调度(P237)多个事务并发执行的结果与按串行执行的结果相同的调度策略。57、两阶段锁协议(P237)所有事物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进行加锁和解锁。即操作之前申请并获得封锁,释放之后不再申请并获得封锁。58、封锁的粒度(P237)与并发调度的关系(238)封锁粒度是指封锁对象的大小。粒度越小,并发度越高,系统开销越大;粒度越大,并发度越低,系统开销越小。59、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P241)事务故障的处理方法事务撤销。系统故障是指造成系统停止运行的任何事件导致系统必须重启。介质故障指外存故障,如磁盘损坏,磁头碰撞。会破坏数据库或部分数据库,并影响存取这部分数据的所有事务。破坏性最大。60、数据转储的概念及类型(P242)概念:DBA定期地将整个数据库复制到磁带或另一个磁盘上保存起来的过程。类型:静态转储和动态转储;海量和增量转储。61、日志文件(概念、作用、登记日志文件的原则)P243概念:用来记录数据库更新操作的文件。(以记录或数据块为单位的日志文件)作用:主要用于数据库恢复。用来进行事务和系统故障恢复,协助后备副本进行介质故障恢复。登记日志文件的原则:登记的次序严格按照并发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二、原理与技术1、数据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3)收集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并按类别组织保存。2、数据运行管理功能的主要有哪些(P16)并发控制、数据的存取控制、数据完整性条件的检查和执行、数据库内部的维护等。3、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的依赖程度低,相互影响小。分为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程度。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4、试述数据库系统中的二级映像技术及作用(18)。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像技术是指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技术,这二级映像技术不仅在三级数据模式之间建立了联系,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当模式变化时,可以通过修改外模式∕模式之间的映像的方法使外模式不变,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可以通过修改模式/内模式之间的映像使数据模式不变化,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5、DBA的主要职责有哪些?(15)1.参与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2.参与决定数据流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工作。3.负责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条件。4.负责监控和控制数据库运行,负责系统维护和数据恢复5.负责数据库改进和重组。6、关系模型与非关系模型比较,具有的优点(P35)建立在严格的数学基础;概念单一容易理解;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藏;数据联系靠数据冗余实现。7、数据库设计的阶段(P461.需求分析2.概念结构设计3.逻辑结构设计4.物理结构设计5.数据库实施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8、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51)数据字典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对元数据的描述。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并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不断完善。内容: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9、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哪些阶段?(P46-47)见7。10、选择索引方法的基本原则(P67)看书。11、数据库维护工作的主要内容(P71)1.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2.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3.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善4.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
本文标题:数据库知识要点(仅供参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30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