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4年高二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一)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4页)2013/2014学年度高二语文模拟试题(一)完成时间:2014.01.24~01.30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创.伤/创.造吐.血/谈吐.熨.帖/熨.斗恪.守/溘.然长逝B.角.色/号角.压轴./轴.承干劲./刚劲.稽.首/无稽.之谈C.积攒./攒.射蜡烛./污浊.鹰隼./榫.头更.加/更.相为命D.绯.红/扉.页先妣./坍圮.谂.知/熟稔.偌.大/一诺.千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已是当务之急。B.“蹦极”是近几年新兴的户外休闲活动,它可以让人体验飞一般的感觉,但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和心脏病患者并不适合这项运动。C.近年来,电梯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原因涉及设备安装、维修和保养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这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D.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加上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4分)中医因深受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在世界医学体系中显得特色鲜明。中医认为人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统一体,特别强调和谐与平衡的整体性。因此,它没有西医那么细致的科室划分,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还有可能“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中医还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同一病症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药方,而有时候不同的病症却会用相同的药方,这种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神奇特色。在传统中医那里我们往往看不到各种检测仪器,医生也不让我们去进行各种化验检查,他们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综合分析,归纳症型。▲▲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讳平,小字月理朵。其先回鹘人。后简重果断,有雄略。尝至辽、土二河之会,有女子乘青牛车,仓卒避路,忽不见。未几,童谣曰:“青牛妪,曾避路。”盖谚谓地祇①为青牛妪云。太祖即位,群臣上尊号曰地皇后。神册元年,大册,加号应天大明地皇后。行兵御众,后尝与.谋。太祖尝渡碛击党项,黄头、臭泊二室韦乘虚袭之;后知,勒.兵以待,奋击,大破之,名震诸夷。时晋王李存勖欲结援,以叔母事后。幽州刘守光遣韩延徽求援,不拜,太祖怒,留.之,使牧马。后曰:“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太祖乃召延徽与语,大悦,以为谋主。吴主李升献猛火油,以水沃之愈炽。太祖选三万骑以攻幽州,后曰:“岂有试油而攻人国者?”指帐前树曰:“无皮可以生乎?”太祖曰:“不可。”后曰:“幽州之有土有民,亦犹是耳。吾以三千骑掠其四野,不过数年,困而归我矣,何必为此?万一不胜,为中国笑,吾部落不亦解体乎!”其平渤海,后与有谋。太祖崩,后称制,摄.军国事。及葬,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柩。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会同初,上尊号曰广德至仁昭烈崇简应天皇太后。初,太祖尝谓太宗必兴我家,后欲令皇太子倍避之,太祖册倍为东丹王。太祖崩,太宗立,东丹王避之唐。太后常属意于少子李胡。太宗崩,世宗即位于镇阳,太后怒,遣李胡以兵逆击。李胡败,太后亲率师遇于潢河之横渡。赖耶律屋质谏,罢兵。迁太后于祖州。应历三年崩,年七十五,祔祖陵,谥曰贞烈。重熙二十一年,更今谥。(节选自《辽史·后妃列传》)注:①地祇:地神。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A.行兵御众,后尝与谋与:参与B.勒兵以待,奋击,大破之勒:率领C.太祖怒,留之,使牧马留:挽留D.后称制,摄军国事摄:代理6.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太祖淳钦皇后“有雄略”的一组是(3分)①有女子乘青牛车,仓卒避路②勒兵以待,奋击,大破之③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④吾以三千骑掠其四野,不过数年,困而归我矣⑤及葬,欲以身殉⑥太后常属意于少子李胡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4页)A.淳钦皇后是回鹘人的后代,在她身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相传她出行的时候连地神青牛婆婆都曾经给她让路。B.淳钦皇后多次参与谋划统军打仗的大事,曾经在兵力空虚的情况下挫败黄头、臭泊二室韦的偷袭,后又率军在潢河打败世宗的军队。C.太祖曾经想利用吴主李升进献的猛火油去攻打幽州,淳钦皇后认为那是一次不妥当的军事行动,如果不能取胜,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D.淳钦皇后本打算为太祖殉葬,最终因为内外亲属和大臣们的极力劝谏才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她还是砍下自己的右腕放入太祖棺材中。8.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守节不屈,贤者也,宜礼用之。(3分)(2)吾以三千骑掠其四野,不过数年,困而归我矣,何必为此?(4分)(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3分)(归有光《项脊轩志》)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夜坐池上朱橰①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明明独对苍华②影,莫上睢阳③万死台。注:①朱橰:抗金志士。②苍华:头发斑白。③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张巡每誓师,嚼齿穿龈。援乏城陷,二人皆不屈死。