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13(重点高中资料)
12015年秋季期高二文科班政治基础题13(文化生活综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涂卡1-20)1.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文化生活》所说的文化则是A.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成果B.经济和政治以外的所有现象C.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和2.2015年伊始,农村土地改革题材电视剧《老农民》播出后掀起收视热潮,其关注中国当代农村的现实生活和农民精神世界60年的发展演变历程,被评论人士称为“年度现象级电视剧”。这体现了A.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B.大众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C.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D.大众文化才能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3.“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要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④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物质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大众喜欢的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大众喜欢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种正面家风的传播,对社会发展大有裨益。这是因为①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②家风是一定社会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③家风教育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传统文化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的稳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针对近来热议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中央文明办强调,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这一强调是基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B.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2C.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D.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8.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将大运河申报为世界遗产,主要是因为它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和表达了民族情感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④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中国人的葬礼庄严肃穆,而南非黑人的葬礼则载歌载舞;在曼德拉的葬礼上,奥巴马致辞着墨于逝者的人格魅力,而中国政府则着重赞颂他对新南非的贡献。这反映了①文化的多样性②文化的民族性③文化的世界性④文化的普遍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0.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鲜明的民族性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D.违背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原则11.联合国发起“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旨在调动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教育作为全球的最优先事项,中国积极响应该倡议。之所以倡议“教育第一”,是因为①发展教育能够提高人的文化素养②教育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作用④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12.羊年春节,美国纽约华人第一次不用在春节上班,有时间与家人一道共享合家团聚的幸福。去年11月8日,纽约州州长帕塔基正式签署法律,将中国农历大年初一定为纽约州的法定节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华人节假日。这说明①庆祝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步提高④中华文化得到全世界不同文化的认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13.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这是因为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与发展不竭的源泉③对中华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14.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中央电视台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①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④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315.中、俄、法、德、意籍人士相约以酒来显示自己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拿出酿造精纯的茅台,俄国人交出伏特加,法国人的香槟,意大利人亮出葡萄酒,德国人取出威士忌,众彩纷呈。此时美国人不慌不忙将所有的酒都倒出一点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从中得到的启示: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B.认同尊重他国文化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C.民族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D.民族文化只有在国与国之间交流合作中发展16.《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一些经典名句至今仍家喻户晓,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表明①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③传统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得以保留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7.2014年9月27日,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来临。习近平强调10年来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事件说明了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④文化交流和传播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18.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与中亚友好的大门,打通了东西方两大文明交流的通道。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通过“一带一路”连接不同文明,能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提高到新水平。这是因为①不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②各国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前提③各国的优秀文化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并能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这表明科技进步是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依托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④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20.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4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21.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没有创新的教育,不可能有创新的人才。大量社会青年如果缺少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很难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不光观念创新,还包括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模式、文化组织、文化市场推介和文化产品营销创新等。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创新,但还是应该鼓励参与,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实践中获得创新的升级与创新成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和教育的知识,分析说明教育创新和文化创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作用。(12分)22.“廉”一直被中华民族列入基本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在当今中国,推动“廉”氛围的形成,重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多宣传解释何谓“廉”;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注入现代生活的内容,尤其要做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街接工作;媒体多发掘生活中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召力。为进一步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党和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将反腐倡廉纳入法治轨道;强化监督落实,把反腐倡廉工作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深入下去,形成全党、全体人民共同监督推动的良好氛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动“廉”的思想入脑入心,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16分)23.材料:近年来,浙江省政府把创作文化精品作为繁荣文化工作的重点,鼓励企业开发文化精品。《海之门》以台州地区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为背景,真实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历程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讴歌了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不断深化、更新,执政水平不断提高的辉煌业绩。这是一部地域性、时代性很强的文化作品,但它们的思想性远远超过地域与时代的局限,弘扬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受到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和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海之门》受到全国观众一致好评的理由。(12分)52015年秋季期高二文科班政治基础题13答题卷班别:姓名:考号:21.答:22.答:23.答:62015年秋季期高二文科班政治基础题13答案一、选择题1—5CCCAC6—10ABCAD11—15ACDAA16—20CCBCD二、非选择题21.(12分)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通过创新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促进经济发展;(4分)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4分)③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通过教育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从而促进经济发展。(4分)22.(16分)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廉”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动“廉”文化重在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注重“廉”文化的宣传解释。(4分)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要促进“廉”文化的现代转换,注入现代生活的内容,赋予“廉”文化新的时代内容。(4分)③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推动“廉”思想入脑入心。(4分)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土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尚。(4分)23.(12分)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海之门》电视剧立足于台州地区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体现了当代浙江人的精神追求②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正确创作方向。《海之门》汲取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中的丰富营养讴歌了党的富民政策不断深化,执政水平不断提高的辉煌业绩,是一部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精品,符合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浙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弘扬“自强不息、坚忍
本文标题:文化生活基础训练题13(重点高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336985 .html