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江苏省盐城市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
1盐城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清代《韵鹤轩杂著》一书描述当时的苏州“士之事贤友仁者必于苏,商贾之籴贱贩贵者必于苏,百工杂技之流其售奇鬻异者必于苏。”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苏州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D.经济文化十分繁荣3.今年6月19日瑞典公主大婚,皇室送给各国要人的尊贵国礼是来自中国唐山的陶瓷制品。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向瓷的过渡阶段B.宋代民窑超过官窑,处于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C.宋元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D.清朝前期瓷器只能通过广州销往国外4.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下图为书中的“斩竹漂塘”、“荡料入帘”插图,图片所反映的这项古代中国重要发明A.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B.经毕升改进而出现革命性变革C.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D.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出现准备了条件5.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A.火烧圆明园B.清政府割让台湾C.八国联军侵华D.国民党败退台湾6.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了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D.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7。“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这一言论A.是洋务派对洋务运动所进行的宣传B.批评了顽固派的冥顽不化C.反映了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激烈交锋D.指出了洋务运动的致命局限8.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希望学生以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为素材做一小论文,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下列四位同学的研究方法最能客观反映大生纱厂历史的是A.甲生想以纱厂的档案为主要材料,因为这最能反映当时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B.乙生想利用该纱厂职工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材料,最可信2C.丙生想访谈南通地区的老人,因为这些人目睹纱厂营运,所做的口述最翔实D.丁生想以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为主要材料,藉以了解并掌握该工厂的发展状况9.民主革命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①中国革命的性质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④中共的中心任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多哈会议11.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②发展是硬道理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①④③②12.邮票可以反映历史,也是设计者所处时代和设计者本人思想认识的反映。右图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寓意理解正确的是①邮票上的人物Sun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并列,表明中国曾经追求过“美国式”的民主③邮票突出“抗战建国”反映了当时中美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和要求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台湾已经回归中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13.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雅典人的利益14.“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英国政府的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打击A.西班牙B.荷兰C.法国D.北美殖民地15.“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科学”指的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法国的启蒙思想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德国的古典哲学16.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3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们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符合史实的是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④结论:落后的俄国难以建成社会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这次冲突是A.朝鲜战争B.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D.海湾战争l8.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19.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下列国际组织能够反映这一趋势的有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0.“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据此推断这位画家的绘画风格应该是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现代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21、22小题各10分.第23小题9分,第24题12分,25题9分,26题10分,共计60分。21.(10分)张岱年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有这样一段论述:“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4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请回答:(1)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6分)(2)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导致上述不同影响的原因。(2分)(3)据此你认为一种进步思想能够导致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虽然国际因素和总的意识形态倾向无疑地使中共领导人接受苏联模式,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却是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切的使命感,……以及苏联是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有的唯一榜样,决定走苏联的道路几乎是势在必行的。——[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时,国家的新领导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可是到1957年,中共的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1949年以来的一段时期。……这个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即使是适度的、但也是显著的提高;国家的社会制度已经比较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中决定中国走苏联模式的“国际因素”是什么?概要回答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4分)(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思想有何新的发展?(2分)(3)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3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重要启示。(1分)23.(9分)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从古至今,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材料一“法律不是别的,就是正确的理性;它规定什么是善与恶。禁止邪恶。”“法律是一种自然力;它就是聪明人的理智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我们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们可以获得自由。”——[古罗马]西塞罗《论法律》材料二“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韩非子》5材料三“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二,指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于“法”的认识有何不同?(2分)(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2分)(3)指出材料四中“法治”的本质,请用新中国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3分)(4)请你为以上材料拟定一个研究性课题。(2分)24.(12分)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材料一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但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材料二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张裕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材料三右图为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标志。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发现的时代”。本次世博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观众达6000多万人次。中国馆展出四大发明及长征系列火箭等,被评为
本文标题:江苏省盐城市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4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