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江苏省运河中学2013高二暑假作业历史答案
江苏省运河中学2014届高三之历史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高二历史·第1页共39页江苏省运河中学2013高二暑假作业之历史答案编者按:本资料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难免会出现疏漏之处,敬请谅解。2013.7暑假作业一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是由于其实行了分封制,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导致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削弱,故答案为A。2.【解析】选C。在分封制下,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新兴国家。通过分封,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误区警示】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但是也有同姓以外的人员。例如:先代帝王后裔,有功之臣等。3.【解析】选B。本题考查宗法制这一知识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故选B。4.【解析】选B。祭祀祖先的传统表明中国注重血缘关系,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故选B。5.【解析】选A。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排除③④,故选A。6.【解析】选D。材料意为西周通过实行“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政策,极大地缓和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矛盾,降低了殷民及其他民族的反抗情绪,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故D正确,C错误。A和B仅就其中一个角度理解,较片面。7.【解析】选B。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材料分两句,前一句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动荡,后一句反映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A、C均涉及一个方面,D“周王室权势渐强”是错误的,故选B。8.【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材料中有楚国的楚庄王、韩国的韩桓惠王,表明分封制存在;而从材料“已破陈,即县之”“上党郡”可以判断出又有郡县制存在。故正确答案为D。9.【解析】选D。题干材料认为:封建制有弊端,所以被郡县制所代替,同时郡县制也有弊端,但是不会重为封建制,而是将发展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因为郡县制和封建制都有其弊端。根据对材料的解析,可选D。10.【解析】选B。从材料中“秦无尺土之封”,看出是关于秦朝地方行政管理的问题,结合所学,材料主要肯定了郡县制的积极作用。11.【解析】选A。分封制到郡县制的演变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也是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郡县制下的管理任免改变了分封制下的世袭制,而改为中央任命;①②③说法正确,故选A。西周实施分封制时还是一个统一的国家,④说法错误,排除B、C、D。12.【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优秀”应该指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点或进步作用,故选B。13.【解析】第(1)题抓住材料一“行嫡长子继承制”及“诸侯王都处于半独立状态,君国子民,拥有军、政大权”等信息归纳。第(2)题中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角度解答即可。第(3)题要求回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需对材料三进行认真分析、概括。答案:(1)皇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由皇帝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皇族特权制是皇族(皇帝的父母、兄弟、子女等)无功而获得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特权的制度。(6分)(2)措施:中央:实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2分)地方:推行郡县制。(2分)(3)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3分)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3分)江苏省运河中学2014届高三之历史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高二历史·第2页共39页14.【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题可以从材料一中概括,如“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治国”等。第(2)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二中的说法,“封建制度早已推翻”,说明废除了分封制,结束了血缘政治。第二问可结合政治制度的发展来说,也可结合皇位继承来说。第(3)题需要结合材料三,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加以概括。答案:(1)作用:区别血缘关系亲疏,确定社会等级关系;维护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2分)(2)进步:推翻封建制(分封制);结束世卿世禄制度;宗法制不再是新制度的核心。(3分)肯定:是。(1分)理由如下:部落、家族以宗法为核心,以分封为形式控制全国的制度结束。(2分)皇帝一人统领全国,官员由皇帝、中央政府任免的官僚体制建立起来。(2分)否定:不是。(1分)理由如下:皇位世袭,皇帝一家世世代代统治全国,仍是最基本的制度。(2分)皇帝任免的官员实际上是皇帝的奴才,这仍然是皇帝一家的家天下。(2分)(3)王夫之:废分封行郡县,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分)郡县制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义。(4分)郡县制使王朝国祚缩短,非天子之利;避免分封导致战乱,为百姓之福。(4分)评价秦制的标准应该是天下之公义而非一姓国祚之长短。(2分)暑假作业二答案解析1.【解析】选A。本题较容易判断,图一表明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图二行省制度是元代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特点。选A。2.【解析】选C。按照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表明肯定了推恩令的积极作用,答案为C。3.【解析】选D。由材料中“河间王刘辟疆”可判断B正确,由材料中“汝南郡项县”判断A正确,结合A、B的分析可判断C也正确。D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4.【解析】选D。本题考查古代科举制。该制度的实行主要目的是为统治的需要,选拔的人才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所以没有出现科举制出身的人进行反抗斗争,反而是没有接受过科举制熏陶的人成为了反抗斗争的发起者。5.【解析】选B。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从材料中“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有足够的学养”等可知选B科举制。6.【解析】选A。处理矛盾比较科学的结果是“双赢”,即矛盾双方都能取得一定的好处。三省六部制不但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而且由于宰相众多也提高了宰相之间的竞争性。故选A。7.【解析】选B。材料内容反映出唐朝三省的职责分工以及三省之间的互补关系。