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危机与对策
《国际关系研究》,2009年第2辑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危机与对策周宇内容摘要:全球化是一种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经济运行模式。回顾过去2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两幅有着相同背景、但格调却截然不同的风景:一幅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世界经济繁荣,其背景是全球化;另一幅是2008年的突变:繁荣的破灭,其背景还是全球化。全球化时代的繁荣为什么会破灭呢?其根本原因是国际社会未能对全球化风险实施全球化管理,全球化使人类经济活动超越了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但是,各国的经济管理仍然停留在国家主权层面,这一不匹配是导致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鉴于这一教训,建立超越国家主权的全球化管理机制是预防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关键词:全球化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国际金融体系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2008年下半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因此其明显带有全球化的烙印。这场危机的起因和特点都与全球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其对策也具有全球化的性质,即面对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危机,控制风险的唯一有效对策是实施超越国家主权的全球化管理。本文将立足于这一判断,具体探讨“全球化金融危机”与“全球化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1。一、本次金融危机的全球化特点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是一场具有全球化时代典型特征的金融危机,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全球化时代的第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化与本次金融危机的联系主要反映在这场金融危机的一些特征上。因此,在探讨其联系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考察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些主要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金融危机的传播速度极快,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几乎同时受到冲击。这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这一事件几乎在同一时间引发了全球国际金融市场的恐慌和功能性瘫痪。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消息公布后,各大国际金融市场的银行间拆借利率同时大幅度上升,资金借贷急剧萎缩。这一状况迫使各国政府同时出台了应急性银行救助措施。这一特点与亚洲金融危机有所不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危机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传播存在一定的间隔。泰国的金融危机出现在1997年7月,而韩国受到冲击是在同年10月。从获得IMF救助的时间来看,泰国是8月,印尼是11月,韩国是12月。第二,金融危机的传播范围极广,此次危机不仅危及到发达国家,而且也危及到发展1本文的全球化管理是指超越国家主权的、由主要经济大国联合进行的全球性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管理。1中国家,因此,就范围而言,本次金融危机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传播路径表现为:从美国扩散到西欧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然后很快扩大到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这一特点也不同于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局限于东亚地区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那次危机基本上没有伤及欧美发达国家。从经济增长速度来看,1998年美国与欧盟分别实现了4.3%和2.9%的经济增长,这在欧美属于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第三,在这次全球性金融风暴中,危机的传染途径出现了多样化趋势。这一特点也与亚洲金融危机有所不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的危机诱发了其它国家的资本流出,由此引起了危机在亚洲地区的扩散。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危机的传染途径出现了以下两个变化:其一,全球金融机构对美国的投资损失是导致危机快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投资损失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信用危机和银行危机。其二,金融资产价格和房产价格的全球连锁性暴跌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负面影响,助长了金融危机的传染。第四,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要远远大于二战结束以来的其它金融危机。从政府提供的金融机构救助资金来看,美国高达7000亿美元,而欧盟超过10000亿欧元。这一规模表明,这次金融危机的深度要远远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印尼和韩国从国际社会得到的金融援助资金总额为1168亿美元,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对AIG一家的注资就多达1800亿美元。从以上数据比较来看,两次金融危机完全不属于一个级别的危机。第五,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明显大于20世纪后期的历次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发生在2008年第三季度,进入第四季度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全面出现负增长。另外,IMF预测2009年世界经济将收缩1.3%,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由此可见,这次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的1997年、1998年和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分别为4.3%、2.8%和3.6%。二、全球化与本次危机的内在联系就形成机制而言,本次金融危机不同于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主流观点将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由此引发的道德风险视为其主要原因。而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普遍认为,由美国主导的新自由主义潮流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在过去的30年中,由新自由主义潮流引领的市场化、民营化和自由化改革,通过全球化的形成,彻底改观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因此,全球化的出现是新自由主义潮流的主要贡献之一。然而,作为一种全球性经济运行机制,全球化具有高收益和高风险的特征,而新自由主义未能为全球化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这一漏洞构成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致命缺陷。下面我们从金融和贸易两个方面具体考察全球化风险与金融危机的联系。1.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金融全球化的贡献在于其消除了资本流动的国界障碍,从而推动了资本需求和供给在全球范围内的结合。这一变革通过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有效配置,为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和实现利益最大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金融全球化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金融全球化增加了与大规模资本移动相关的系统性破坏风险。