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州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州委、州政府继去年12月在望谟召开的全州扶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抓好扶贫开发三项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全省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现场会精神,分析当前扶贫开发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强化政策措施,创新扶贫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州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开好会议,把会议精神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全州各级**、政府及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和省委《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决定》,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目标和任务,紧紧围绕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增收门路和基本素质“三基本”问题,加大了领导力度、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通过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和顽强拼搏,全州扶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提高,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2004年,中央和省累计投入我州各类扶贫资金9.958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956亿元、以工代赈资金2.8亿元、信贷扶贫资金2.69亿元、宁波对口帮扶资金0.45亿元,退耕还林还草专项资金1.01亿元,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1.052亿元,实施了涉及种养业、农田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电力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等方面的扶贫项目2082个,惠及了1277个村、12万农户、36万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使贫困村寨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四年间有12.47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全州绝对贫困人口已减少到24.38万人,1.9万多贫困人口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1年的1406元提高到2004年的1**6元。从总体上看,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的四年,是我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贫困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我州新阶段扶贫开发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面依然很大,贫困程度仍很深。2004年末,全州尚有贫困人口24.38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8.7%,再加上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固的41.52万低收入人口,新阶段农村急需扶持救助对象达65.9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1.33%,占全州农村人口的26%。我州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又主要分布在重点贫困乡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土地贫瘠、环境恶劣的边远石山区、深山区和****聚居区。二是贫困人口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2004年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625元,与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1**6元相差1021元,贫困群众在发展中的弱势地位更加突出。三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的速度明显下降。“八七”扶贫攻坚7年解决了118.5万人的温饱问题,平均每年解决16.93万人。进入新阶段扶贫后,4年全州解决了12.4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平均每年解决3.12万人。按此速度,到2010年要基本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难度较大,形势紧迫。四是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还不够,因灾因病等返贫现象还比较突出。现有的41.52万低收入人口虽然越过了温饱线,但由于越温标准过低,加之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弱,一旦天灾**,饱而复饥、温而复寒的返贫人口仍不断增加。帮助低收入人口增强造血功能,巩固扶贫成果,抑制返贫任务艰巨。五是有些地方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不实。有的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力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锲而不舍的工作责任感;有些地方领导深入研究和解决扶贫工作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力度不够;甚至有的领导对扶贫攻坚信心不足,存在松懈、厌战和畏难情绪。有的扶贫开发思路不清,扶贫措施不到位,到村到户率比较低,扶贫效果不理想。六是协作配合不力,资金整合不力。由于扶贫资金的多渠道管理体制,加之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甚至有的出现各自为阵的现象,各方面各渠道的扶贫资金未按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资金整合、捆绑使用不到位,投资分散,未能充分实现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七是扶贫部门工作条件与繁重的扶贫任务不相适应。全州扶贫机构人员编制少,力量薄弱,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多数乡镇扶贫工作站没有专职人员,有的形同虚设。有的地方没有按要求落实相应的扶贫工作经费,扶贫部门没有必要的办公设施,致使扶贫项目实施监督管理不到位。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农村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的现状,新阶段扶贫开发任重道远。因此,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全州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又要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特点,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扎实工作,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全力推进我州新阶段扶贫开发进程。二、理清思路,加大力度,切实抓好扶贫开发三项重点工作去年11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把大力抓好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作为确保如期实现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后,州委、州政府立即在望谟召开了全州扶贫攻坚座谈会,贯彻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对实施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等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对全国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贯彻落实,并出台了《关于切实抓好扶贫开发三项重点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05〕6号文件),对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这是对扶贫开发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是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的机制创新。