A与此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题干表述的是三省之间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不可选;题干没有提到关于六部的内容,因此D不可选。三省的职责分工明确、互补,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完善和发展,因此选B。8.【解析】选A。本题考查行省制度。从材料信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可知,最初,行省为中央派出“任军民之事”的机构,故选A。B、C与史实不符;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9.【解析】选C。材料的意思是: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善治,也就是君主专制强化,是明太祖废丞相的缘故。所以反过来说明丞相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C。10.【解析】选B。明成祖时,选用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六部官署逐渐冷清,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通过这些措施使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11.【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信息,嘉庆帝认为军机大臣权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并强调军机大臣只是奉旨行事,这实质反映了嘉庆帝认识到军机处可能会给皇权造成危害,故答案为D。1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比、归纳、理解历史特征的能力。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强化。A、C、D结论与题意不符。13.【解析】第(1)题回忆秦朝及汉初中央政治制度的内容可知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从材料一可知,魏晋以来“三公”已经逐渐失去了实际权力,其实权逐渐转移到皇帝“私人”——尚书、中书手中。这本质上反映了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第(2)题,从材料二可知,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并非“全由皇帝专制”。联系秦汉时期的朝议制度和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可以证明。从材料三可知,翦伯赞认为,古代中国建立了“绝对皇权”。联系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举措即可回答。答案:(1)宰相、御史大夫、太尉。(3分)“三公”的权力由实变虚。(2分)宰相权力不断转移到皇帝的近臣手中,宫内官发展为正式的朝官(皇帝起用中书、尚书等近臣担任宰相)。(4分)君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3分)江苏省运河中学2014届高三之历史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高二历史·第3页共39页(2)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不是君主绝对专制。秦朝实行廷议制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的制约。(4分)材料三:中国古代政治是绝对君主专制。汉武帝设内朝取代外朝;明朝设内阁制度,加强皇权;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分)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脉络的理解。第(1)题据材料一战国时期世袭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思考。第(2)题据材料二、三提供的信息可以从目的、制度建设、举荐方式等方面加以分析。第(3)题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可以直接根据材料四提取,从考试方式、中央的地位、完善等方面加以概括。第(4)题可以从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角度思考。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3分)政治:地主阶级日益崛起(士阶层日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强中央集权。(3分)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3分)(2)其目的都是为了选拔人才;都呈现制度化;都是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6分)(3)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以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科举制日益完善。(3分)(4)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分)暑假作业三答案解析1.【解析】选D。本题考查先秦农业的发展。材料反映战国时期农业比西周时期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其原因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来分析,①属于生产力的飞跃,②③④是此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故选择D。2.【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演进的准确识记。耧车出现于西汉时期,而翻车出现于曹魏时期,筒车、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选C。3.【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灌溉工具。从材料中“轮转”“众筒兜水”,可知指的是唐朝的筒车。4.【解析】选C。由“农,天下之大本也”等信息可判断④正确,由“国之所宝,租税也”可判断③正确;①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5.【解析】选B。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由材料中“人善治之”可知体现了古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A、C、D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6.【解析】选C。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态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脆弱的,极易因沉重赋税、动荡局势以及王朝更迭而破坏,尤其是在王朝更迭时期,故王朝创立之初都忙于重建小农经济,故选择C。7.【解析】选B。钱穆先生在材料中认为,因为汉代开始的盐铁官营制度,盐铁等重要资源控制在国家和政府手中,使中国直到清代都没有产生垄断性的大资本家。8.【解析】选B。本题考查工商食官制度。从材料“工官”获取信息。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故B正确。9.【解析】选C。材料中的“铜器编钟一组”,揭示了春秋时期金属乐器铸造术的先进。10.【解析】选D。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密,工匠技艺高超,使用上等原料,对产品质量要求高,产品大多精美绝伦。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即是官窑工艺高超。11.【解析】选C。由材料中“数千人”“钜万”可以判断规模大、耗资多的特点。12.【解析】选A。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发展在明清时期超过官营手工业的原因在于自身发展的动力,而这个动力来自于市场的需要,即面向市场生产商品。这
本文标题:江苏省运河中学2013高二暑假作业历史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5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