(1)作者“夜坐池上”,看到了夜晚的哪些景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2)第三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3)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3)▲,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王实甫《长亭送别》)(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工欲善其事,▲。(《论语》)(6)芳草鲜美,▲。(陶渊明《桃花源记》)(7)▲,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音乐会[德]布鲁诺·弗兰克(1)我以前是个音乐会经纪人,我曾认识两个声誉不相上下的男中音歌手,一个叫卡拉,一个叫阿尔德林格,他们之间敌意很深。(2)我记得一生中安排的最后一次音乐会。我心里感到挺得意,因为场子里坐得满满的——只有第一排正中的一个座位空着。最后那个人总算来了——他是个无法形容的怪人,已届中年,脑瓜全秃了,脸上有一种阴郁而又困倦的表情。(3)卡拉走上台去,听众用热烈、由衷和长时间的鼓掌来欢迎他。卡拉先唱了《救世主》中的咏叹调,然后是巴赫的《合唱曲第59号》,这是巴赫的二百首合唱曲中最难唱的一首。他唱得挺出色,把雍容肃穆的情调表现得十分完美,听众高兴极了。我从舞台门上的小玻璃窗朝外望,看到前边几排的听众既快活、又赞叹,并且激动。只有第一排中间的那个晚到的人仿佛无动于衷。他兴致索然地坐在那儿,脸上毫无表情;卡拉唱完以后,他也不拍手。尽管卡拉瞅着他,他还是冷冰冰地对周围听众欣喜若狂的情形熟视无睹,没有做出任何反应。(4)演出的第一部分至此结束,暴风雨般的欢快的掌声传到我的耳际。卡拉筋疲力尽而又恼怒地走进我所在的小房间。他问道:“你看见第一排那个人没有?”(5)“你究竟说些什么呀?快谢幕去吧,喝彩声快把房子都震坍啦。”(6)卡拉抹了下额上的汗,拿起乐谱出去了。狂风骤雨般的掌声忽然停止了,卡拉继续唱。(7)听众都站起来了,他们高声喝彩,并且挥舞着双手。可是卡拉立刻离开了舞台。“看见没有,他仍然坐在那儿,就像个石头人似的!我没法感动他!没法用歌声拨动他的心弦!没法对他产生任何影响!”他对我说,接着就解开衬衫的扣子,把一块湿布盖在胸前。他说:“我想叫那块朽木爆发出火星来——不成功便成仁吧。”(8)卡拉的紧张和焦虑也感染了我,他使出浑身解数唱着,然而由于一位听众不肯动容,所以他在运用自己娴熟技巧时丝毫不感到愉快,而且没法领略大获全胜的滋味。这个鬼东西也许是拿了别人给他的赠券上这儿来的,要不就是个白痴,或者是个卑鄙的势利小人。我觉得这是骄傲的高二语文试题第3页(共4页)意志跟迟钝的人在搏斗。(9)反正不管怎样,只剩下最后一个节目。最后一个节目是卡拉的拿手好戏,其中跌宕回环,变调很多,一会儿是疾风暴雨似的大段唱词,一会儿是亦庄亦谐的说白。“给本城的杂役让路……”卡拉冲着面前那张木然的脸唱道。观众着迷了,他们既高兴又激动,屏住气息静静地听着。可是我在后台却开始感到害怕,我拿起观剧望远镜,仔细端详着敌人的脸。连一点儿表情都没有!难道他连笑也不会?他肯定毫无人性!(10)卡拉的声音有些异样,我更加聚精会神地听着,——他唱得感情十足,我简直不知道他是怎样把这首难处理的咏叹调推向高潮的。我看到他的肩膀在抽动。似乎只在为一个人唱歌——他直对着那家伙的脸唱着。(11)突然,他上身前倾……(12)我猛地拉开门,向卡拉冲过去,大家都站起身,只有第一排正中那个家伙依然无动于衷地端坐着。卡拉是朝着他倒下去的,脑袋就横在他的脚边。(13)我跪下去,把他抱起来。一缕血丝从他嘴边往外淌,他死了。(14)后来,我才知道,那个坐在前排中央的人,是阿尔德林格派来的,是个不幸的人——一个既聋又哑的残废人。(选自《世界文学》,有删改)11.文中卡拉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12.文中“我”对那个坐在第一排中央的人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何变化?请简析变化的原因。(6分)13.文章第(7)段写卡拉紧张与焦虑,在情节结构上与上下文有何关联?(4分)14.有人认为本文结尾是“欧·亨利式的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试结合文本对这种说法作具体分析。(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7题。理事之辨(1)人们遇到棘手的事情,解决的方法不外乎两种指导原则,一种是严格信奉基本原则,另一种是根据具体情况,只要有效,即便悖于原则也在所不惜。(2)两种态度产生了两种主义,前者叫做原教旨主义,实质上就是教条主义,后者被称为实用主义。(3)事与理往往不能统一,这是因为理是过去式的、僵化的,而事是永远新鲜的、进行时的。苏联十月革命通过城市暴动取得成功,于是“城市暴动夺取政权”就成为指导原则,但这个“理”在中国却每每失利。美国的民主导致了繁荣,于是西方民主成了普世价值,但是如今照搬西方民主的发展中国家却是一片混乱:美国用武力把民主塞进去的伊拉克,现在的民众幸福感远不如独裁的萨达姆时代。(4)就是说,你根据原则出发而设计的解决方案,往往解决不了问题,而能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与现有的原则相悖。比如,清朝末年搞洋务运动的时候,阻力很大,因为统治者认为学习了西方那一套东西,就会推翻他们的统治,但有些人认为如果不搞洋务,中国就永远落后,永远挨打。在这种两难情况下,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解决方案,使得双方皆大欢喜,大大减少了洋务运动的阻力。但是严复跳出来说,“中体西用”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你的全套行头都是西方的,西装革履,一口洋话,叼着雪茄,喝着咖啡,你的身体可能是中国的吗?当然不可能。但事实是,中体西用尽管在理论上说不通,但在实践上却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5)宋初宰相赵普遭到许多读书人的嫉恨,都说赵普屁事不懂,所读的书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于是产生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许多人都应用这句话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其实赵普说的是讥讽话。意思是:是呀,我不读书,我所知道的都是《论语》里的东西。我用半部《论语》就帮你哥哥平定了天下,我现在再用另外半部《论语》就能帮你创造一个太平盛世。——言外意义是,那些讥笑我不读书的饱学之士能做到吗?(6)赵普的成功根本与《论语》无关,也跟读书多少无关。这是注重事功、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现有理论的思维方式的成功。但可悲的是,赵普说的讥讽话却让后世儒家用来作为化妆品,在脸上涂抹了1000多年。(选自“中国杂文网”,
本文标题: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4年高二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4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