总结我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始终围绕和抓住了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素质、拓宽基本增收门路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大力抓好这三项重点工作,是实现“三个基本”的有效途径,是坚持开发式扶贫、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以实施整村推进为载体,有利于整合资源,集中力量解决长期困扰着贫困群众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从整体甚至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脱贫和稳定解决温饱创造物质基础。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有利于改善大多数贫困劳动力缺乏职业技能的状况,提高基本素质,实现转移就业、增加收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积极开展产业化扶贫,有利于克服贫困地区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变的大市场的矛盾,逐步改变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少、收入水平低的状况,有效组织贫困群众有序进入市场,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优势,拓宽基本增收门路。三项重点工作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整合资源、到村到户、成效显著的特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抓住了扶贫开发的要害和关键。我州的扶贫开发工作就是要按照***、***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以贯彻落实好省委两个《决定》和一个《意见》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三个基本”,“四个基础”突出抓好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全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州扶贫开发要着力抓好整村推进、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力争到2010年,实现以下五个主要目标:一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行政村通公路或通机动车率达到95%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率、农户通电率达到90%左右;力争建成人均0.5亩基本农田;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有条件的农户用上沼气,贫困户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二是基本增收门路得到拓宽。培植和发展基础产业、特色产业,有基本稳定的农业增收渠道,不断增加非农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未越过温饱线的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低收入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基本素质有所提高。合理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实现“两基”达标;有远程教育接收点;开展农民培训,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劳动力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良种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四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村有综合服务室(卫生室、计生室、文化科技室、党员活动室),逐步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对积极实行计划生育、放弃生育二孩的贫困户和二女结扎户贫困户优先扶持;完善“五保”供养制度,初步建立特困群众定期救助制度,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五是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一)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整村推进,就是以贫困村为基本单位,制定扶贫规划,整合项目、整合资金、整合资源,集中实施扶贫规划,最终达到整体推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我州在重点投入扶持10个一类重点乡镇的同时,组织实施了先期确定的105个一类重点村的整村推进。据扶贫部门5月份对整村推进进展情况的动态监测及成效调查表明,实施整村推进的105个村投入各类资金2**9万元,实施种养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科技培训等扶贫项目412个,项目实施覆盖了2.14万农户、9.1万农村人口,其中种养业项目覆盖了1.19万农户,扶持贫困人口4.95万人;项目实施吸纳1.97万农村劳动力。530户农户得到了小额扶贫贷款扶持;新增基本农田5852亩(含坡改梯3819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728亩;修建“三小”工程102个,解决了1.1万人的饮水困难;新增草场1.23万亩;新增村级“三室”面积5955平方米;组织培训1.17万人次(获绿证58人,非农技能培训1119人次),向二、三产业转移劳动力3561人(劳务输出转移2880人);解决贫困人口温饱4925人,新增建立特困群众长期救助制度的贫困人口837人。尽管去年资金整合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但通过实行项目、资金、人力、物力和技术的相对集中投入,105个一类重点村已取得初步扶持成效。这充分显示了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效。目前,我州贫困人口70%以上集中在1210个重点贫困村,尤其是504个一类重点贫困村。抓住了这些重点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就抓住了我州扶贫开发的大头,解决了这些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全州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从去年实施的整村推进情况看,整村推进是扶贫开发在村一级的缩影,几乎涵盖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所有内容,也包括劳动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全国和全省的实践经验表明,采取整村推进的措施,有利于扶贫资金进村入户,瞄准扶贫对象,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突出问题,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为重要的是,整村推进为整合资金和资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和平台,达到了扶贫开发工作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因此,可以说,整村推进是扶贫开发三项重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进扶贫开发的关键性、战略性措施。州委、州政府决定,从2005年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州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每年实施100个左右一类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力争到2010年全面完成全州504个一类重点村整村推进,同时统筹安排好二、三类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如何组织实施整村推进,重点强调以下几点:1、确定整村推进村。整村推进首先要在一类重点村实施。实施未投入过财政扶贫资金(含以工代赈资金)的一类重点村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以下、贫困人口温饱还未解决的一类重点村;已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以上、贫困人口温饱基本得到解决的村暂不安排实施整村推进;没有规划或规划不符实际而又一直未作修订完善的村,暂不安排实施整村推进。一类村实施完毕,可顺次向二类村、三类村逐步推开。对于一类村多的地方,州扶贫领导小组将根据全州实施进度和质量进行调整。2、修订和完善村级扶贫规划。规划的目标和措施要切实可行,绝不能搞花架子。要从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群
本文标题: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61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