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 第五章--编辑素养(一)
第五章编辑素养(一)一、思想修养1、政治素质A、较高的政治使命感与政治敏感性(案例分析:《极限人生》的编辑)B、扎实的理论水平与政策水平(案例分析:陆费逵与中华书局)胡舒立简历:学习经历:20世纪70年代务农、当兵经历1978年—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就读1987年,美国明尼苏达世界新闻学院进修1994年—199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进修,攻读发展经济学2000年—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学习EMBA课程工作经历:20世纪70年代,务农、当兵的经历1982年—1992年,《工人日报》编辑、记者国际部副主任1992年—2000年,《中华工商时报》海外部主任、首席记者1997年—1998年,《资本市场》杂志主笔1998年至今,《财经》杂志主编2、职业道德编辑出版者的职业道德,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正确处理与作者、读者、同行和社会各界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应有的品格、思想、作风以及处理出版单位内外关系得伦理准则(案例分析并讨论)案例1今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组织辞书界和出版界的部分同志,对近两年出版的一些字典、词典进行了图书质量检查。我负责审读的是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名字叫《多功能学生字典》。这部字典由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20万字(实为50万字),印数1万册。按照图书质量检查的要求,我审读了该书的10.5万字,发现其中问题极多,差错几乎涉及音、形、义的各个方面。审读后统计,并经反复核对,最后确认差错率是万分之三十七点五七,这与图书编校质量合格标准(不超过万分之一)相去甚远,实在令人震惊。窥一斑而见全豹,可以认定它是一部劣质辞书,而且很典型。这部字典的文字错误中,错别字占了很大比例。例如(括号外为正,括号内为误):度过(度地)、夺目(夺月)、稻谷(稻俗)、原子能(厚子能)、出人意料(出入意料)等。另外,这部字典中的注音差错也随处可见。至于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的差错等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审读过程中,我又发现《多功能学生字典》中的注释内容,许多是抄袭而来。辞书的抄袭剽窃、粗制滥造并非始于今日,但近年来确有越演越烈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炮制伪劣辞书的还只是个别人,而今,劣质辞书的炮制者却冒出了一批人;最初是捧着一部权威辞书抄袭,而今已发展为捧着几部辞书混合抄袭;原来还是个别出版社、个别书商在投机侵权,现在却有一些出版社,甚至是知名出版社参与其中。其结果,伪劣辞书的品种渐多,数量很大,堂而皇之地占据了辞书市场的一部分。(本文作者系中国辞书学会副秘书长)案例2据《文汇报》报道,前不久,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只露一半——中国枪手生存实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其中被披露某些出版单位“创造”的3个月内翻译100部“世界名著”的“纪录”,更是震动了翻译界。《中国枪手生存实录》里,一位名叫鲁大生的枪手现身说法地回忆起一次翻译文学名著的经历。书商找他去,要求一页上只改10个字,改一个字给3分钱,于是鲁大生就在世界名著上干起了“活儿”,比如,拿来一部正版的世界文学名著,翻开某一页,上面有这样一句话:“哦,亲爱的,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枪手把它改成“哦,宝贝儿,你知道吗,我太爱你了!”或“哦,亲爱的,你知不知道,我太爱你了!”这样一来就改了3个字。别看改一个字只有3分钱,积少成多,一个星期后,鲁大生交稿10部,赚2.5万元,比翻译家多得多。译林出版社社长告诉记者,一本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从拿到原著到变成中文与读者见面,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100多部外国文学作品,对于一个正规的出版社需要花上10年甚至20年时间,但现在很多出版社,凭着“剪刀+浆糊”,剪剪贴贴,3个月就可以弄一本出来。案例32003年11月2日上午9时15分,一外省男子站在广州市广园西路通通酒店旁边的天桥上对着桥下京广铁路边的高压线撒尿,由于尿液导电,被电击致死。广州某报对此报道的标题是“对高压线撒尿被烧成烤鸭”,报道中还有这样一些词语“潇洒撒尿”、“变成烤鸭”等词语案例4、新闻出版总署因中国致公出版社买卖书号,向该出版社发《违规通知单》,给予中国致公出版社警告处分。据查,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英语日记借鉴手册》、《中学生英语日记大全》分别于2001年6月和2002年5月出版,两书在印制过程中失控,《印刷委托书》中的受托方经办人不是印刷厂,而是某书刊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印刷以上两书的印刷厂提供的情况也表明:该厂未与致公出版社接触过,该书的纸张、出版社付的印刷费都是某书刊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送来的。同时还查到,两书的发行也存在失控情况。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关于禁止买卖书号的通知》(1993年10月26日.新出联字[1993]13号)中出版社必须对出版物的编辑、校对、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负完全责任,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出卖书号,和《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新出图(1997)53号)中对编、排、校、印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的有关规定,认定中国致公出版社在出版这两本书的过程中存在买卖书号的问题。
本文标题:第五章--编辑素养(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3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