从最直观的观察来看,金融全球化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将分割的金融市场汇集成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这一变化意味着将一些分散、缓慢的资本移动汇集成大规模、快速的资本移动,这些庞大的资本移动一旦失控,就有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从过去30年的情况来看,202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初期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与大规模国际资本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金融全球化强化了金融危机的传染效果。如前所述,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大规模跨境投资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的联动助长了金融危机的传染,而这些变化与金融全球化存在密切的联系。从大规模跨境投资的视点来看,在全球化时代,跨境投资已成为各国金融机构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状况下,个别经济大国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必然会使其他国家的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受此影响,个别国家的金融危机很容易转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另外,就资产价格的联动而言,在全球化背景下,个别经济大国资产价格的暴跌通常会引起其他国家资产价格的暴跌,这一连锁反应有可能引起全球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从而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发生。从以上情况来看,金融全球化的程度越高,跨境投资的规模就越大,金融资产价格的联动性变动就越高,与这一变化相对应,金融危机在国与国之间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金融机构业务全球化和“金融监管体制非全球化”之间的矛盾也助长了潜在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业务已经出现全球化趋势,但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金融监管体制只能有效监管国内金融业务,而无法监管境外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国国内金融监管体制不存在问题,其金融系统仍有可能遭受来自外部风险的冲击。在2008年的这场金融危机中,欧洲国家所遭受的金融冲击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这一问题。就金融管理模式而言,欧洲国家更注重政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但是即便如此,欧洲国家的经济却因为本国金融机构在美国的损失而遭受重大打击。最后,从美国的情况来看,金融全球化助长了次贷危机的发生。美国金融市场无论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方面,都属于全球最优市场。因此,以消除跨境投资障碍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全球化必然会导致大量资本流入美国和助长美国的过度消费倾向。在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学者认为,美元独霸的国际货币体制为美国无节制的消费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所在是限制美元的作用。这一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值得强调的是,如果没有金融全球化的出现,资本就无法自由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单靠美元霸权,美国很难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本流入。从这一视点来看,次贷危机带有明显的全球化烙印。2.贸易、投资全球化与金融危机1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贸易、投资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贸易、投资全球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首先,贸易全球化实现了商品供给与需求在全球范围内的结合,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中国过剩供给和美国过剩需求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国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美国的消费价格,因此这一结合同时可以改进中国生产者与美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与以上情况相对应,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美国过剩供给与中国过剩需求的结合,同样可以改进美国生产者与中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其次,贸易全球化为投资全球化开辟了道路,从而为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贸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企业可以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变化意味着贸易全球化推动了投资全球化的发展,而贸易全球化与投资全球化的结合,为实现发达国家高生产率技术与发展中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结合提供了可能,从而,为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创造了条件。在贸易、投资全球化到来之前,发达国家生产要素的结合局限于高劳动生产率与高工资的结合,而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的结合1这里的投资指直接投资,鉴于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内在联系,这里将二者放在一起考察。3局限于低劳动生产率与低工资的结合,与以上两个结合方式相比,全球化所实现的发达国家高劳动生产率技术与发展中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的结合能够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这正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投资全球化能够加速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贸易、投资全球化在加速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贸易、投资全球化的风险。这些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贸易、投资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国经济对外失衡的程度,从而助长了次贷危机的发生。如前所述,贸易全球化推动了投资全球化的发展,二者的结合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是,当发达国家企业将生产基地从国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前者同时也将贸易收支顺差转移到了后者,受此影响,发达国家在总体上从经常收支顺差国转化为经常收支逆差国,与此相对应,发展中国家在总体上从经常收支逆差国转化为经常收支顺差国。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的重大变化之一。图1的数据显示了这一变化。从该数据可以看到,90年代后期以后,不仅发达国家在总体上沦为经常收支逆差国,而且其经常收支逆差出现了急速增加的趋势。这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重要时代背景之一,也是发达国家成为金融风暴冲击对象的主要原因之一。-8000-6000-4000-200002000400060008000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图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常收支状况(亿美元)资料来源:IMF数据库。2007年和2008年为预测值。经常收支是否平衡是衡量一国对外经济是否平衡的主要标准,而一国对外经济是否平衡又是衡量其对外金融风险大小的主要依据。从历史的经验来看,20世纪后期以来,几乎所有金融危机都发生在经常收支逆差国。贸易全球化无疑起到了助长一部分国家经常收支逆差的作用,从这一视点来看,贸易、投资全球化增加了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第二,贸易全球化和投资全球化增加了供求失衡的潜在风险。贸易全球化和投资全球化实现了供给和需求在全球范围的配置,由此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这一变化同时也增加了供给与需求出现失衡的风险。这一失衡风险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其一,与面向国内市场的生产相比,面向全球市场的生产在
本文标题: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危机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3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